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第412章 引水、填海、加高三大工程,气温升高,雪山融化危机

第412章 引水、填海、加高三大工程,气温升高,雪山融化危机

第412章 引水、填海、加高三大工程,气温升高,雪山融化危机 (第1/2页)

景泰六十年,鄂毕河、叶尼塞河、疏勒河三条大河向北方注水计划正式开工。
  
  随着电气革命揭开帷幕,大明的主要投资项目,主要是大坝工程、电器工具等方面,主要用于施工作业。
  
  今年换太子后,朱见漭投资几十亿入场,刺激电气革命的迅猛发展。
  
  为加快三大工程建设,朱见漭进一步扩大投资,加快建筑速度,加快工期。
  
  勒拿河,是一条发源于捕鱼儿海西岸,流入北冰洋的全年冰冻河。
  
  发源于贝加尔山脉的西北麓,先朝东北方向流动,基陵加河和维京河汇入其中。与奥廖克马河会合后,经过最大城市雅库茨克就进入低地区。接着河流转向北方再汇入右支的阿尔丹河。
  
  大明的引水思路是,从源头进行勒拿河改道。
  
  雅库茨克叫列拿。
  
  其实,在清朝勒拿河叫列拿河,清前期归清朝管辖,尼布楚条约中,清朝本想以列拿河为界,战场上丢掉的东西,永远无法在谈判桌上得到,就以外兴安岭为界。
  
  大清枫叶地图,就是以外兴安岭为界。
  
  所以,大明控制这座城市后,按照当地的音译,就叫列拿市。
  
  本地土著应该是鄂温克人,在大明统称为索伦人,索伦精锐,就是从这些冻土区招募的勇士。
  
  大明对这块地区的怀柔,是非常非常温柔的,因为这里的野人是真的能征善战,老皇帝拿着当儿子宠。
  
  列拿市,算是大明最北边的城市了,城市人口仅有12万人。
  
  该地区冬天严寒且漫长,一月平均气温为-38.6℃,极端最低温为零下64.4度,绝对温差超过100℃,盛夏时节只有地面1.2米的冻土能够融化。
  
  这样一座城市,随着大明工业化进程加剧,基本人都搬去温暖的南方了,这座城市是肉眼可见的衰落。
  
  所以,勒拿省是大明面积最广大的两座省之一,总面积三百多万平方公里,而人口却只有146万人。
  
  从勒拿河借水,不是让勒拿河干涸,而是北水南用,从捕鱼儿海上引水。
  
  大明挖了几条人工河,主要沟通勒拿河与色楞格河、克鲁伦河,将色楞格河引入热河和山西。
  
  将克鲁伦河引入河北,汇入河北的永定河、滹沱河,进入渤海省和黄海省。
  
  仅靠勒拿河的流域,未必能够完全供应克鲁伦河,所以要引松花江的水进入辽河,从辽河延伸出一条新河,进入渤海省。
  
  工程的难点是,水域要穿过蒙古大戈壁,蔓延上千里的大戈壁,蒸发量大,水流没有足够的动力,会渗透进入戈壁里,使得戈壁变成沼泽地,最终导致工程失败。
  
  大明水利部认为,穿过戈壁滩路段,全程修建水泥堤坝,走水泥堤坝保证水域不流失。
  
  可这样的难点是,后续维护费用极高,而且这种人工河,容易造成水体污染。
  
  经过专家计算,如果使足够的水穿过大戈壁,勒拿河就无法北上,导致北面严重缺水,北面冻土区的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会威胁人类生存危机。
  
  同时,也有可能让整个戈壁滩变成了一望无际的大沼泽,增加了大明统治北方的难度和成本。
  
  有专家提出,修建人工地下河,从地下运水。
  
  造价又是个大难题。
  
  大明同时上马三个大项目,纵然有资金支持,但也是能省则省。
  
  还有一个预料不到的问题。
  
  加高兴安岭后,会造成兴安岭以北的地区更加寒冷,会不会让捕鱼儿海冰封呢?一旦冰封,那么引水工程就彻底没用了。
  
  而人工增温,让水流解冻,造价多少呢?
  
  这些问题经过两年的反复研究,终于在理论上取得了突破。
  
  气候寒冷问题,可以加高贝加尔山来解决。
  
  所谓加高兴安岭,不是仅仅加高兴安岭的,而是要加高贝加尔山、扬斯克山脉等北方冻土区的山脉,以及加高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让来自北冰洋的寒流形成一個漩涡,利用物理原理,给东北地区升温。
  
  专家进行反复测算,反复实验,确定这个项目可行,用一道道屏障,降低来自北冰洋的寒流,升高东北地区温度。
  
  这样能够确保发源于贝加尔山的勒拿河的温度,起码在夏季是不会结冰的,保证北方地区供水问题。
  
  只要工程成功,整个河北、山西、陕西将不再缺水。
  
  渤海和黄海两个新省,也会有丰沛的水资源。
  
  这两个省的水资源有两个,渤海省构建三条大河,延伸鸭绿江和辽河。
  
  黄河的出海口也不再是山东,而是从黄海省出海。
  
  让黄河途经渤海和黄海两个省。
  
  老皇帝认为,限制北方发展的主要是水资源,只要拥有丰沛的水资源,北方就能开垦出华北平原和河北平原来,甚至热河草原,都能够改良成耕地。
  
  传统的400毫米等雨量线,很有可能发生改变。
  
  气候专家预计,加高北面山脉后,河北气温可能要提升六到七度,热河地区气温提升四到五度,就是说,该地区的降雨量会进一步下降,产生干旱。
  
  地理位置被人工改变,气候是没变的呀,气温升高会加速蒸发,导致地表干旱,进一步土地沙漠化。
  
  地理专家预计,400毫米等雨量线,很有可能向南移。
  
  就是说,河北很有可能没有出现耕地大平原,甚至会荒芜成草原,乃至退化成戈壁。
  
  400毫米等雨量线是划分耕地和草原的标准,也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天然分界线。
  
  解决的办法,是老皇帝提出来的,人工降雨。
  
  当时专家没明白,只要搞清楚是怎么降雨的,以现在的技术就能实现人工降雨。
  
  降雨是水从地面蒸发成水蒸气,上升到大气中,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这些水滴或冰晶聚集形成云,当云中的水滴或冰晶增长到一定程度,其重力超过上升气流的支持力时,就会从云中落下,形成降雨。
  
  只要利用好云,人工干预就能实现降雨。
  
  就是说,400米等雨量线,已经形同虚设了,纵然河北地区温度会升高,只要河流足够多,水源足够丰沛,就会有足够的水蒸气,水蒸气凝结成云,就能降雨了。
  
  想改变热河大草原,就要搞清楚草原是怎么形成的。
  
  草原形成原因是土壤浅薄和降雨量少。
  
  只要从北方三大河引水,一定能增加草原上的河流水域,也能增加草原上的降雨量。
  
  土壤浅薄也没问题,北方冻土多的是土,只要填充就好了。
  
  再说了,只要技术发展,人工造土,要比挖土造价更加低廉,还有现代化肥的逐渐研发成功,对传统肥料的依赖已经逐渐下降了。
  
  这些年,为了维持生态平衡。
  
  垦殖司年年植树造林,就说西域省,从收复至今,已经出现了15万亩林带,北面的阿尔泰省,植树面积逐年增加,已经从灰茫茫一片,变成了绿油油的省份。
  
  阿尔泰省北面的乌里雅苏台省,就是叶尼塞河和鄂毕河中间夹着的地区,是大明和魏国的交界省份,面积巨大,但70%是冻土区,这片地区被蒙古人祸害的最严重,夹杂着沙漠、戈壁,实在谈不上什么好地方,但经过二十余年的治理,已经重现了生机。
  
  唐努乌梁海,就是图瓦共和国,是俄国的。
  
  大明的唐努乌梁海省,在原有地区基础上,增加叶尼塞河与科尔布多河夹着的地区,面积广大。
  
  这片地区大明占领时并没有被过于开发,但随着发现了巨大铁矿山,被粗暴开发,很快这里的生态环境就崩溃了。
  
  大明用了十五年的时间治理,至今还未恢复原样。
  
  所以这几年,大明已经不许过度开发了,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自然资源。
  
  垦殖司这些年,力求恢复绿水青山,每年投入海量的银子,将这块被汉人深耕五千多年的土地,旧貌换新颜,重新焕发生机。
  
  从景泰八年开始,至今五十七年了,每年固定支出外,还会酌情增加支出。
  
  现在,整个大明遍地是绿色。
  
  所以,填充热河大草原变成耕地,是完全可行的,生态环境不会遭到巨大破坏。
  
  而有了充足的水源,也不担心草原会荒漠化、戈壁化。
  
  地理专家计算过,如果加高了整个西伯利亚,大明北方的边疆省,如乌里雅苏台、唐努乌梁海、阿尔泰、西域、青海、宁夏,全都能因此受益。
  
  只是叶尼塞省和勒拿省,两个冻土省彻底废了,捕鱼儿海省和蒙古省、鞑靼省和突厥省,四个省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基本也不太适合人类居住。
  
  限制西北发展的要素,同样是水。
  
  西北地处内陆地区,来自海洋上的湿润气候难以深入大陆,想改变西北原貌,或者说恢复汉朝风貌,就需要水。
  
  中华江开凿成功后,养润了西北人,但想让西北重现汉朝时代的生机,是远远做不到的。
  
  所以,就有了引鄂毕河和叶尼塞河的水入西北的计划。
  
  其实对于大明使用鄂毕河,藩国是比较有意见的,都认为应该引鄂毕河滋润中亚,中亚实在太缺水了。
  
  因为经过伊国水利专家计算,成功引流叶尼塞河,足够温润西北了,鄂毕河用来濡养中亚最好了。
  
  像许国、伊国实在太缺水了。
  
  可他们两国想用鄂毕河,还得经过魏国的同意。
  
  大明占据的帕米尔高原和兴都库什山脉广袤的地区,都是严重缺水区,引鄂毕河濡养这些地区也是非常可行的。
  
  叶尼塞河,有两条源流,一是大叶尼塞河,一是小叶尼塞河。两河于克孜勒附近汇合后称叶尼塞河。
  
  小叶尼塞河发源于唐努乌拉山,在大明叫唐努乌梁山,乌拉是俄国人改的。
  
  就是发源于大明的唐努乌梁海省。
  
  唐努乌梁海,是最后一个离开祖国怀抱的国土,别小瞧这块地方,这个地方有储量世界上排名前几的煤炭和铁矿。
  
  大叶尼塞河发源于东萨彦岭的喀拉·布鲁克湖,这里曾经是喀尔喀部的祖地,喀尔喀部被大明灭了后,他们的祖地自然就属于大明了。
  
  其实,从法统上来说,整个西伯利亚和中亚的法统,在蒙古,无论是明清都继承了蒙古人的法统,是完全应该享有这一片地区的主权的。
  
  可惜,世界规则改变了,法统这一套不管用了。
  
  汇合后的叶尼塞河,从南向北流,最后注入喀拉海的叶尼塞湾,就是注入北冰洋。
  
  唐努乌梁山,属于阿尔泰山。
  
  大明计划,穿过两片阿尔泰山脉中间的荒漠,引河流向南流,流入西域。
  
  中华江是走塔里木河-疏勒河-大通河。
  
  叶尼塞河则往南引,主要是连接疏勒河和弱水。
  
  有地理专家认为,连接弱水太远了,需要极长的人工河,会出现巨大的变故。
  
  不如连接科尔布多河,扩大科尔布多河的流域,将科尔布多河推入弱水。
  
  这样还能富饶蒙古高原,加高北面山脉后,蒙古省气温能提升两到三度,整个气候都会变化,有了丰沛的水资源,无论是继续放牧,还是搞农耕,都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这样蒙古省,也不至于被彻底荒废,变成无人区。
  
  可是,想富饶蒙古高原,就需要两条大小叶尼塞河同时注水,将两条叶尼塞河同时改道,那么北方冻土区的自然环境肯定要遭到大规模破坏的。
  
  再说了,整个蒙古省,景泰五十九年时,人口将将三千万人,这两年人口净流出超过一千五百万人,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
  
  就算把蒙古给搞富了,流出去的人也不会回来了。
  
  朝廷的意思是,维持科尔布多河原样,人工开凿出一条新河,直奔弱水,扩大弱水流域,将弱水制造成西北第二条大河。
  
  不动中华江的部分,也就不连通疏勒河。
  
  因为中华江经过这些年发展,已经很平稳了,经过水利专家测算,如果给中华江增加水的话,可能造成下游泛滥,影响上百万人的生计。
  
  扩大弱水,将弱水变成南北流向的大河,再转道途经陕西、山西、河北,汇入渤海省和黄海省,最后出海,变成一条长河。
  
  其实,朝廷的地理专家错误估算了叶尼塞河的流域。
  
  叶尼塞河的水域来源,一个是源头水源,另一个则是沿途的雪水融化,再加上地处寒冷的北方,蒸发量低,造就了这条水域巨大的叶尼塞河。
  
  所以朝廷的地理专家先入为主的认为,这条河南引后,能濡养整个西北,甚至可以滋养河北。
  
  其实是错误的。
  
  没有了冰雪融水,再加上气候变暖高蒸发量,叶尼塞河的流域会大大减少的。
  
  还有,和勒拿河一样,要经过庞大的戈壁和蒙古高原,才能流入西北,真正连通弱水,还会剩多少水呢?
  
  景泰六十三年时,有专家提出来,可当时已经动工了。
  
  水利部查缺补漏,想从捕鱼儿海引水,扩大色楞格河的流域,让色楞格河先翻越杭爱山、再翻越阿尔泰山、最后翻越阴山,进入宁夏。
  
  当时老皇帝震怒,如此巨大的工程,怎么会出现如此重大的纰漏?将专家都给砍了,包括批复的官员杀了的杀,流放的流放,杀了一百多个人。
  
  如果增加色楞格河工程,造价要增加60亿以上。
  
  这样的话,一条叶尼塞河是不够引水的。
  
  需要从鄂毕河引水了。
  
  细琢磨之后,水利部是被魏国渗透了,魏国不愿意救伊国和许国,想让中亚继续干旱,所以就想办法让大明引水工程出错。
  
  其实,引鄂毕河水进入西域是最方便的。
  
  直接扩大额尔齐斯河就可以了,将乌伦古河老河道利用起来,连接中华江的人工河,给疏勒河注水。
  
  走大通河-洮河-渭河,在渭河转道,北上给无定河和汾河注水,就能濡养整个山西,同时,汾河连接永定河,河北的水也就来了。
  
  但这里面还有一个国际问题。
  
  就是一旦大明用了鄂毕河的水,像缺水的伊国、许国立刻就会和大明离心离德,别忘了,大明占据的兴都库什山脉,可是和两国接壤的。
  
  所以,中枢只想利用好国内的两条大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
  
  已经开工三年了,很多河道都修完了,就等上游放水呢,这个时候返工,几十个亿就打水漂了。
  
  关键经济发展是不能等的。
  
  停工三个月后,再次复工,增加了色楞格河工程,增加投资72亿元,预计十九年完工。
  
  用色楞格河濡养整个蒙古高原,不需要流入阴山滋养宁夏,能够滋养热河和山西北部就可以了。
  
  色楞格河用的水是捕鱼儿海的水。
  
  必须在捕鱼儿海上修建大坝,才能用水,造价又增加了。
  
  景泰六十年,填海工程也开始了。
  
  渤海湾,平均水深12.5米,最深处70米。
  
  也是经过一年计算,一年运载材料,景泰六十年动工。
  
  其实填平渤海湾难度不大,经过黄河几万年的冲积,近海河沙堆积量巨大,不停造出耕地。
  
  其实,宋朝黄河改道,弊端巨大,却有一个好处。
  
  就是冲大了江苏省的面积。
  
  宋朝之前,江苏省没有这么大的面积,汇入淮河后,冲积出一块沿海平原。
  
  上海就是冲出来的。
  
  东晋时期镇江、扬州就是出海口,现在出海口是上海,这些都是一点点冲积出来的陆地。
  
  将黄河改回渤海出海口后,渤海湾的土地每年都在扩大。
  
  填海还是比较传统的办法,圩堤填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