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第392章 隋国篇:挥动翅膀的枢纽国

第392章 隋国篇:挥动翅膀的枢纽国

第392章 隋国篇:挥动翅膀的枢纽国 (第1/2页)

朱佑榷兄弟的专列应该穿过塔什干的。
  
  可塔什干路段正在维修,暂不开放。
  
  专列穿行里海和咸海中间,途经土库曼,率先抵达伊国。
  
  伊国和隋国交易,得到里海东岸沙漠领土,等于说伊国和许国均分了土库曼。
  
  这块土地极端缺水,除了是块地之外,毫无用处。
  
  灭汗国战争中,藩国联军就将土著民往这边赶,导致本就稀薄的植被彻底遭到破坏,水资源彻底枯竭了。
  
  最后形成一个个万人坑,魏国才彻底占领这里。
  
  近两年才开始种树开始治理,但已经难以遏制草原沙化了。
  
  魏国将这块烂地,送给隋国。
  
  隋国转卖给伊国。
  
  伊国不嫌破。
  
  火车进入伊国国境。
  
  在大明使团来使之前,伊国和魏国的铁路是不连接的,两国边境线二十公里内,是不覆盖铁路的。
  
  两国用铁丝网做藩篱墙,两国百姓必须通过正规手续,才能去另一个国家。
  
  伊国百姓本来就少,可不能让他们跑喽。
  
  伊国户籍管制是所有藩国里最严格的。
  
  其实伊国不穷,贼有贼道。就是缺水,严重缺水,他们用古法取水,一滴降水都舍不得浪费。
  
  不止缺水,资源也贫瘠,这片沙漠下还没有资源,油铁都没有,金银矿更别提了,啥也没有。
  
  他向他爹上疏几十次想换藩,可天下土地都有主了,怎么换藩啊?
  
  倒是他爹给了他一大笔钱,支持他办工业。
  
  但这是一片极端缺水的土地呀,现阶段工业都是劳动密集型工业,沙漠拿什么养活几万人的大工厂?
  
  一个饮水问题,就能难死伊国朝廷。
  
  所以,办企业就别想了,只能另辟蹊径。
  
  为了维持伊国百姓的平均收入水平,伊国朝廷给百姓发钱,但这钱又不是伊国朝廷能印的,总得想办法赚钱吧。
  
  朱见滁点子多着呢,就搞起了极端娱乐业。
  
  伊国人穷,隋国人富啊,大明人富啊,印度五王的国民都富啊,但他们国家法度严苛。
  
  这样说吧,法律里写的,都是能人姓想要的。
  
  伊国就开始搞起了极端娱乐业,什么都有,什么花有什么。
  
  号称沙漠里的天国。
  
  这种娱乐理念,真不是朱见滁自己想的,而是宗室小藩国,都这么干。
  
  那些封在小岛上的藩国,粮食都不能自给自足,靠笨干除了穷死没别的路可走。
  
  只能走极端,发展这种极端娱乐业,就他们研究出来的。
  
  大明法律里严禁的,他们那都有。
  
  不刺激,其他国家的富人凭什么跋涉万里跑你这来消费?
  
  正常来说,藩国和大明统一使用一個大明律,大明禁止的,藩国也要禁止。
  
  总有例外。
  
  像大洋上星罗棋布的小岛国家,不让他们搞特殊化,他们是活不下去的,大明和藩国又不严禁移民,人家百姓凭啥在你这受苦?过得再差,百姓该逃回大明了。
  
  再说了,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钱赚。
  
  大明不做,大藩国不做,市场摆在那里,肯定有人为了钱去做的。
  
  这东西是人姓的弱点,越限制人越好奇,越好奇越渴望。
  
  可儒家教育里,这些就是禁止的。
  
  岛国天堂就应运而生。
  
  朱见滁知道自己的伊国,想繁荣就得走极端,不然保护环境哪来的钱?哪来的钱给百姓发钱?
  
  只能搞娱乐业。
  
  大明国内管得那么严,拉屎放屁都得管着,像魏商隋唐夏楚吴这样的大藩国,法律也一样严苛。
  
  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自然要体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充满正能量,那些拿不上台面的东西,摆上来真是光荣吗?
  
  大明境内,是严禁这些的,法律极为严苛,这么严苛,还分级呢,青少年能看的东西非常少,为了照顾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全社会都不允许出现这些。
  
  其实明人很习惯的,明人的感情永远是克制的、是内敛的,对于那些东西,都是极尽压制的,这是几千年的礼教刻在骨子里的东西。
  
  中枢进行严格限制,朝野上下都是支持的,甚至一些爱情故事,都在被限制之列,还是皇帝给解禁了的。
  
  爱情,都是明人难以说出口的东西。
  
  何况是其他呢。
  
  但是,总会有坏分子的。
  
  有些人就是不安分,就是喜欢游走于灰色地带,尤其那些有钱人,所谓的追求自由,其实是追求堕落。
  
  国内不允许堕落,他们就出国偷偷去堕落。
  
  这就养活了伊国。
  
  伊国二百万国民,不搞种植,不做企业,一切全靠进口,却活成了人上人,人均工资在1700元左右,比魏国还要高。
  
  近十年,伊国人口是净流入,尤其是大明女子,十年来竟有30万女子流入伊国。
  
  她们进来干什么呢?想想就知道。
  
  而这,朝廷不知道吗?
  
  当然知道了。
  
  甚至还管过呢,景泰五十三年,中枢下旨,要求移民者,出示移民原因。
  
  结果有什么用啊?
  
  朝廷根本管不住人要走的!
  
  朝廷只能严苛自己的法度,禁止自己的国民从事非法勾当,可能挡得住人心吗?
  
  有些人是不愿意吃辛苦赚钱的,有些人就崇拜见得光职业的,有些人就愿意干这些违反道德的事。
  
  有人说可能是生活所迫。
  
  并不是。
  
  从景泰五十五年开始,几乎全民覆盖,极度贫困人口,想大富大贵是不可能的,但吃一口饭是没问题的。
  
  景泰六十四年,大明低保最低标准是,每个月15元,最高低保是30元。
  
  这种低保,适用于重度残疾、无儿无女的贫困老人、没有劳动能力的人,才给低保。
  
  别看钱少,吃粮食肯定够吃。
  
  刚行低保政策时候,中枢是打算发米的,其实洪武朝就有低保政策,发的就是米,低保政策,大明持续了一百年了。
  
  发了两年米,因为有低保户反应,地方粮库中饱私囊,发的都是霉米,以次充好,根本不能吃。
  
  后来才改发钱。
  
  钱也是每年有涨有跌,随着粮价涨,也随着粮价掉。
  
  至于一般贫穷的,地方官员是负责帮忙找工作的,只要有手有脚,随便出去站大岗,一天几十块是能赚的。
  
  所以说,大明境内,真正的贫困人口是没有的,说是饿死的几乎没有了。
  
  那么从事这些行当的,不是因为穷,单纯因为愿意,单纯因为懒。
  
  在景泰六十年,民间有文章说,这是一个笑贫不笑昌的年代。
  
  皇帝还亲自下场,要求整饬民风,恢复古朴民风等等政策,可民间把这话当放屁。
  
  眼里都是钱,谁看道德不道德啊。
  
  伊国的娱乐业,却经久不衰。
  
  最大的娱乐城,建在恰赫巴哈尔,一个弧形的海湾里,充满艺术感的高楼大厦里,却从事着见不得人的勾当。
  
  在伊国,各国高官正要都有可能碰上。
  
  各国的蛀虫,都喜欢跑这来消费。
  
  结果就是,促成了伊国这颗沙漠明珠。
  
  伊国都城只有一个,在里海边上,托尔卡曼港,改名为尹都。
  
  这也是伊国一定要得到魏国那块领土的原因,北面国都没有纵深,如今得到了这块土地,国都算是安稳了。
  
  这里也是难得的伊国绿洲,也是伊国很少的种植基地,伊国的粮食基本产出自这里。
  
  伊王对两个大侄子十分大方,拿出伊国最好的东西,款待两个大侄子。
  
  伊王很希望得到乌拉尔河的注水。
  
  对于里海是否会消失,他并不在乎。
  
  像咸海,得到中华江注水后,水体明显变大,在原有基础上水体扩大了一倍。
  
  但在景泰五十七年,魏国将中华江改道,流入农田里,导致咸海水体在扩大之后,又恢复原态。
  
  但锡尔河并没流入土库曼,而是河道往北,注入哈萨克大草原上。
  
  导致大草原成为一片沼泽地。
  
  这项工程差点没坑死魏国。
  
  魏王杀了提出这项工程的工程师,杀了不少人,不得不将锡尔河改回原道,费钱费力费工。
  
  其实魏国一点都不缺水。
  
  但魏国想要把草原变成耕地,这项庞大的工程,灌溉肯定是需要大量淡水资源的。
  
  而咸海是由锡尔河和阿姆河冲积而成。
  
  阿姆河因为中华江改道,水量已经减少很多了,现在咸海主要由锡尔河注水。
  
  中华江连接锡尔河,主要是为了灌溉费尔干纳盆地。
  
  中华江连通锡尔河、阿姆河、伊犁河,成为中亚三大河的主要水来源。
  
  景泰六十二年,魏国再次动工,让锡尔河流入草原,灌溉草原。
  
  现在,伊国拿到了土库曼西半边疆土,已经能够用上阿姆河的水了,可阿姆河在中华江截留之后,水体减少很明显。
  
  维系沿岸百姓用水,已经是极限了。
  
  很难再进一步向西延伸。
  
  问题是,这块全是沙漠,就算改道阿姆河,不让阿姆河汇入咸海,也无法通过这片沙漠。
  
  如果能延长阿姆河,伊国国都尹都的用水问题也就解决了。
  
  至于咸海会不会消失,这不在伊国的考虑范围。
  
  咸海是魏国的内陆湖,人家全占着。
  
  这次换土结束后,阿姆河北岸,全是魏国,咸海北面,全是魏国疆土。
  
  魏国土地面积超过五百万!
  
  就是土地贫瘠,全是放牧地,如果魏国的换土计划成功,魏国可不止是中亚霸主,而是全球霸主国之一了。
  
  伊国不敢想什么霸主,他就想得到阿姆河的注水。
  
  魏国境内这几大水系,额尔齐斯河、鄂毕河、阿姆河、锡尔河、乌拉尔河。
  
  阿姆河、锡尔河汇入咸海。
  
  乌拉尔河汇入里海。
  
  鄂毕河和额尔齐斯河进入北冰洋。
  
  全是大河,而且全部属于魏国。
  
  如果阿姆河不流入咸海,额尔齐斯河、鄂毕河和乌拉尔河往南流,那么中亚的干旱问题也就缓解了。
  
  伊王知道自己分量低,他一个搞娱乐的,就是一个戏子,谁会在意一个戏子的想法呢。
  
  这件事必须得请示老爹。
  
  他老爹之所以好使,因为阿姆河、锡尔河、额尔齐斯河,源头在大明境内,鄂毕河是两国共有,
  
  乌拉尔河,则是商魏共有。
  
  只要搞定老爹,大明就能拍板。
  
  所以伊王对两个侄子极尽的好。
  
  朱佑榷嘴巴紧,就是不吐口。
  
  伊国是真惨啊,伊王种了二十多年树,却还是无法阻止土地沙化,这块土地被破坏得太严重了,根源还是缺水严重。
  
  必须要有充足的水源,才能彻底解决伊国严重干旱问题。
  
  好在朱见滁是慢性子,做事慢悠悠的,他能忍,也能等。
  
  朱佑槿更聪明,他还想巴结魏王叔呢,怎么会一个穷国而向霸主国开口呢,人情这东西得省着点用。
  
  朱见滁毕竟当了这么多年皇帝了。
  
  早就看出这俩混小子敷衍态度,只能心里幽幽一叹。
  
  他从小接受的是系统的帝王教育,读得是圣贤书,如今靠娱乐存活于世,多少有些逼良为唱的意思。
  
  他很想堂堂正正的活着,可现实不给他机会呀。
  
  只能化悲痛为力量,继续种树。
  
  魏国用水挟制诸国,朱见滁何尝不知道,可一个沙漠国,没有战争的能力,一旦战争,他辛辛苦苦三十来年种的树就毁了。
  
  不想战争,就得谈判。
  
  朱见滁都想好了,未来中亚战争中,伊国绝对中立,做中立调停国,毕竟一个做娱乐的,有什么资格参战呢?
  
  有时候他都自嘲自己,堂堂皇子,活成了一个戏子,有何颜面见列祖列宗?
  
  朱佑榷兄弟在伊国停留几天后,便启程去隋国。
  
  伊国和隋国,两国也没有铁路勾连。
  
  两国铁路最近的地方,仅仅三公里,愣是没修通。
  
  朱佑榷对于此行没去娱乐城去体验体验,内心失落,还有正事要办呢。
  
  隋国也悲催,完全坐落在高原之上。
  
  这片高原海拔900米到1500米之间,绵延2000公里,由于受到山脉的阻挡,高原内部形成了许多盆地,同时也阻挡了来自大洋的水汽,导致高原内部的荒漠化现象严重。
  
  这块地盘,明军当时啃下来,砸进去三十万人死伤。
  
  萨法维王朝之所以能脱离帖木儿帝国,照样不灭,就是因为有着恐怖的地缘优势。
  
  那场战争李震、欧信、刘宁等名将,诸国参战,总兵力超过百万,后期是韩雍、项忠、李秉亲自挂帅,才啃下来这块高原。
  
  用的还是蒙古人的老办法。
  
  这是一块斜三角的高原,内部地形极为复杂,若没有本地向导,进去就会迷路。
  
  当年蒙古人选择里海东北方向的山脉缺口作为进攻的通道,这个缺口叫呼罗珊,最终从马什哈德城攻入高原。
  
  明军采用一样的战术,组成大军同样是蒙古人和阿富汗人,不计后果的攻占,战损三十万,损失不计其数,才拿下整片高原。
  
  欧信病死在征途中,战胜没几天,李震也病死在此,李秉染上了重病,七十岁病逝和这场重病息息相关。
  
  对于这块高原的清理活动,损失人数高达41万,才彻底清理出这块地盘,但清理也不干净。
  
  很多波斯人,变成了隋国人、伊国人。
  
  根本没法进行全部清理的,只是除掉了顽固派,然后进行血统净化,一点点来吧。
  
  隋国境内,波斯移民约有七百万人左右。
  
  隋国国策,同族不许通婚,强制汉波通婚。
  
  近几年,完全波斯人长相的人才在隋国渐渐消失。
  
  而那些老波斯人,是非常恨明人的,因为明人是侵入者,侵占了他们的家园。
  
  明人同样不喜欢这些长相不一样的家伙。
  
  隋王继藩之后,还进行过一次文化清理,对所有波斯文,进行焚烧。
  
  要不是老皇帝制止,怕是波斯文化就要绝根了。
  
  但这些东西,都被装船运去大明了,成为汉文化的一部分。
  
  民间不许说除汉语外的其他语言,说了就是大罪。
  
  为了强制汉化,大隋人口四千万,竟征了七百万兵力,全部散在整个高原内,每一个小山口都有人把守。
  
  非汉人不许拥有利器。
  
  这个非汉人,是那些没有入籍的波斯人,这世上总有一些顽固派,他们是一个民族最可歌可泣的人物。
  
  一个民族的危难关头,总会有人挺身而出,为这个民族抛头颅洒热血,这种英雄不止华夏有,世界各族都有。
  
  可彼之英雄,我之仇寇。
  
  明人很讨厌这些人,甚至汉化的波斯人,也讨厌这些不安分者。
  
  汉化的波斯人,在隋国生活的也不错。
  
  波斯人喜欢做生意,隋国地处欧亚大陆中间,恰恰承担起了东西方贸易枢纽的地位,又地处三海,里海、黑海、波斯湾,地理位置优越,隋国的自由贸易港,是全球最大的贸易港。
  
  隋国为了顺利汉化波斯人,鼓励波斯人经商,鼓励波斯人入籍。
  
  国仇家恨,也是能用时间抚平的。
  
  因为隋国对整个高原的掌握,是非常严密的,大明军中的墩台制,在这里应用到了极致。
  
  以前还有奥斯曼来帮助波斯人复国。
  
  随着第二次明奥战争,大明以胜利告终,导致奥斯曼的势力正在远离高原。
  
  近几年,一批批钻进深山里的波斯人走出了大山,愿意顺从。
  
  毕竟他们刚刚被蒙古人奴役。
  
  现在换成了汉人,被奴役也能接受。
  
  只是汉人比蒙古人狠,蒙古人是要钱,汉人是要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