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第367章 中华江开通,铁路开建,保守的大楚

第367章 中华江开通,铁路开建,保守的大楚

第367章 中华江开通,铁路开建,保守的大楚 (第1/2页)

农业和工业、商业是天然的冤家,所以古代社会重农抑商,一以贯之。
  
  房价和通胀,如影随形。
  
  高房价,就意味着高通胀。
  
  社会出现了农业与工商矛盾,有产和无产的矛盾,工农矛盾,城市与乡村的矛盾,矛盾积压,原来越繁重。
  
  社会发展越快,反而通胀越厉害。
  
  因为国内陷入了内销死循环,炒房死循环。
  
  不是大明缺乏市场活力,而是人的惰性在发挥作用,大批工厂主转而投资房地产,社会大规模资金,进入房地产,导致大明出现高通胀。
  
  自然而然的,就出现了失业率高的难题。
  
  景泰四十四年,中枢颁布,给房地产降温,房地产资金有效流通进入工业,全面促进工业发展。
  
  中枢斥资3个亿,对工业进行全方位扶持。
  
  又拿出来3亿,对农业进行全方位扶持,鼓励农民发展副业,而不是进城当民工。
  
  说来说去,就是让农民别抢城里人饭碗。
  
  直接影响,移民力度加强,百姓家中庶子、庶女,一概移去新地,对城市中现存过剩劳动力,给予移民补贴,移去新地创业。
  
  尤其是被市场淘汰的工人,必须去新地工作。
  
  并鼓励民间资本,去新地投资。
  
  皇企斥资10亿,投资周国、商国、魏国等藩国。
  
  走出去,不止是走向欧亚,而是走向新地,大明新土数万里,都是旧工业淘汰最好的接盘侠。
  
  随着蒸汽机在工厂中推行,老机器则陆续向新地转移,向不发达地区转移。
  
  为了扩大就业,中枢预计放出来10万金币、100亿银币,繁荣市场。
  
  这钱还真不多。
  
  因为大明广袤,占据四大洲,南美刚刚发现,总计人口在22亿上下,市场上600亿货币,够,但不充裕,还没到通货膨胀的时候。
  
  关键明元是世界货币,是世界上的硬通货。
  
  各国都在少量使用明元,各国皇室、王公手上都有小部分明元,这东西购买力太强了。
  
  但大明在北美占据矿产后,未来几年,会源源不断往国内运银子。
  
  就是说,未来几年,银行都会持续放水。
  
  刺激市场,减少失业率。
  
  景泰四十四年,一种叫塑料的东西,出现在大明,便宜、便捷、耐用等优质性能,瞬间成为工厂的新宠,旋即风靡全国。
  
  中枢领头,大批资金进入塑料行业。
  
  景泰四十四年年末,皇爵牌的蒸汽机车,在人工的操纵下,完成第一次试行,试行成功。
  
  景泰四十五年七月,大明牌蒸汽机车,时速达到8公里,试行成功。
  
  得到皇帝的表彰,皇帝拍板,皇家商行在大明蒸汽车的股份,均分给所有科研人员,由科研人员共同持股。
  
  景泰四十五年,十一月,沈阳牌火车厂革新了锅炉,优化了温度升高对锅炉的影响,并改变了对废热的有效利用方式。
  
  景泰四十五年,十二月末,天津火车厂改革了滚动轴承,对车轮进行了革新,对火车进行一百多次提速测试。
  
  景泰四十六年正月,17家火车厂,向皇帝献国庆礼,一辆由17个厂联合制造的火车头,在德胜门前,成功完成试运行,太子亲自乘坐列车,时速达到了11公里。
  
  重臣也跟着乘坐,感叹发展之快。
  
  皇帝大手一挥,对17厂进行大规模表彰,厂长赐银符,余众合赐铜符,将中枢的股份,全部赐给有功之人,并对17厂进行新一轮注资。
  
  景泰四十六年二月初,皇帝斥资20亿,建立大明铁路局,统筹火车厂,开始修铁路。
  
  “二十年,朕给你们二十年时间,大明的铁路,要修到每一个角落去!”
  
  朱祁钰心情振奋:“大明不是投资项目少吗?这回投资项目来了,都是大型投资!”
  
  “工部给朕算了,大明想修通全部铁路,需要500亿以上的资金!”
  
  “还有属国呢!”
  
  “预计可能超过2000亿的项目规模!”
  
  “而回报率,二十年回本,一辆火车的寿命在40年到60年左右,等于说,二十年净赚。”
  
  “以前大规模投资项目,只有沥青路,现在加了个房地产。”
  
  “铁路来了,中枢的热钱,放进铁路来,房地产已经够热的了,不要再往里面添火了。”
  
  “房地产降温,不是一句空话。”
  
  房地产发展如火如荼的十年,民间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恐怖的1200亿。
  
  老三十一继藩之后,发现了几个大型矿藏,源源不断往国内运银子,这就导致了,大规模投资,进入房地产,房地产也堵住了。
  
  现在小城市的房价,都被炒起来了。
  
  拿河南鹤壁来举例,景泰三十八年时,城市里的千尺大宅子,售价200块。
  
  景泰四十六年,鹤壁同样地段、面积的宅子,售价12万,你还买不到。
  
  景泰三十八年时,鹤壁一个工人普通工资10块,景泰四十六年,工人工资达到了1050块。
  
  而房价呢,楼房一尺700块,一百尺的房子,售价7万,一个普通工人,一年不吃不喝也得六年能买得起。
  
  但别忘了,房价是涨的。
  
  这样的房子,去年才6万,一年就涨了一万块。
  
  而这样一个楼房,根本满足不了一家人的生活需求,大家都独门独院惯了,谁愿意住鸽子笼?
  
  住楼不是高大上的事,反而穷人才住楼呢。
  
  有钱人都住大宅子。
  
  至于别墅,和宅子一比,就是渣渣,别墅就是一个独门独院的破房子,宅子是有山有水有景,讲究的是一个雅。
  
  但是,宅子早就不批了。
  
  中枢严旨,任何人不许盖宅子,导致了,现有的宅子翻倍似的涨,还有价无市。
  
  所以,一家人只能挤在楼房里,一百尺看着挺大,十几口之家根本住不下。
  
  这年代还孝心,爹妈必须得单住一间房,孩子们男女分开住,父母反而没房间住了。
  
  虽然楼房便宜,但不适用。
  
  买的太大吧,又觉得浪费,还要攒钱买宅子呢,所以多是蜗居,对付着住。
  
  现在全是六层楼房。
  
  开发商的黑心,任何年代都是一样的,什么公摊面积、以次充好、偷工减料层出不穷,这几年满门抄斩的开发商也不少,还是我行我素,物业问题、漏水问题、隔音问题、垃圾清理问题,年年都闹。
  
  想想也能理解,中枢对地产商压制太狠了,他们只能靠旁门左道赚钱。
  
  只要没传到皇帝耳朵里,基本都算有惊无险,但传到皇帝耳朵里,那死的就不是一个人了。
  
  住着鸽子笼的人,都盼望着有一套大宅子。
  
  但中枢最绝,农村也不许翻盖房屋,更不许扩建、改建,一概不许,为了促进买房,也是绝了。
  
  等城里房子卖不出去了,再拆农村房子,薅最后一波羊毛。
  
  房地产,是中枢储存巨额资金的好去处。
  
  但对百姓来说,绝不是什么好事。
  
  随着铁路开建。
  
  中枢大批资本,逐渐撤离房地产,转向投资基建。
  
  但不能立刻撤,不能大规模撤,那样房地产就会一地鸡毛,要有序撤离,慢慢撤离,还要保证房价稳步提升的基础上,慢慢撤出资金。
  
  大明本就是基建狂魔,沥青路修了一条又一条,不说村村通路,镇与镇肯定是沥青路相连。
  
  修桥、改善耕地、增加灌溉、储水攻城,年年都在做。
  
  因为房地产发展,大明逐渐减少基建工程,转而投资房地产和教育,尤其是教育。
  
  大明在景泰四十一年,就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房地产繁荣,也有好事,就是教育繁荣,家庭富裕了,也愿意支持子女教育。
  
  皇帝对房地产商人越打压,他们就想方设法从别的地方赚钱回来,皇帝让他们往教育行业投资,他们就办补习班,往死了卷孩子们,导致出来一堆书呆子、做题家。
  
  铁路成为大明下一个新风口。
  
  皇帝先投20亿,中枢跟投20亿,各家火车厂,以技术入股,又吸引民间一部分资本,凑足100亿。
  
  14条大干线铁路宣布开工。
  
  工部规划出来的主干线,勾连大明主要省份。
  
  各地铁路,再吸引地方资本入股,毕竟仅凭中枢来修,不可能同时上马这么多项目。
  
  作为大明新风口,民间资本是乐意跟投的。
  
  但怎么保证股东权益,是民间资本担心的,然而,他们把话递到中枢,却遭到皇帝的嘲笑,你们不愿意投,朕都投了。
  
  然后,民间屁话没了。
  
  铁路摆明了是闭着眼睛赚钱的项目,不上车的都是傻子。
  
  那7家研发铁轨的工厂,开始设计路线,预计景泰四十七年夏天开工,边铺边测试。
  
  这期间,17家火车厂还要不停测试火车的安全性,尤其是风雨雪天的运行情况,要确保在不耽搁工期的情况下,完成测试。
  
  铺设铁轨期间,量产火车,两不耽误。
  
  皇帝大手一挥,吸引一百家优质企业,进入火车行业,世界市场这么庞大,光凭24家企业,是吃不下去这么大份额的。
  
  这是第一拨招商,后续还会招商。
  
  招进来的商人,基本是参与铁路投资的。
  
  这就释放出一个信号,参与铁路投资,才能参与火车投资。
  
  大明市场无比庞大,虽然这几年出生人口下降,但人口也达到了25亿,若每个人每天坐火车,会产生多么恐怖的效益?
  
  仅凭这一百多家公司,也吃不进去这么庞大的份额。
  
  还有藩国市场呢,欧洲市场呢!
  
  皇帝预计,要招2000家实力强劲的企业。
  
  不是皇帝投不起,也不是不想吃独食,主要是朱祁钰年纪大了,他不想等他闭上眼睛的时候,大明铁路还没遍布全国。
  
  再说了,铁路蛋糕这么大,他一口吞进去,就会造成官僚化,技术停滞不前。
  
  反而吸引进来大批量民企,国企、皇企都不占据主导权,能维持创新力。
  
  这个工程太大,由李东阳亲自盯着。
  
  王竑在景泰四十四年时病逝,朱英继任首辅,王复还是次辅,这让王复有点郁闷。
  
  这铁路攻城,是接下来二十年最重要的工程。
  
  王复本想争这个主持之功的。
  
  奈何皇帝却说,他年纪太大了,不易奔波,机会交给年轻人吧。
  
  主要是,王复的上限就到这了,未来是刘健、李东阳、谢迁、刘大夏、王守仁、杨廷和的了。
  
  李东阳在景泰四十五年时入阁。
  
  当年那个小崽子,已经成为朝堂上的中流砥柱了。
  
  朱祁钰感慨自己真的老了。
  
  69了,他终于感受到老了的滋味,睡眠减少,忘性变大,也开始懒惰了,有的时候反应还迟钝。
  
  虽然他在极力装明白,但老了就是老了。
  
  去年,常德病逝,今年,他的长女固安也去世了。
  
  他有27个女儿,41个儿子。
  
  算上死去的朱见济和寿康,就是70个孩子,但其实还有14个夭折了的,准确的讲有84个孩子。
  
  在皇帝中,也算名列前茅了。
  
  他是大明皇帝中,在位最长的一个,留下的东西很多,景泰灯、景泰布、景泰瓷、景泰历、景泰大典、景泰万国志、景泰子午线、景泰地图、景泰辞海等等,这些创世纪一样的东西,足够吹一万年了。
  
  从景泰十三年开始,增补永乐大典。
  
  于景泰四十六年刊印,颁布天下,景泰增补版永乐大典。
  
  中枢一度想修订景泰大典。
  
  却被皇帝拒绝了,认为不能抢先祖的功劳,就写修订本就够了。
  
  朱祁钰对政务,进一步放权。
  
  基本不参与早朝了,朱见淇成为名副其实的副皇帝,除了大事不能拍板外,其他的都由他拍板决策。
  
  就连大朝会,皇帝也不怎么露面。
  
  所以,朝臣们有要事,就会跑到养心殿,和皇帝密谈,这使得养心殿,逐渐取代了奉天殿,成为决策大事的地方。
  
  太子看似权柄极大,其实完全依托于皇帝。
  
  皇帝不点头,他仍旧不起作用。
  
  这次铁路局,本该由太子来做,但皇帝却没有给太子镀金身的意思,而是将功劳抢过来,这还是景泰朝,功劳都是朕的。
  
  太子除了忍耐之外,没有任何办法。
  
  甚至,他爹从六十五岁之后,就当起了和尚,后宫嫔妃一概不见,伺候他的都是老人。
  
  其实就是防备太子,害死皇帝。
  
  七十岁之后,皇帝更是深居简出,连后宫都不进了,只在乾清宫、养心殿、奉天殿三个地方活动,其他地方一概不去。
  
  皇帝防备太子的心,朝野上下看得明白。
  
  皇帝差点就说了,只要朕死了,就是太子害的。
  
  父子关系差到这一步,朝臣唏嘘。
  
  无形之中,太子的名声越来越差,不孝,是最大的问题。
  
  一个不孝顺的太子,如何当的好天下表率,上一个背负不孝恶名的是杨广,杨广把大隋带哪去了?
  
  民间甚至有将商王迎回来继位的声音。
  
  商王在东欧做得有声有色,近年来,大规模移民主要是东欧和美洲,甚至皇帝将所有收养的孤儿,三百多万女人,全部送去了东欧。
  
  商王在东欧创业,能力强又孝顺,让他来继承皇位,肯定比太子强。
  
  朱见淇闻言差点吐血。
  
  景泰四十六年,七月。
  
  乌斯贜传来喜讯,中华江,预计十月完全开通,献礼万寿节!
  
  中华江计划从景泰二十三年开始,至今整整23年,这个计划的推出者,白昂却在景泰四十年时,因为严重缺氧死在高原上。
  
  治水司十万官员,死在高原上的多达4万6千人。
  
  中枢总投资额达到11亿。
  
  奴隶规模,用到了2400万人。
  
  总工程23年。
  
  朱祁钰唇角抽动,嘴里牙齿活动,没剩下几颗完整的牙了,神情极为激动:“去把阁部重臣都请来。”
  
  他详细询问报捷的官员,又翻阅治水司呈上来的捷报。
  
  很快,阁部重臣闻讯赶到。
  
  “陛下,中华江预计水量能涵盖整个西北。”
  
  “若这条大江通航,再连通伊犁河、锡尔河,就能注入咸海了。”
  
  王复嘿嘿笑道:“咸海水量暴增,再修一条河,通往里海。”
  
  “大明虽不在中亚,但中亚各国,却要永远笼罩在大明的阴影之下!”
  
  “中华江,西北第一条大江!”
  
  朱祁钰轻轻点头,走到地图前:“大明在西域打仗,畏手畏脚,就是因为运力跟不上!”
  
  “移民更是,这都多少年了,才移过去多少人?”
  
  “就是因为得走路移民。”
  
  “只要大江开通,河运取代陆运,咱们就能源源不断往那边运兵,费尔干纳盆地,这几年不是连年造反吗!”
  
  “等着大江开通!”
  
  “朕看看谁敢造反!”
  
  “异族就是异族,以前是运力不够,紧着藩国移民,移过去少量的人,等大江开通,朕就让他们见识见识,大明真正的实力!”
  
  “再从倭国,征20万倭军!”
  
  “派去费尔干纳盆地,给朕屠了!”
  
  朱祁钰眼神凶厉。
  
  杨信拿下费尔干纳盆地,坐镇咸海,但这几年造反就没消停过,根本就没法建设,刚建设完就被毁了。
  
  本来中亚最富饶的地区,如今成了最烂的地方。
  
  还有,南面帕米尔高原里的部落也不老实,都想抢大明一波,等大江开通,让他们看看,大明有多强!
  
  “只要运力跟得上,咱们直接派兵一百万,陈兵边境!”
  
  朱英冷笑:“顺手将那几个汗国给灭了。”
  
  “还有萨法维,我朝皇子继藩,他们百般刁难,正好,派兵把这个狗屁汗国给灭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