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第366章 魏王、商王继藩,工资越涨越郁闷

第366章 魏王、商王继藩,工资越涨越郁闷

第366章 魏王、商王继藩,工资越涨越郁闷 (第1/2页)

地中海战争落幕。
  
  大楚进入休养生息期,和英国勾勾搭搭。
  
  互通有无,深入合作。
  
  欧罗巴新霸主,法国则沉浸在获得巨大殖民地的喜悦之中,但是,法国着实命运多舛,景泰三十九年年底,路易十一病重。
  
  查理八世今年才13岁。
  
  根本当不起欧罗巴霸主的头衔。
  
  他的姐姐让娜,是个残疾人,为了权力,和叔叔奥尔良公爵路易结婚,大有成为法兰西女皇的趋势。
  
  她却低估了枕边人,路易就是路易十二。
  
  随着路易十一病重,欧罗巴大陆再起风云,想挑战法兰西霸主的不知凡几,近的有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远的有德意志和奥斯曼。
  
  路易十一请求大明履行承诺。
  
  刘大夏亲自出使巴黎,探望病重的法兰西皇帝,一番密谈之后,大明愿意帮助查理八世稳固皇位。
  
  至于答应了大明什么条件,外人无从得知。
  
  大楚本来蠢蠢欲动的,随着刘大夏回来,便潜龙在渊,不再理会欧罗巴风云。
  
  和大楚最好的英国,自然不停派人打探消息。
  
  朱见深讳莫如深,倒是和法国进行了多项合作,尤其有一万个人悄悄上船,驶入大明。
  
  而西葡,放眼新大陆,已经派出大量船支去新大陆贸易。
  
  英国和荷兰倒是想分一杯羹,却遭到西葡联合拒绝,并对海图讳莫如深,决不许任何人觊觎。
  
  倒是东欧热闹起来了。
  
  奥斯曼吞并了巴尔干半岛后,在诸国擅动下,造反不断,让奥斯曼十分头大。
  
  巴耶塞特认为,使坏的肯定是大楚。
  
  因为大楚最近在招揽能工巧匠,运往大明,规模比以前更大,国内很多人,都被高薪蛊惑,愿意去大明。
  
  但景泰三十八年,巴耶塞特不允许奥斯曼人离境。
  
  其实,各国都不是傻子,自然不许人才流失,但大明给的多,又只是聘请,契约到期就可以回国,还上下送礼,不少在欧罗巴不得志的人,都去了大明。
  
  但这个数量,是各国严密控制的。
  
  奥斯曼太绝了,明令不许,大明自然得收拾他了。
  
  所以,奥斯曼刚吞并的领土,全都不稳,甚至希腊也在谋求独立,还得到了大明的大力支持。
  
  希腊上下,正在努力汉化。
  
  保加利亚也有样学样,寻求大明的支持,也打算去保化,全盘汉化,可他们并没有拿出打动皇帝的东西,皇帝不允许他们汉化,保加利亚很委屈。
  
  恰恰在景泰三十八年,二十皇子魏王朱见濬继藩于哈萨克,改秋明为安邑,建都于安,别名大梁。
  
  之所以定都在秋明这鬼地方,因为在这里发现了油田,但现有技术很难大规模开采。
  
  至于储油多少,探矿队也表示不清楚,但肯定这里有油。
  
  探矿队发现秋明附近,很多地方,应该都有油田的存在,但开采难度大,储量不明。
  
  是皇帝直接画个圈,让魏王建都在此。
  
  魏国的疆域,东到鄂毕河,西到乌拉尔山,南到咸海和里海北岸,等于西西伯利亚和部分哈萨克斯坦,加一部分土库曼斯坦。
  
  疆域辽阔,但在朱见濬眼里,都是烂地,最富饶的地方,是里海沿岸的土地。
  
  在出京之前,他爹却告诉他,这里面全是石油,你以后躺着石油上当皇帝就够了。
  
  朱见濬也实行两京制,在里海岸边,定一个南京。
  
  作为大明西陲最重要的屏障藩国,可以最大程度吸血大明,距离大明又近,只要中华江开辟成功,一条大河,出现在两国,运力扩大几百倍,魏国当好屏障,好处有多是。
  
  就在今年,帖木儿帝国最后一支势力,在三国联军绞杀之下,投降大明,战争彻底结束。
  
  这场战争也有意思,叶尔羌、萨法维、布拉哈三国血战帖木儿帝国,最后得到大便宜的竟是大明。
  
  帖木儿残部三十万人,向大明投降,受大明保护。
  
  然后,范广把帖木儿残部安置在咸海岸边,支持其复国,这可把布拉哈气坏了。
  
  布拉哈是乌兹别克族建立的汗国,算是摆脱蒙古统治了。
  
  但范广坏呀,就放在你家门口,盯着打你。
  
  近十年来,杨信统兵,拿下了半个费尔干纳盆地,和叶尔羌汗国反复抢夺安延吉。
  
  叶尔羌汗国的重心在撒马尔罕,被杨信磨得,快要放弃盆地了。
  
  战争打了十年,中亚最富饶的盆地,打成了一片废墟。
  
  让叶尔羌接手这个烂摊子,是不愿意的,解决这个烂摊子的,只有大明。
  
  尤其帖木儿残部归顺大明,安置在咸海之后,叶尔羌汗国萨亦德也恐慌啊,他们是跟帖木儿有血仇的。
  
  以前还有满速儿的哈萨克汗国依仗,分担大明压力。
  
  现在,满速儿兵败自杀,哈萨克广袤的牧场,被大明夺走了,分封给了魏王。
  
  这个魏王也不是个好惹的,刚继藩,就带兵打了西伯利亚汗国一顿,打得西伯利亚汗国翻越乌拉尔山跑了。
  
  甚至,准噶尔汗国,也被魏王收拾一顿。
  
  足见大明魏王的本事。
  
  金帐汗国在景泰三十三年就崩溃了,分裂成了哈萨克汗国、喀山汗国、克里米亚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西伯利亚汗国、诺盖汗国,还有一些小势力。
  
  而随着大明经营中亚十几年,已经打垮了哈萨克汗国和西伯利亚汗国。
  
  甚至,在景泰三十七年,金帐汗国的本部,大规模投降大明。
  
  因为大明打出了回家的口号,招揽蒙人、维人回家。
  
  很多蒙人,带着部落返回大明。
  
  预计有一百多万蒙人回到了大明,据说并没有被区别对待,近几年,中亚越来越乱,回大明的蒙人、维人越来越多。
  
  甚至,满速儿临死前,还被招降过,奈何他是不居于人下的性子,不肯低头,所以自杀,他的本部,多是投降了大明。
  
  随着金帐汗国、帖木儿汗国崩溃,蒙古对天下的统治,步入了尾声,大明是重要推手。
  
  很多蒙人,开始“怀念”家乡。
  
  尤其大明打出回家的口号,招揽蒙人回家,蜂拥者如云。
  
  萨亦德派出使臣,和范广谈判,愿意让出费尔干纳盆地,但需要大明的军械支持。
  
  他打出蒙人的旗号,声称叶尔羌汗国和大明是一家人,应该对付的是布哈拉、萨法维,甚至在印度崛起的新王朝,那才是共同敌人。
  
  范广清楚,杨信对费尔干纳盆地势在必得,那是他封国公的垫脚石。
  
  但他更清楚,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永远得不到。
  
  要等安延吉战争结果。
  
  这边慢慢谈,吊着叶尔羌,战场上要加大进攻力度。
  
  叶尔羌也是同理。
  
  萨亦德绝对是天下最顶级的军事天才,甚至于谦和他比,都要差一筹。
  
  可他只有一个人,他身边人都是渣渣,若是有几个范广、杨信这样的顶级名将,早就成大事了。
  
  他败就败在,除了他本人之外,没有顶级名将支持,国政还是一片混乱。
  
  大明确实没有顶级名帅,但顶级名将多啊。
  
  果然,景泰三十九年年终,明军占领安延吉,兵锋向西,连战连捷,在大雪飘扬之时,兵围苦盏。
  
  拿下苦盏,费尔干纳盆地就封口了。
  
  叶尔羌汗国只有两个地方囤重兵,一个是安延吉,一个是苦盏,两地都是苦战。
  
  就一个安延吉,杨信打了六年,才彻底攻克。
  
  苦盏若是继续守城,怕是还得十来年的光景。
  
  范广加大谈判力度。
  
  在景泰四十年七月,明叶达成协定,双方以苦盏为界,大明支援叶尔羌汗国5万支火枪,100万枚子弹,以及200辆自行车,大明愿意出资100万,和叶尔羌汗国展开合作,帮助叶尔羌建立经济体系。
  
  苦盏拿下,大明西疆封口,大明将不再向西开拓,西疆以鄂毕河、巴尔喀什湖、苦盏为界,不再向西开拓。
  
  但南面要招揽大山里的人,基本是怀柔、抽丁的老路子。
  
  这些山脉,对大明来说,只是战略屏障而已,要不要都没意思,若有皇子愿意要,就直接封出去。
  
  皇子也不要这鬼地方,这地方资源没有,屁事一堆。
  
  捷报传到中枢,杨信荣封费国公。
  
  调范广回京,杨信接任范广,掌咸海总督。
  
  范广十分舍不得战场,但他快八十了,皇帝几年前就想调他回京,颐养天年,可他总说,西疆不平,他不愿养老。
  
  如今杨信拿下了费尔干纳盆地,西疆彻底封口,以后的战争都是小打小闹的。
  
  有杨信、李瑾配合,无忧了。
  
  范广恋恋不舍战场上的一草一木,但他知道,自己战争生涯落幕了,壮士死在床榻之上,着实是一种遗憾。
  
  他次子范炅,在景泰四十年时候就病逝了,他能活到八十,绝对是皇帝的医疗团队出力,否则他早就死了。
  
  范广没有立刻回京,而是乘车和朱见濬会面,千里迢迢见魏王一眼,交代很多话。
  
  无非是重用李瑾,用好了李瑾,封国无忧。
  
  一定要小心叶尔羌汗国,萨亦德的军事天赋是顶级的,这个时代,很少有人是他对手。
  
  但是,叶尔羌汗国都靠萨亦德撑着,只要萨亦德死了,叶尔羌汗国就会崩溃。
  
  伱还年轻,只要活过萨亦德,那么叶尔羌汗国的遗产,都会是你的。
  
  乌拉尔山是天然屏障,守好屏障,汗国就不会崩溃,西疆还有大明支持,准噶尔部崛起不了了,现在地盘虽不好,但撒马尔罕是精华之地,等叶尔羌汗国倒下,就都是你的领土了。
  
  朱见濬十分感动。
  
  这老将辛苦坐车两个月,就是为了叮嘱他。
  
  “父皇为什么有这么多能臣武将?他们为什么会心甘情愿的为大明效力?我为什么没有呢!”
  
  朱见濬可叹人才太少了。
  
  问出了和他爹当年一样的问题。
  
  李瑾也不是他能请动的,这位可是他爹的铁杆心腹,比范广还要忠心,不会离开大明的。
  
  随着明叶签订和约,魏国的疆域也算稳定了。
  
  但还有一个被打残的西伯利亚汗国呢,朱见濬满不在乎。
  
  景泰四十二年,商王朱见漭继藩。
  
  皇帝给他派出最强阵容,韩雍亲自挂帅,赵辅为副帅,王信、周玉、李杲、宋诚、毛荣、毛海等重将,杨一清任巡按使,太监秦成任监军。
  
  这绝对是最强阵容。
  
  这里面成就最低的却是毛荣、毛海,前者是毛胜的长子,继任南宁侯,后者是毛忠的侄子,凭一己之力,获封虎林伯。
  
  尤其是毛海,是青壮派的代表,皇帝极为喜爱他。
  
  众所周知,朱见漭继藩难度,超过所有藩王,东欧到现在还没一块地盘呢,朱见漭只能缩在叶卡捷琳堡,等待时机。
  
  韩雍的意思是,招抚准噶尔部,利用准噶尔骑兵,攻打喀山汗国。
  
  皇帝大手一挥,从蒙人中征十万骑兵,令魏国、西域准备充足粮草,西征喀山。
  
  韩雍在中枢多年不展露头角了,都忘记这位是怎么上位的。
  
  开年第一战,就是李瑾、杨信,合兵五十万,攻打准噶尔部,击杀阿失,招降其部,得牧民20多万,得兵3万。
  
  准噶尔汗国消亡,顺手灭了残败的西伯利亚汗国。
  
  然后,翻越了乌拉尔山,给喀山汗国致命一击,喀山汗国还沉浸在打败莫斯科公国的喜悦之中呢。
  
  压根就没把大明放在眼里。
  
  韩雍直接教他做人。
  
  分兵多路,攻城略地。
  
  喀山汗国被大明打蒙了,不是大明太强,而是喀山刚刚独立,内政还没梳理明白呢,就跟个小强似的四处打,打了一圈,熬干了国内财政。
  
  导致明军所到之处,箪食瓢饮欢迎明军。
  
  这次大明没有搞屠杀。
  
  而是要一战打崩喀山汗国。
  
  莫斯科公国闻听喀山败了,立刻派兵东进,跟着大明抢地盘。
  
  克里米亚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也跟着抢便宜。
  
  结果,刚崛起不足十年的喀山汗国,被四大国夹击,于景泰四十二年九月,明军攻克王都,喀山灭国。
  
  朱见漭从小就跟着于谦学兵法,韩雍也没少教他,他一直觉得韩雍这老头华而不实呢。
  
  结果这一战,彻底把他打蒙了。
  
  韩雍这么牛?
  
  一年半,从乌拉尔山,推到了喀山,灭了一个汗国?
  
  这回彻底服了,于谦故去之后,能接任于谦的,怕是这位老帅呀,朱见漭眼馋啊,要是能把这位留在商国该多好呀。
  
  韩雍却没有继续用兵,反而派出使臣,和诸国接触,愿意让渡一些利益。
  
  景泰四十二年十一月,商国建都于喀山,但疆域并不大,喀山以西的领土,商国啥也没捞到。
  
  克、阿两国得到了巨大利益,反而莫斯科公国,所得寥寥。
  
  商国派出使臣,合纵连横,愿意和莫斯科公国深度捆绑,共同向西扩张。
  
  朱见漭懂韩雍的意思,大明的运力达到极限了,不可能再往西一步了。
  
  甚至,东面的领土,都难以巩固。
  
  他们是进来的外人,虽然这里的人,习惯了被蹂躏,但架不住东欧诸国盯着他呢。
  
  果然,朱见漭皇位没坐稳,支持朱见漭的势力,就要求开始分肉了。
  
  甚至,还煽动地方叛乱,威胁朱见漭。
  
  韩雍带来27万明军,大部队还在后面,皇帝预计会送过来100万大军,人口会移过来上亿。
  
  那么东欧可养不起这些人。
  
  韩雍没有立刻搞屠杀,而是积攒粮草,对金银珠宝反而不太看重,粮草、肉食多多收集。
  
  对于叛乱,则是睁一眼闭一眼,能安抚的则尽量安抚,安抚不了的,就打拉锯战。
  
  景泰四十三年,韩雍忽然亮起屠刀。
  
  开始清理国内反抗势力,当然了,谁反抗可就是商国说了算的了。
  
  给韩雍这么大底气的原因,是大明征17万倭兵送抵乌拉尔山,倭军从东杀到西。
  
  中枢又强制移民170万,从内地穿过西域,走到了这里。
  
  大明和商国,是有沥青路连接的,但过了乌拉尔山就没有了,全靠人腿走,从大明到这里,足足一年多时间。
  
  随着移民大军的还有30万大军,负责看押移民。
  
  所以韩雍不怕其他三国来占便宜,对喀山以东,进行了深度清理。
  
  仅仅一年,17万倭军死了12万,皇帝又一招手,再征20万送过来,这些禽兽,白天杀人,晚上夜夜笙歌。
  
  汉人看着都羡慕。
  
  但这种好事,还是交给倭军吧。
  
  这种消息,是瞒不住的,大明也没准备瞒着。
  
  果然引起东欧诸国的恐惧,但在景泰四十三年七月,商国和莫斯科联军,攻打克里米亚汗国。
  
  朱见漭亲自领兵,这位于谦的嫡传弟子,一战成名。
  
  先后攻克一百多座城池,杀得克里米亚汗国乞降,但命运无常,莫斯科公国忽然反水,背刺大商,朱见漭大败,丢掉了三万多尸体,退回国境内。
  
  随后,朱见漭亲率44万大军,攻打莫斯科公国,景泰四十四年,兵围莫斯科。
  
  莫斯科上下无比恐惧。
  
  而朱见漭派兵开始大肆屠城,大有杀光最后一个人的意思,也激起斯拉夫人的激烈反抗。
  
  这让莫斯科公国更加恐惧了。
  
  兵围首都,并不恐惧,关键是大明搞屠杀啊,他们的武器先进,杀人的办法特别多。
  
  以前朱见漭是收着用。
  
  莫斯科公国背刺,让朱见漭气得吐血,直接开始大搞屠杀,被朱见漭攻克的城池,连只鸡都没有。
  
  斯拉夫人少啊,这样杀下去,还能剩几颗种子了?
  
  莫斯科公国请求和谈。
  
  朱见漭却不谈。
  
  却被赵辅阻拦,赵辅认为该谈谈,该打打。
  
  同时,他跟朱见漭说:“你是一国之主,不该如此鲁莽行事的,军事要向政治看齐,你不能因为一时之气,就要灭了一个国家,这是愚蠢的想法。”
  
  赵辅也算是朱见漭的师父。
  
  朱见漭行了一礼。
  
  他确实被莫斯科公国背刺给气坏了,这跟他生长环境有关系,从小到大过得太顺了。
  
  除了他爹收拾他外,都对他不错。
  
  和太子不一样,朝臣上下都说他最类父。
  
  没受过挫折的人,点火就着。
  
  幸好,有韩雍、赵辅这样的老臣子,帮他稳定朝局,由着他性子来的同时,也告诫他该如何做一国之主。
  
  皇帝给每一个皇子配一个老臣,就是给他们兜底儿。
  
  若没有韩雍、赵辅、杨一清、秦成这样的人顶级将领,一场大败,就能让军心动摇,哪来的再打一仗?怎么可能包围莫斯科?
  
  醒悟后的朱见漭,立刻转变思维,不是要灭绝莫斯科,而是获得更多的好处。
  
  他在克里米亚汗国损失的,必须全由莫斯科赔偿。
  
  一边谈判,一边屠杀。
  
  效果极佳。
  
  最终莫斯科割让十座城,克里米亚割让伏尔加河上游地区,算是损失惨重。
  
  但大明却得罪了东欧几个汗国,也让他们开始报团取暖。
  
  朱见漭不在乎,当务之急是移民,用明人替代土著。
  
  果然。
  
  战争结束后,韩雍训斥了朱见漭一顿,做皇帝就要会忍,你为陛下处置朝政多年,难道这点道理都不懂吗?
  
  也不怪朱见漭懵逼,大明就没忍过呀。
  
  商国不一样,商国刚立国一年多,国民200万,都带着火呢,也没恢复生产,全靠大明供血,地狱开局。
  
  若非韩雍、赵辅等人为他稳定朝局,他这仗无论胜败,商国都会崩盘。
  
  消息传到大明,已是景泰四十四年初了。
  
  皇帝倒是不太在乎,因为皇帝的精力,放在蒸汽机上。
  
  大明第一辆火车,正在紧急试行中。
  
  用蒸汽机做动力,做一辆火车是皇帝在景泰三十年时提出来的,但蒸汽机发展缓慢。
  
  从开始仿制欧洲的蒸汽机,到量产已经三十二年了!
  
  皇帝斥资一个多亿,从欧罗巴招揽相关外夷人才,高达20万,意大利奴隶中,有近百万人,在大明服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