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变 > 第三百四十章:奇葩的翻滚散热方式

第三百四十章:奇葩的翻滚散热方式

第三百四十章:奇葩的翻滚散热方式 (第1/2页)

制造‘零号’系列卫星,需要的新技术并不多。
  
  像镧化镓硅太阳能薄膜发电板、锂硫电池这些东西都是很早之前就已经拿出来,并制造过的科技。
  
  稍稍麻烦一点的是功能性芯片的定制。
  
  以目前的情况,韩元暂时没法将计算机小型化安插到卫星上,只能通过集成功能芯片来做一个固定的反应。
  
  这样一来,零号卫星上布置的芯片需要集成上去的功能数量还不少,比如简单的计算功能、判断功能、指令执行功能、数据存储功能等。
  
  这些对应的是卫星的高度检查,轨道调整,信号接收与返回等。
  
  缺少了这些,上天的卫星不超过十天就会划破天际变成一颗璀璨的流星。
  
  说不定还会砸到韩元自己头顶也有可能。
  
  一百六十公里的近地轨道还是太近了。
  
  这只是达到了卫星绕轨运行的最低要求而已。
  
  人类发射到太空的普通情况下并不会贴着地表飞行。
  
  像米国阿波罗飞船后期任务的停泊轨道低至一百十五千米时已经极为罕见的,更多情况下有效轨道高度至少四百公里起步。
  
  稍微低一点的也有,比如需要进行高清拍摄的军事间谍卫星,气象卫星,空间站这些。
  
  这些都在最低轨运行,但实际上也在三百公里以上的高空。
  
  因为轨道越低,离地面就越近,卫星/空间站遭受到的空气阻力越大,到引力的影响也就越大。
  
  这样一来,保持卫星的轨道高度和速度就需要更多的燃料,极大的降低了卫星的使用寿命。
  
  不同轨道高度运行的卫星,其保持圆轨运行的速度是不同的。
  
  在一百六十公里的高空,需要7.9km/s的速度才能抵消地球引力的影响。
  
  但如果轨道拉高,拉高到五百公里的高空,那么只需要7.62km/s的速度就能抵消引力的影响了。
  
  再往上,需要的速度就更低了。
  
  这是可以通过公式计算的,即gmm/(r^2)(卫星受到的地球引力)=mv^2/r(卫星运动的离心力)。
  
  如果简化一下,可以先变成【gm/r=v^2】,再简化一次可以写成【v=√(gm/r)】。
  
  即便是一个只上过小学的人,都可以从简化公式看出,卫星运动的线速度与其运行轨道高度是成平方反比的。
  
  即轨道高度越大,所需要的运动线速度越小。
  
  如果拉到3.6万千米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速度甚至只需要3.1千米/秒就可以保持稳定的绕轨运动。
  
  这个速度远低于第一宇宙速度。
  
  .......
  
  一个通讯卫星的制造,对于韩元来说并不困难。
  
  在有不少一些零件可以通过科技积分进行直接兑换的情况下,再加上数控机床的辅助。
  
  一下午+一晚上的时间,他已经快搞定接近三分之一的零件了。
  
  稍稍麻烦一点的是长波信号天线的制造,制造这个花费了借接近六个多小时的时间。
  
  倒不是说形状什么的。
  
  而是制造卫星上长波天线的材料。
  
  在早期运载卫星的时候,信号天线因为材料问题,一般都很长很大,才能接收到足够的信号。
  
  而航天飞机或者运载火箭空间都有一定的限制,容不下长宽数米的天线组。
  
  但这玩意又很关键,必须要,所以只能使用记忆金属来制造的。
  
  使用记忆金属制造卫星天线组的好处是,先成型后可以将其折叠揉成小体积。
  
  运送到近地轨道后,因为近地轨道的条件符合制造条件,信号天线会慢慢的恢复成原先的样子。
  
  极大的缩小了空间的占用率。
  
  缺点是低温单程形状记忆恢复金属的加工步骤比较复杂。
  
  即便是韩元脑海中有对应的知识信息,也免不了复杂的加工步骤。
  
  因为常见的镍钛基形状记忆合金、铜基形状记忆合金、铁基形状记忆合金都有自己的‘变态温度’。
  
  这种‘变态温度’是由金属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没法改变。
  
  .......
  
  在考虑了三秒后,韩元决定使用镍钛基形记忆金属来制造卫星上的天线。
  
  这种记忆金属的制造相对于铜基、铁基记忆金属来说要简单一些,耗费的时间也少很多。
  
  制造方法是先按照一定的镍钛材料比进行配比冶炼合金。
  
  合金冶炼出来后塑形,然后进行高温加热,加热到‘马氏体状态温度’,在这个温度下再在ms记忆点附近进行大量形变,形变度得超过百分之十。
  
  每一次的形变都要进行高温加热,使其恢复原型,不断重复这个过程就可。
  
  其原理是因为处于‘马氏体状态’的镍钛记忆合金形变量超过了‘马氏体平台区’,然后就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可逆的塑性形变和一定的位错结构。
  
  进行重新加热后,马氏体变形中的可逆部分先起作用,让形状恢复一部分。
  
  而后再进行冷却,那么位错结构会产生一个类似于弹簧力一般的力场,驱使金属材料形变,恢复成原先的样子。
  
  这就是记忆金属为什么能在‘变态温度’下恢复原形的原理。
  
  而多次的加温、形变、冷却,能大幅度增加这种记忆效应。
  
  如果技术好的话,恢复条件适宜,做出来的记忆金属零件在被揉成一团后,在短短半分钟内就完全恢复。
  
  .......
  
  从傍晚六点多,一直忙到凌晨一点,韩元总算将卫星上的信号天线制造出来了。
  
  最终的成品,有种九十年代电视机使用的那种用竹竿顶房顶上的那种铝管天线的感觉。
  
  最前段是四根空心的记忆合金组成的x形状,后面连接着六根短一些的垂直信号引号棍。
  
  引导棍带有一定的弧度,能最大范围的增加地面发送的电波信号。
  
  看到这个形状的天线,直播间里面部分年龄大一些的观众顿时就怀念起来。
  
  【这就是卫星上使用的天线?跟我老家电视使用的哪种差不多。】
  
  【好怀念的感觉,以前小时候为了看电视,举着根竹竿到处找信号。】
  
  【主播你咋不弄个信号锅呢?那种好多了。】
  
  【这玩意真的可以接收电信号吗?】
  
  【说起信号锅,我就想起来我家以前装的一个,很大,但它能搜到某些成人频道-----】
  
  【这么牛批?求链接!】
  
  【求某宝链接,我这就下单】
  
  【亚太6号!】
  
  【卫星锅这玩意搜台看脸,想搜的台搜不到经常发生,而且一到雨天这玩意就容易一个台都搜不到,贼坑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