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变 > 第三百三十二章:上天一次二十个亿

第三百三十二章:上天一次二十个亿

第三百三十二章:上天一次二十个亿 (第1/2页)

相对于地球现实的庞大的流星雨,模拟空间内的动静就小多了。
  
  再加上是白天,而且还在遥远的地方,流星雨的降落根本就没有引起韩元和其生物的注意.
  
  现在的他也没有任何的监控设备可以去进行监控外空间和天文气象等。
  
  不过对虚拟屏幕上弹幕的观察,韩元倒是知道了现实的地球昨晚发生了一场异常美丽的彩色流星暴。
  
  毕竟昨晚的盛宴实在太难得了,再加上一些天文爱好者拍摄的视频,彩色流星暴很快就冲上热搜,直播间里面自然免不了讨论。
  
  至于模拟空间内的流星坠落,韩元根本就不知道。
  
  他已经连着在数控室内编写了整整三天的数控程序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
  
  当然,被数控设备切削加工出来的零件数量也不少。
  
  毕竟数控设备的运行并不影响数控程序的编写。
  
  第一个数控程序可以写完后可以先运行,然后接着编写第二个程序。
  
  新制造出来的集成芯片计算机拥有足够的运算力来处理不同的事情。
  
  .......
  
  相对而言,零件的加工,比编写要更耗费时间。
  
  之前的第一个数控程序韩元花费了一个多小时才编写完成,而在三天后,他编写同样一个数控程序只需要二十分钟不到。
  
  第一个是基因药剂和人体开发药剂,这两者带来的强化作用可以令他越来越熟练的编写数控程序。
  
  第二个则是随着一些零件的数控程序编写完成,通用字符也越来越完善。
  
  绝大部分的零件加工都是需要通用字符的,直接调用就好了,省去了编写的时间。
  
  到后面,数控设备的加工速度已经追不上他编写程序的速度了。
  
  三天的时间,韩元将两者的差距拉到到了三倍,而且这个差距还在不停的被拉大。
  
  也就是编写一个数控程序需要十分钟,那么用数控设备将其加工出来则需要大概半小时左右。
  
  除此之外,吃饭睡觉对于他来说也用不了几个小时,
  
  所以三天下来,编写的数控程序已经足够数控设备二十四小时不停的运行十多天了。
  
  手中的图纸也从之前厚厚的一叠少去了一半左右。
  
  剩下的图纸差不多再来三天左右的时间就能完成数控程序的编写了。
  
  .......
  
  不得不说,在步入自动化的数控时代后,精力被大大的节省了。
  
  如果还是使用m1多轴联动加工仪切削这些零件,即便是不考虑精度的问题,切削完这些零件耗费的时间最少也需要三个月以上。
  
  而在使用‘msc-cnc八轴六联动数控加工设备’后,加工零件的时间被缩短到了二十天左右。
  
  当然,这也有新的数控设备可以二十四小时不停运转加工的原因。
  
  这一样一转换,听起来效率差距似乎并不算很大。
  
  但在二十四小时的时间全部被利用起来后,多出来的两个多月的时间,足够做不少其他的事情了。
  
  这就是自动化的优势,机器有着人类无法匹敌的一面。
  
  .......
  
  又耗费了三天的时间,韩元总算将手中图纸完成了数控程序的转变。
  
  剩下的工作,几乎都可以交给自动化的数控装备。
  
  他只需要隔一段时间补充一次排序好加工顺序的原材料,并清理一下加工运送出来的各种金属碎屑和成品就可以了。
  
  这些工作都很简单,其实完全可以交给聪明的倭黑猩猩来做。
  
  但想了一下后韩元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没办法,动物毕竟不是人类。
  
  即便是黑猩猩很聪明,能完成这些工作,但要它们穿着防护服完成工作,它们可没有这么多的耐心。
  
  韩元训练了好久,也没做到让黑猩猩令行禁止。
  
  特别是倭黑猩猩们,除了那只注射了基因修改药剂的老年倭黑猩猩外,其他倭黑猩猩随时随地干起来的习惯基本无法改变。
  
  让它们来做这个事,说不定做着做着就在数控室内做起来了。
  
  所以暂时还只能由他亲自处理。
  
  不过节省出来的时间还是可以让他去将已经加工出来的零件进行组装的。
  
  电磁型推行系统的硬件和静电式电推进发动机完全不同。
  
  后者的电离区和加速区是分开的。
  
  前者是合一的。
  
  不仅结构有改变,整体外形上的改变也不小。
  
  中级电能应用知识信息中的电推进发动机呈现出一个唢呐一样的外形,是因为电离区和加速区是分开的。
  
  而且还要从外部获取到足够的空气工质,所以它需要狭长的外形来适应。
  
  而电磁型推进系统不同,它的外形是一个圆墩。
  
  用点接地气的话语来形容,这玩意像是数个肉夹馍叠在一起的样子。
  
  和电推进-无工质发动机相同的地方,恐怕就只有推进系统尾部的矢量喷口。
  
  这个地方大致结构是一样的,碗口一样的尾部,也有着密密麻麻的矢量喷口。
  
  这些矢量喷口的作用和其他航天发动机一样,可以调节离子羽流的喷射方向,从而达到控制一部分飞行方向的作用。
  
  只是因为技术不同的关系,电磁型推进系统尾部矢量单元使用的材料和电推进发动机不同,没法兑换之前的矢量单元使用。
  
  电推进发动机尾部的矢量单元需要承受一千多度的高温。
  
  但电磁型推进系统尾部的矢量单元只需要承受温度要达到八百度左右。
  
  虽然这样看能使用的合金材料就比较多了,之前的矢量单元也符合要求。
  
  但承受的温度降低了,对其他方面的性能却有着更高的要求。
  
  电磁型推进系统喷射离子羽流的速度比电推进发动机更加强劲,对于尾部材料的耐磨性、金属疲劳性、强度、抗振荡性等要求更高。
  
  所以它需要采用一种全新的材料来制造。
  
  这一次,韩元使用的是厚重的电铸镍内衬,外壁用使用钨增强的合金材料进行包裹,两者采用钨铜镍粉焊接材料进行焊接,组合起来能达到对应的要求。
  
  除此之外,最关键的是,在矢量推进的尾部布置有一套液氢循环冷却装置。
  
  冷却控制阀安装在工质离化室的冷却旁路管上。
  
  在发动机启动前,阀门都是完全开启的。
  
  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阀门可呈100%开启以实现100%至109%的冷却效果;或呈66.4%至100%开启,以实现65%至100%的冷却效果。
  
  不要以为航天发动机在运行的时候就不需要进行冷却了。
  
  即便是米国以氢氧燃烧的航天飞机的发动机,也是需要冷却系统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