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谋定三国 > 第一百章:登基(三)

第一百章:登基(三)

第一百章:登基(三) (第1/2页)


  
  “过分?”老先生当下回头看过去,见拉自己的人正是自己的好友陈宫,当下忍不住说道,“公台兄,我且问你,若是你养有一子,此子不仅不承认他姓陈,甚至还改头换面,不肯认祖归宗,此子可是不孝?”
  
  陈宫当下被问得愣住了,他当下说道:“或者他有他的苦衷呢?”
  
  “苦衷,什么苦衷?可以让他背弃自己的祖宗?改作他姓?所谓善孝为先,他如此不孝,可算得上是善?”老先生痛心疾地说道。,quanbn,
  
  陈宫脸色怪异地看了看林若,现林若从始至终,都是很淡定的。仿佛今天他就是一个看客,而不是主角。
  
  “公台兄,我再问你。若是此子肩负着复兴家族的重任,可是他却投入他人门下,甘心为他人做鹰犬爪牙,可是不孝?”
  
  陈宫一时间说不出话来了。而那个老先生回头看向林若说道:“严军师,你认为这样的人,可是不孝?”
  
  每一个人都看向林若,他们很想看到林若能说出什么话来。今天可是林若的生辰,这个老家伙,这样捣乱,不知道林若会不会将他扔出去。
  
  “老先生,你说得没错,这样的人确实是不忠不孝,若是让我见到了他,我也少不得和先生一样要痛骂于他。”林若当下微微一笑,然后说道,“却不知道这人是谁?”
  
  “严,事到如今,你还不承认你是皇长子吗?林若,你承认你就是当年先帝与宋皇后所生的长子吗?”老先生气愤填膺地看向林若问道。
  
  场的人,一片哗然。
  
  “荀老,你……你是不是喝醉了。这话可不能乱说啊”陈宫当下忍不住拉着荀悦的手说道。
  
  这个时候人群里看热闹的司马徽、庞德公和黄承彦三人相互之间对看了一眼。
  
  “德操,看来这严子衿可真是脾气好得很啊”庞德公忍不住笑着说道。而司马徽微微而笑看向庞德公说道:“山民,你知不知道,有些人天生就是一副好脾气。这一点,严远士元之上。”
  
  黄承彦咳嗽了一声然后说道:“呵呵,我们还是来看看,这严子衿怎么收场今天那么多人,而荀老这么一闹,整个荆州都能传遍,到时候整个原都知道今天的事情了。”
  
  司马徽摸着胡子微微地点了点头,然后将目光投向了林若和荀悦两个人。这林若这样做,定然有他的道理的?他们接到林若的请帖的时候,就知道林若是故意邀请所有的人墨客,荆州名流,社会有影响的世家来这里的。
  
  林若一定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欲擒故纵吗?真是让人期待啊
  
  “老夫没有喝醉。老夫根本没有喝酒”荀悦当下说道,他说着将陈宫推开了。陈宫很是无奈地看向林若,现林若的脸上依然是波澜不惊的笑容。他暗暗佩服林若的淡定了。此人的心机远自己之上,弄不,今天就是他故意设下的局,让荀老来捣乱的。
  
  “严——林若,你还想要不承认自己的身份吗?”荀悦当下看向林若问道。
  
  “老先生,我虽然不知道你是谁,不过我可以很负责地告诉你,我不是你口的皇长子。”林若当下叹了一口气,然后说道,“虽然我喜欢名改姓,也喜欢变化不同的容貌。可是我确实不是你口的皇长子。”
  
  “严是我,林若也是我,嫣然山庄的庄主笑嫣然也是我,这些都没有错。这已经是荆州当,不是秘密的秘密了。名字,对我来说不过是一个符号,一个称呼罢了。”林若很坦然地说道。
  
  林若说完这个,场的人当下哗然了。
  
  有些时候,秘密别人知道是一回事,自己说出来也是一回事。
  
  “老夫姓荀,名悦,字仲豫。”那老先生当下说道,“是荀家的人,如今淮南书院教书。老夫来这里,就是为了让你人祖归宗的。”
  
  很显然,他对林若坦言自己就是严的事情,顿时觉得林若是一个有担当的人。他觉得只要自己那么多人的面前,只要拿出证据证明林若就是皇长子,那么林若想要不承认也不行了。
  
  听到这话,林若微微而笑说道:“人祖归宗,呵呵,荀悦老先生,你说笑了,我确实姓林,单名一个若字,字言心,祖籍南海,后先人为了避秦时灭国之乱,而举族出海,隐居于一海岛上。”
  
  “若七岁那年,跟随家父到原做买卖,商队遇到强人,家父拼死护着若逃了出来,力竭而死。至此若流落于斯。”林若说道。他说完整个人十分的黯然,那种伤感给人的感觉是真实的,丝毫没有半点做作。
  
  突然间林若淡淡地低声吟道:“汉建安年初,朱崖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步,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告太守,说如此。太守林若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时有异人、贤者,闻之,欣然规往,不复归矣。后遂无问津者。”
  
  这是几年前林若盗版的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如今被他这么吟出来,每一个人都愣住了。这篇章十分的优美,给人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
  
  突然间,很多人恍然明白过来,原来林若写《桃花源记》并不是他虚构的,而是他按照自己的家乡写的。
  
  “离开家乡的时候,我只有七岁,太小了。只记得家乡,遍地的桃花,一年当,有一半的时间里,是一片嫣红当的。每年的秋天,桃树上,都能结满了果实。而父母亲会将一个大的摘下来,送给爷爷,然后剩下的便给我们几个孩子一起吃。我们的家乡,有一种清酿,叫‘勿忘’,味道非常的清淡,我当时还小,只是浅浅地喝过一口。”
  
  林若说这话的时候,整个人一片平淡的温柔,他很幸福,可以看得出来,那一段和家人生活一起的时光,他很是幸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