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九四四章 不让辽帝专美于前

第九四四章 不让辽帝专美于前

第九四四章 不让辽帝专美于前 (第1/2页)

北辽再一次退让了,这一次不是战略性撤退,而是因为首战败北后的撤退。
  
  而大宋,这时候也全面显露了北伐的战力数量:近二十万的战车兵,十多万的番骑兵。不说装备,就是从数量上,已经完全不输北辽了。
  
  关键是,北辽是征战近两年的疲兵累马,而大宋却是纯粹的生力军。
  
  也就在这时候,河东道弘州的大宋驻军,突然东行,而已经占领了易州的折克行部,率部向西,在几乎接近的时间,统一向蔚州发起攻击······
  
  北辽蔚州的守军,在得知北辽第一战失利的情况下,见蔚州被夹击,在大宋队伍围城的之前,直接弃城而逃了。
  
  至此,从河东道云州府,一直到东边的沿海,大宋基本拉平了前线,大军全面凌压北辽的南京道。
  
  “耶律重元要亲征?”
  
  “情报是这样奏报的,跟上次同样的来源。”
  
  章惇和王安石两人看着皇城司的奏报对话。
  
  皇城司的情报,从北辽内乱开始,就与朝廷共享了。到了战事,赵曦甚至把自己甄别的过程也省了,全面的共享。
  
  他懂得情报及时准确对于战事的作用。
  
  “北辽的君王亲征不奇怪吧?庆历年因与西夏的龌龊,耶律重元就亲征了;甚至北辽君王在打女真的也曾亲自出征过。野蛮本性而已······”
  
  韩缜有点偷换概念了。不过态度是明确了,他是不赞成君王亲征的,或者说,这是在变相的劝阻官家,不要有亲征之意。
  
  怎么说呢,以现在的战况,大宋是优势方,官家宜静不宜动。只有官家稳坐汴梁,便是大宋将士的心安。
  
  “北辽首战失利,军心不稳,确实需要君王亲征来稳定军心,以便能重整旗鼓,整军再战。这无可厚非。”
  
  薛向是很单纯的讲北辽君王亲征的原因,但是,似乎认为也就那么回事。
  
  “君王亲征,并不是战争胜负的关键,甚至还会因为君王亲征而出现意外,导致大好的局面逆转。所以,君王亲征与否,倒是不必介怀。”
  
  连一直能猜透官家意图的吕惠卿,也是这般论调。
  
  吕惠卿是真的猜错了。赵曦之所以没有开声,并不是不想出征,而是他不想在战事出现君臣相左的情景。
  
  对于臣工而言,官家为太子时,率军出征,几次都为大胜。可官家自从继承大统,再没有萌生过亲征的念头,也不曾出征过。
  
  帝位是一个原因,为避免争论也是一个原因。这一次······
  
  没人继续再说这个话题了。官家不太喜欢争论,有些事说到点到就行,该怎样做,官家自有决断,内阁的争论并不能改变官家的主意。
  
  “子容,朕曾安排的事,工坊城这边进展如何?”
  
  “回官家,已经完成,随时启用。”
  
  见官家已经跟苏颂转移了话题,大家也就暂且把亲征的事丢一边了。
  
  北辽君王亲征······待看看后面的战况再定吧。
  
  士气对于将士们的作用,就是不知兵事的臣工,也一样晓得其重要性。官家不提,又有何用?现在不是真宗朝,大宋也不是处于劣势,不是生死攸关,不至于真学寇老相公,逼迫着官家亲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