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七六六章

第七六六章

第七六六章 (第1/2页)

万事就怕认真,特别是一个政权管理者的认真是最可怕的,古今同理。
  
  不管谋划的多详细,计划的多周密,只要是侦办的方向对了,就可以从一丝的疏漏,拉开一道门,从而看清楚整个内幕。
  
  太子遇袭事件也没脱开这个道理。
  
  皇城司在正确方向的指引下,甚至不用抽丝剥茧来形容,就得到了越来越多有明确指向的证据。
  
  有人说,对于君王而言,不需要证据,只需要看法。这也是知道内情的臣工,认为官家准备息事宁人的原因。
  
  在朝臣看来,君王只要有看法了,就可以付诸于行动。赵曦不这样,他是在做榜样,做给臣工也好,还是做给后世的君王也罢。就像改革国朝的弹劾体制一样,他不希望捕风捉影成为惩戒的依据。
  
  即便是君王,也必须遵守以事实为依据,以律法为准绳的原则。
  
  所以,一切都需要侦办结果出来以后,再去采取行动。
  
  王中正这些天根本就睡不着,或者说不敢睡着,睡不踏实。随着皇城司探知的奏报频传,他就越来越恐惧。
  
  “刑恕参加饮宴,最频繁是二皇子在荆湖历练时。二皇子在荆湖历练两年,共举办各类饮宴四十三次,刑恕除第一次外,其余的无一次缺席。整个荆湖路,仅刑恕一人如此。”
  
  “期间,漕运汉水方面的负责人,参加饮宴十七次,是由刑恕引荐与二皇子······”
  
  王中正虽然胆战心惊,可不敢有丝毫的隐瞒,并且告诫皇城司的所有探知,也不得有任何隐瞒。
  
  随着调查的深入,事件的性质已经变了,也越来越大。王中正没有内阁大臣的智慧,可到了这地步,也看清楚事件的本质了。
  
  任何一位皇子,在王中正这边都谈不上亲疏,他是官家的人。心里很清楚,一样管不住自己内心的恐惧。
  
  王中正听说过先帝就位和陈琳押班的故事,也经历过先帝朝时,宫内宫女和内监的作乱,这些事件还能给他明示······跟紧官家,实事求是就不会错。
  
  “大理通关有两批货是二皇子手谕?”
  
  “回官家,从调查的情况看,是蔡京借用了二皇子的手谕通关的。”
  
  承办此事的就是蔡京,这是皇城司侦办的结果。
  
  “还有哪些需要继续调查?”
  
  “回官家,按照官家指定的方向,能调查的都已经查清楚了。只是······只是刑恕在太子遇袭后的第二天的去向暂时没搞清楚,不能明确刑恕是否是收尾袭击现场的人。”
  
  从各方面的证据表明,太子遇袭所用的火器,应该来源于大理,但是,皇城司调查的结果,只有大理往国朝运送的途径相关人员,以及通过长江航道,漕运负责运送的证据。
  
  最终这部分火器的去向,皇城司却再一次没了方向。
  
  几百条火枪若还在境内,一旦朝廷发动,这将是······王中正不敢想,也不敢提醒。他相信官家考虑的比他周全。
  
  这时候,王中正也想通了,为什么在太子遇袭时,所有伤亡的皇城司探知都不是火器致命,是因为歹徒对火器不熟悉,甚至可以说是第一次使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