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六二六章

第六二六章

第六二六章 (第1/2页)

后面被提溜出来点名的,不管是排位第一,还是倒数,都不如第一次那么醒目。
  
  荣誉是相同的,耻辱也一样,只是从心里上没了第一个被点名的那种兴奋和沮丧。
  
  然而,那些被点名的,排位到倒数的臣工,还是背负了压力。
  
  都一样熟读圣贤书,都一样有过大比的经历,在这样的场合下被曝光……
  
  赵曦大体的看了看那些被曝光,站起来又坐下的那些臣工……这样的方式,作用还是挺有效的。
  
  还记得内阁当初对这种模式商讨时……
  
  韩琦说:“士可杀不辱!”
  
  这理由相当的高大上,还有相当的基础。
  
  “如果说将提案议案公之于众就是侮辱,那朝廷的大比又该如何?所谓提案议案,在臣看来,无非是一篇策论,还是施政以后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策论。能不能撰写好,能不能有的放矢,谈不上辱,无非验证臣工理政的一种手段!”
  
  王安石是极力赞同的。
  
  “陛下,臣以为,于朝会上公布议案提案,与朝廷大比放榜类同。正如王阁老所言,更能从中看到臣工理政的实情!”
  
  张方平也如是说。
  
  韩琦的观点可能有一些共鸣,但在内阁议事时,有了王安石和张方平的辩驳,也没人再开声支援他了。
  
  因为,很明显,官家是有意要这样实行的。
  
  关键是,这样的形式,真的谈不上侮辱,或者说有点擦边……
  
  不论怎样,大朝会的第一天,可以说是成功的一天,胜利的一天。
  
  这样一个开端,将预示着国朝的第一次大朝会将由胜利走向胜利…~
  
  “小弟,大朝会第二天议程的章程是什么?”
  
  苏轼是入选参政来参加朝会的。实际上,他之所以能入选参政,并不是他在黄州理政有什么惊人之举,而是他的文坛盛名。
  
  在国朝做官,永远离不开文坛,或者说士林更合适。
  
  黄州的知州,那怕是明知道苏轼整日游荡,也不得不将他拖进参政来…~就是这样,那怕是再严密的制度,执行者还是人,那就脱不开人的情绪。
  
  黄州知州,首先是个文官,更是知道苏轼在国朝文坛士林的名望。倘若他没有确定苏轼的参政席位,恐怕会受到整个文坛士林的责问。
  
  还好,苏轼并没有在大朝会被点名,没有让黄州在整个朝堂曝光丢人。
  
  说实话,黄州知州是真的对苏轼没信心。
  
  其实,苏轼确实并没有把大朝会的什么提案议案当回事,之所以没有被提溜出来,还是因为他文采的光。
  
  同样的意见和建议,在递交到朝廷各衙门后,文采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但是,今天大朝会的气氛,却让苏轼有些紧张了。
  
  他是对理政不太热衷,但他很看重声誉。同样,他不热衷理政,并不是他对朝政就不懂。
  
  苏轼真心不想在几百臣工面前被提溜出来涮一圈……
  
  苏轼觉得,如果自己用心了,在有准备的情况下,应该不会出现那样的情况。
  
  所以,他在朝会结束后,来找小弟问计。
  
  小弟苏辙,不仅仅是议政,似乎现在还是官家看重的中坚臣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