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四五七章 这又何必呢

第四五七章 这又何必呢

第四五七章 这又何必呢 (第1/2页)

吕公著,或者说他兄弟俩,都还算沉的住气。
  
  一直过去了十来天,到了朝议青苗法时,整个吕家还是风平浪静。
  
  朝议之前,除了政事堂,其他臣工关于青苗法的折子不多,这是说现职在朝堂的。倒是有些致仕的老臣有话了……
  
  一般来说,致仕就意味远离朝堂,安逸的享受退休生活挺好。可大宋的致仕老臣,时不时会刷一下存在感……这也证明了,朝臣都是有跟脚的,也算是有传承的。
  
  一个个忧国忧民,确实是好心。
  
  赵曦看了,一水的反对,没赞成的。
  
  理解,都致仕了,可以专心在祖籍划拉土地了,这时候玩青苗法,他们不就没事做了?那哪成呀!
  
  赵曦有不少不明白。不明白现在粮价被自己死死的摁着,根本就没什么波动,真不知道他们下死力气划拉那么些田地干嘛。
  
  用心耕作也算,占下了没人照料,最后荒芜了……这不是有病吗?
  
  还有个不明白,不明白这时候的臣工,针对一项措施或者说政策,能表达的意见就是反对或者赞同,自己就没见着有人来圆润一项措施,使这项措施更适用的。
  
  提问题的能力有,还是一大堆,可想着解决问题的没有,或者压根没想着解决,就是阻止。
  
  青苗法有缺陷,能找到各种各样的反驳理由,可怎么就没人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呢?
  
  就像现在的朝议,从开始争辩开始,就是嚷嚷,有时候甚至抓住一句话,因此而展开无休止的旁征博引。
  
  还真是热闹,此起彼伏的声音和声调,各式各样的雅音官话,在紫宸殿盘旋。
  
  “臣有奏……”
  
  呃……其实朝议,更多的时候是那些朝臣们掺合,然后官阶差不多的相互怼。
  
  比如现在,新法支持的一方,从吕惠卿、曾布、吕嘉问,甚至章惇也偶尔一针见血的插两句。这都是王安石推荐新履职的。
  
  而反对一方也是,比如说冯京,比如说刚刚丁忧回来的苏轼兄弟等等,都是需要向朝廷证明自己有见地的。
  
  朝廷重臣,相对要稳重,很少嚷嚷……也是,有小卒子互掐,大佬们没必要费这劲。
  
  更别提到执宰一级了,而这时候,吕公弼在朝臣争辩短暂的间歇时,直接出列了。
  
  吕公弼这是要当庭论述青苗法了。
  
  何必呢?赵曦一下就明白了。
  
  吕家不是平静,是根本就没准备替吕嘉问藏着掖着,连其他理由都懒得找,就准备在朝议上丢个人,然后让朝堂臣工都明白:他吕嘉问是个什么货色!
  
  真的何必呢?吕公弼这时候驳斥青苗法,纯粹就是给王安石树靶子的。
  
  果然,吕公弼开口,完全就是照本宣科,甚至一个字都没改动的背诵他的奏折……
  
  确实有理有据,条理清晰。这真的是一份挺有份量的反驳青苗法的阐述。
  
  唉……
  
  或许王安石不想在朝议时这样,可事已至此,他又不得不站出来。
  
  也就他与吕公弼对等,况且,针对吕公弼奏折的应对,他也是绞尽脑汁了,也没法没能力另辟蹊径的辩驳。
  
  所以……
  
  等王安石驳斥到后面,整个朝堂臣工都明白了,或许是都不明白。
  
  若不是吕公弼估计为王安石搭梯子,就只有一个可能……王介甫提前知道了吕家反驳的内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