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四三一章 来一次辩经

第四三一章 来一次辩经

第四三一章 来一次辩经 (第1/2页)

其实对于科考是不是要改,赵曦也没确定。
  
  在赵曦看来,不管是那个学派,只要还是科考,总离不开经史子集,也就是说,科考选材,到底还是那么回事。
  
  典籍,就是释义能解释出大天来,只要不是百科,取才就有局限性。
  
  历史有其必然性,科技也一样。不是某一个人就能带动一个时代飞跃,那怕是帝王也不行。
  
  赵曦明白这点。
  
  从实业入手,引导人们有一种认知,同时稳定提高工匠的地位,在特定范围内,能滋生一种趋势,赵曦就已经很满意了。
  
  主要是,他真的没能力系统的做出一套教材来。
  
  还有,他是帝王,行事作为,时时刻刻被关注着,那些没来由的事,他没法做。
  
  别扯什么天授,越是遵于孔孟之道者,越觉得天授是扯淡。
  
  或许将来他可以在施政时,可以促进一下科技在国朝州府事务中的比重。
  
  帝王,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是否有利于皇权统治。而现在的科考,不管哪家学派,都脱不开这一点,也不会脱开这一点。
  
  所谓的分权,别说现在这个时代,就是在后世,赵曦也没认为那种分权的政体适合这个国度。
  
  大一统的集权,是最适合这个民族,甚至整个汉文化区域最适合的政体方式。
  
  赵曦记得看过一本书,就是说体制和文化根骨的。
  
  汉民族的文化根骨是流域文化。大一统的需要是治理需要,是安全需要,更是文化的需要。
  
  用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就说治理黄河。黄河泛滥是整个黄河流域的大患,从上游治理黄河效果最为显著,而受益者却是中下游。
  
  从上古传说,治理黄河泛滥就是从黄河根源,从黄河上游入手的。
  
  保护上游植被,在上游分流疏导,这是治理黄河最有效的办法。但黄河的上游却是西夏……
  
  国朝对统一西夏的需求,名义上是因为李元昊的叛出,其实这种需求是从文化根骨上就有的,是潜意识的需求。
  
  这也是将大理纳入版图,和战胜西夏在朝堂和士林中反响差距大的原因。
  
  流域文化是这个民族的根本,不是那种建个城堡,围几个村子就可以自给自足的城邦文化可比的……
  
  扯远了……咱还是回到儒家学派和科考的事。
  
  皇城司调查回来,赵曦才知道原来这时代解释经典居然有这样多的学派。
  
  赵曦大概看了看,所谓的学术分歧,居然是各自对《易》的理解不同。
  
  否则,也不会出现邵雍那种象数学术也成了一派儒家学派……还不能说人家是顶儒家的名头,人家也是正儿八经的释义经典,无非解释的方向是卦象和爻辞。
  
  也难怪,儒家经常借二帝三王说事,这三王不就有周文王嘛。最为著名的,恐怕就是《周易》了。
  
  到这里,得做一下说明了。
  
  孔圣人在创立儒家学派的起初,便是借用《易传》来为儒学立论的。
  
  在释义儒家典籍时,各家学术为证明自己的正统性,就究竟到了《易》的原义解释。
  
  好吧,确实挺乱的,越了解越乱。
  
  这玩意儿,怎么说呢,倒是见仁见智最能说明问题。
  
  赵曦把所有学派的核心教义都看了看,做了一些了解,发现自己反倒更糊涂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