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二四六章 未雨绸缪

第二四六章 未雨绸缪

第二四六章 未雨绸缪 (第1/2页)

又是一年春来到,汴梁却没有春的味道。
  
  自元日以来,汴梁未曾见过一滴雨,整个开封府都是这样的。
  
  同时,京兆府、河北道的奏折,接连的往朝堂递,都一个声音……今年大旱!
  
  去岁的粮食还有富裕,还不到栽种之时,但饥馑之患已初见端倪。
  
  眼看农时迫近,而老天还是没一点要下雨的迹象。
  
  先是开封府,接着是朝堂的相公,连赵曦也都去祈过雨了,可老天很明显不给太子殿下面子,还是一点雨星没有。
  
  原本装备在河岸的筒车,因汛期的原因,已经卸掉了。这时候都不用朝堂招呼,将作监已经沿着河岸装备筒车了。
  
  同时,还加班加点的营造,并按照朝堂指令,发送到京兆以及河北道的州府郡县。
  
  能看到后世所说的积雨云,可也只能是看着它飘走。赵曦做不到人工降雨,即便是知道人工降雨是打固态的氮炮,也没那个本事。
  
  满朝堂都是愁容,那怕是混吃等死的人,这时候也望天发愁。
  
  其实,不管是帝王还是臣工,没有谁希望时局动荡。
  
  历朝历代,不管帝王如何昏庸,臣工如何奸滑,只要百姓们能顾住嘴,没人想去造什么反,祸乱什么天下。
  
  灾荒,往往是导致民乱的根源。
  
  国朝三冗,冗兵和冗费,很大一部分,都来源于变流民为厢军,从而增加朝廷开支。
  
  这一年多,太子殿下的几次腾挪,好不容易让朝廷有了近十万厢军的结余,今年怕是又要增加了。
  
  这时候,朝堂接触度支的,都已经清楚了太子殿下一些动作,效果显著。
  
  可惜,这一次大旱,又要回到早先了。
  
  已经很久了,赵曦没顾上轨道的事。
  
  如今的漕运还没有通航,而汴梁的米价已经有了上涨的苗头。赵曦不得不把重心,再一次放到轨道贯通上来。
  
  “轨道几时可贯通?”
  
  李诫被叫回来了,见面后连寒暄也没有,赵曦直接这样问。
  
  “回殿下,最迟四月底,可以贯通试运行。”
  
  李诫一直忙碌在轨道铺设上,整一年都在这条线上。
  
  在钱粮的刺激下,原本懈怠的那些烂人,迸发了前所未有的热情,现在再去看,找不到一点一年前的影子。
  
  “加大赏赐吧!尽最大努力尽快完工,有大用!”
  
  原本成都府路的那批运输队伍,一直没停止运送铜铁矿,对于新钱监的耗用绰绰有余。
  
  李诫不明白太子殿下的意思,可能听出太子殿下的着急。
  
  几乎没在汴梁停留,甚至连管城都没回,直接又返回去了。
  
  “诲叔,通知成都府路运输队伍,从即日起,分出一半人员运输粮食……”
  
  “中正,李宪,汝二人去趟大理,并持吾手谕,自大理过广南,直至安南。”
  
  “告诉那个李什么日尊,吾需要粮食。并告知他,吾可用新币采买,也可用国朝典籍交换。”
  
  听说那个李日尊,非常重视文教。很好,取其所好,就是换些他们野生野长的粮食而已。
  
  “殿下,连续两年丰年,如今常平仓应该储备充足,缺粮之患不应有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