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一八七章 共与不共天下(五更第一更)

第一八七章 共与不共天下(五更第一更)

第一八七章 共与不共天下(五更第一更) (第1/2页)

不管是怎样的心情,船只依然把赵曦带到了汴梁。
  
  都说近乡情怯,赵曦没有,一点也没有。
  
  这一路走来,填充他心的,只有忧虑。
  
  不能埋汰祖宗,可赵曦的心里是真有些非议。听闻当初太祖曾有意迁都,因长安城被废了,便考虑过洛阳……
  
  只可惜,太宗,也就是自己的正宗老祖,一句“在德不在险”便搁置了。
  
  留于一堆邋遢事儿让子孙犯愁。
  
  汴梁城号称四水贯都,但现在除了汴河,其他的三条水路都梗塞了。
  
  金水河已经沦落为专门运送木材的航线,广济何所运之粮多为杂色粟豆,那是群牧司的马料,而惠民河所运漕粮,除了耗损,尚不足沿途州府的军粮。
  
  百万军民,就靠着这一条汴河!
  
  赵曦这一路忧虑着,而朝堂却已经因他的职司吵翻天了。
  
  赵曦走水路,按说是应该比张方平的奏折早到汴梁。搁不住他有意拖延……他是真有心看看国朝赖以生存的漕运。
  
  结果,为他职司的事儿,朝堂又展开了辩论。
  
  军器监没问题,铸币也没问题。正如张方平所料,有护卫营南征的表现,以及为国朝划拉到铜矿,这两样,任谁都不好意思辩驳。
  
  就是这漕运和榷场,还有铁监。朝堂诸公谁也想刷一下存在感,从太子殿下应该负有的职能,到朝廷现行体制运行,以及祖宗法度等等,各有各的立场。
  
  其实根本上还是权利和利益的问题。
  
  这些年,应该说好些年了,国朝进士录取者,南方人偏多。
  
  而国朝在漕运上的衙门设置,包括官员任命,也偏重于南方人。
  
  本来漕运就是自江淮开始的,荆楚、江浙甚至两广,是整个漕运的基本盘。
  
  而堤岸司的设置又是在沿途的渡口码头,就是整个漕运,也多是南方人主事。
  
  也应该是这样。所谓南船北马,天生的,环境造成的。
  
  这也注定了国朝的漕运,和朝堂的南方官员脱不开,扯不清。
  
  至于铜矿……还没见着呢,漕运那是很久的了。
  
  说道榷场,那就更乱了。不止是泉州、明州、广州这些大码头的市舶司,就是漕运沿路堤岸司,包括所有的边境城池,都有榷场。
  
  这里面的猫腻,可不是一两家,三五家或者守边的才掺和,整个朝堂几乎全有份。
  
  这些要是让太子殿下摸清了,几乎相当于断了所有的财路,哪那成呀!
  
  而铁监,国朝最大的产铁基地就在徐州,毫无例外的又跟漕运扯上了……
  
  所以,赵曦在回朝后的第一个消息便是……关于他职司的事,弄不成。
  
  “殿下,发运使衙门统管漕运,储备钱粮巨额,从未做过清底之为,此为一。漕运所用之官吏,皆为铨选不中者,鱼目混珠混乱不堪,此为二。”
  
  “历年漕运,官员吏卒,上下共为,侵吞漕纲,甚者以舟船沉没以灭迹,此为三。漕运衙门,自发运使以降,均出自沿途世家大族,本家于朝堂者甚多,此为四。”
  
  “至于榷场与铁监,自漕运延伸,沿途榷场,除买卖粮食为,首位交易货物,便是铁矿生铁诸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