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九十章 选兵还是武举

第九十章 选兵还是武举

第九十章 选兵还是武举 (第1/2页)

其他的都无异议,那怕原本对恢复太子六率反对声音再大的臣子,对于赵曦这份奏折都没有异议。
  
  只是对于附在后面的选兵事宜,又在朝堂起了纷争,甚至纷争的烈度高过了文职佐官的争夺。
  
  也是,职位争夺是为个人,而选兵之事是为公事。那个私底下那个朝堂上,都分的很清。
  
  并不是说不容许赵曦选兵,赵曦并没有提到自己怎样选兵。真正的争端在于:赵曦准备只在京营选兵。
  
  说到这,又得说两句。公事多数时候只是借口,各人不同的利益才是根本。
  
  谁没个亲近的,可大伙的亲近人不可能全堆在京里,没那么多职位供大家争。所以,京西路,京东路,甚至西军,河北,国朝所有的军营里,都有些关联的亲近人待着,特别是那种低品级的。
  
  可,太子选护卫,这大不一样。太子继承大统这是必定,潜邸属官……谁都知道未来青云之路就相当于铺就了。
  
  所以吵翻天了。
  
  这该算是赵祯第一次以旁观者的心态看他的臣工们争吵。是的,第一次感觉到这群人吵架跟自己无关。
  
  不过挺烦躁,甚至比吵些跟自己相关的还烦。
  
  大多数人是喜欢看吵架的,就那种一人对一人的吵架,各种不同的美听话都能在吵架时蹦出来。
  
  赵祯也喜欢看,可这是朝堂……关键是你们别一群人都嚷嚷,搞的根本听不见都说啥了,整个朝堂都是嗡嗡的。好不容易看个热闹,结果愣是不让看明白。
  
  再看看相公们……都也挺无奈的。
  
  啥时候国朝的士大夫如此看重武衔了?都是潜邸闹的,说白了都是利益闹的。
  
  怎么说呢,国朝文武不谐,也就是明面上如此,真实的情况又如何呢?
  
  庆历新政,一年夭折,几乎全盘否定。整个文官集团,为何将修武备一并否了?
  
  如今禁军八十万,吃空饷,役军卒做杂役,几乎到了明目张胆的程度。谏官看不见?还是说不晓得?
  
  偏偏从未有重手弹劾武将的。
  
  战时文官为帅,常时武将见同阶文职下拜……确实如此,这是国朝祖宗法度。
  
  战时为帅……就这一点,就决定了,到了一定层级的文官,若想要知兵事,主兵事,势必得有让自己放心,并可以用的武将。
  
  也就是说,每一个文职京官背后多少都要有那么个武将牵连。
  
  所以才有了面对禁军混乱,而台谏熟视无睹的情形……大家都这样,提出来就是掀桌子。老范的推行新政便是前车之鉴……都已经外出了,可老范这几年不停的在转任的路上颠簸,从邠州、邓州到杭州,如今再次转任青州。
  
  知天命的年纪,谁能受得了这样?整个政事堂没一人怜惜,就这般颠簸着老范。
  
  他不是富弼,有个前相公的岳父,他也不是韩琦,有灵寿韩家的关联,更不是王素,祖上在开国已经是相公了。
  
  而如今朝堂的相公,都跟范仲淹差不多的跟脚,谁敢去揭那个疮?
  
  那怕是明知道都嚷嚷的是私利,只要喊出了冠冕堂皇的口号,那就过得去……所谓执宰,特别是现在的执宰,不就是能过得去就不错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