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崇祯十三年 > 正文 第四百七十章 大计方定(四)

正文 第四百七十章 大计方定(四)

正文 第四百七十章 大计方定(四) (第1/2页)

崇祯十五年二月二十五日,是个非节非庆的普通日子。
  
  辰时不到,凝固了一夜的阆中古街便有了生气。
  
  每天早晨都会来的收粪车、柴禾车,准时出现在各条街巷的口子。没等拉车人吆喝,大人小孩已经提着大桶小篮涌上前。把脏东西倾倒了,把柴禾背回家。
  
  更多早起的百姓,搬开了自家店铺的门板,铺开了各类吃食早点的摊子,开始为一天的生计奔波。近来大量的官吏、士兵云集这座饱经战患的城市,使城里萧条了多年的餐饮生意好的不得了。
  
  百姓们都知道,这样的繁荣只是暂时的。因为世子和他的军队总会离开,开到更远的地方去打土暴子和流贼。所以他们要抓住这转瞬即逝的好机会,赚取更多的银子。
  
  相比城内的慵懒,锦屏门外的码头苏醒得更早。
  
  天光初现,南来北往的船只便纷纷离岸,把旅人和货物运到主家想去的地方。但最热闹的,还不是锦屏门外的码头,而是锦屏门东面江岸边的一处小高地上。那里一整夜篝火通亮。百姓们纷纷传说,世子用他无所不能的金手指在那里点了一下,那里便会立起一座高大的桥梁,横跨嘉陵江,打通南北两岸间的天堑。
  
  锦屏门城楼上,刘之勃背手远眺,凝望着东方初升的红日。
  
  他一言不发地将颈下的半旧披风解开,递给了身后衣着破烂的老肖头,转头看着上巡道葛奇祚,心里不禁涌起一股人生苦短的悲凉。
  
  葛奇祚出仕不过两年多,身上的书生气还很浓。年龄刚四十出头,又是二甲进士,本是大有可为之时。可瘦骨如柴的身体,已经注明他不可能走多远了。
  
  “葛大人,你想好没有?这封奏疏一入京师,若皇上震怒,你我皆成青史留名的逆臣!”
  
  葛奇祚闻言,正想说话,却从胸腔中发出数声剧烈的咳嗽。待到稍微平息,脸色通红的葛奇祚手搭城堞,佝偻的身子微微一欠,算是对刘之勃这位上官的歉意。
  
  “刘大人,实不相瞒,早在正月间叛军围困衙署之时,下官便去意已决。只是那时惦记满城百姓,下官不得已忍辱与叛军虚与委蛇。
  
  后来护国军进城,满城百姓得安,下官留书一封,便要成仁取义,却被护国军几位将军劝阻,说见了世子再自裁不迟。
  
  记得世子入城时,手招下官入车相见。下官斯时一心求死,却见世子以幼冲之龄、抱恙之身,奔波于千里沙场,东征西讨,所至无不救难济苦,所伐无不望风披靡,顿时惭愧得无地自容!
  
  世子更引太史公言以责下官: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汝之死也,于时事无一益,若不如鸿毛也?
  
  世子切责敦敦,下官顿时醒悟!
  
  如今下官病体沉疴,时日无多,所欲为何?非是金银财宝,传之子孙;非是青史留名,欺世盗名。下官只想做一件对得起天地父母之事,对得起天下百姓之事!就算地下见了祖宗,也问心无愧!
  
  下官以为,这次世子领蜀地重臣革故鼎新、清扫积弊,必能收山河重建、社稷重光之奇效。
  
  下官忝为臣子,平身之夙愿也。落名连署,亦不过举手之劳。然则此举,可令下官人虽灭而精神在,身虽死而魂魄存!即便将来天子震怒,不过绨骑槛送京师而已。
  
  下官已经备好棺木。等圣旨一到,下官便从这锦屏门上跳下去!血溅五步,以死谏君,以为朝中诸公警醒!”
  
  看着葛奇祚面庞上因情绪激动而持续泛起的潮红,刘之勃深深一躬下去:
  
  “葛大人志坚似钢,刘某愧不如也!”
  
  ……
  
  锯龙垭口的北侧,西向面对嘉陵江的坡地上,一大块平坝在短短的时间内便已初见雏形。
  
  晨光中,三百多名前天的土暴子,趾高气昂地押着千余名昨天的土暴子在用各式简陋的土木工具劳作。
  
  场地边缘一个沾满泥土的石碾上,坐着两个男人。一个是未老先衰的矮小老头,另一个则是身材高大,面目英俊的年轻人。可年轻人手上脚上都套着粗大锈蚀的铁镣,脚镣下还吊着一个拳头大的铁球。
  
  原来,这年轻人便是在金紫观被俘的混天星王光兴。王高扮成道士,王光兴扮成厨役。李存良用文化考试一招,先查出了王高。王光兴知道事情败露,又知道了道人毒死了他的手下,便主动自首了。
  
  “知道么,昨天兄弟们都被拉到江边砍了!保宁知府张继孟一条烂命,用了三百七十九条人命陪葬!”刘维明眼望远方,悠悠长叹道,“据说还要在人头坟冢上建座宝塔,叫做‘世镇地狱,永不超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