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铜驼烟雨 > 第二卷:神州陆沉,烽火照西京 第二百零一章:血月之下

第二卷:神州陆沉,烽火照西京 第二百零一章:血月之下

第二卷:神州陆沉,烽火照西京 第二百零一章:血月之下 (第1/2页)

双锁村,仇池军大营。
  
  虽然是进退两难,杨茂搜也打算坐以待毙。
  
  当下,他清楚要想重新返回仇池,仅凭自己的兵力绝无可能,河间王司马颙已经倒了,自己需要找一个新的靠山。
  
  如今,西境有两股势力可投靠。
  
  一个是大成国,其帝李雄正在扩充疆域,广纳人才,接受一切愿降之人。若是自己能领兵前往,定会受到李雄的重用,或许以此也能夺回仇池。
  
  然而,前往大成国的路已经被李峻的武威军堵死了,若是硬拼过去,兵力会大损,即便到了成都城,在李雄那里也得不到太多的好处了。
  
  这条路行不通,杨茂搜决定选择领兵向西南,走子午道攻打汉中郡,随后入益州,投奔据守巴郡的夷陵侯罗尚。
  
  原本,罗尚都督梁、益两州军事,因其平叛李流军失利,龟缩于巴郡,东海王司马越才命李峻为梁州刺史,夺了罗尚掌辖梁州的权利。
  
  罗尚为人贪婪,缺乏决断力。
  
  正因如此,他才在最初之时,没能安抚好蜀中的流民,给了李特父子叛乱的机会。
  
  随后,他又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没有听从参军徐舆的建议,拒绝与青城山隐士范长生一同讨伐李流军,导致范家站在了李流军的一边,酿成了今时今日的大败。
  
  对于这些,居于仇池的杨茂搜都清楚,这也是他想投奔罗尚的主要原因。
  
  杨茂搜不甘心居于人下,因此也就不会选择一个明主,他要利用罗尚的昏庸才能达到自己的所求。
  
  至于罗尚能否接纳自己,杨茂搜有十足的把握。
  
  没有人喜欢自己的权利被分割,罗尚更是如此。
  
  罗尚丢了梁州的统辖权,他不可能也不敢怪罪到东海王的身上,只能把这怨恨落在李峻的身上。
  
  自己攻取汉中郡,是在给刚到任的李峻一击重拳,这必然会得到罗尚的赞许,由此便能在巴郡获取一处临时的栖身之所。
  
  不过,这仅是杨茂搜投奔罗尚的原因之一。
  
  罗尚之所以能够据守在巴郡,是得到了荆州镇南将军刘弘的大力支持,而刘弘正是南阳王司马模的属下。
  
  司马模,字元表,河内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四弟曹魏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高密文献王司马泰第四子,东海王司马越之弟。
  
  杨茂搜要凭借罗尚这个跳板,与荆州的镇南将军刘弘交好,投靠在司马模的麾下。
  
  司马模是东海王司马越的四弟,如此便能与当权的东海王搭上关系,最终成为东海王府势力的一份子。
  
  所有的这一切,杨茂搜并非是真心要投靠谁,他只是想重新夺回仇池,重整仇池军,打下梁州,杀了李峻。
  
  “难敌,你让下边做好准备,咱们今夜就拔营去子午谷。”
  
  杨茂搜抬手轻敲了几下前额,望着长子杨难敌缓声继续道:“入夜前,你领兵佯攻西安门,为父去攻霸城门,之后你便向南走,为父在子午谷外的杜村等你。”
  
  当下,杨茂搜也有所察觉,他发现只要仇池军与城内的鲜卑军对峙,渭水南岸的武威军就会留驻原地。
  
  对此,杨茂搜看个明白,李峻就是在让仇池军与鲜卑军互耗,最后得个渔翁之利。
  
  如此,杨茂搜决定在逃离前做一次佯攻,不仅能将鲜卑军堵在城中,也会让李峻的武威军来不及反应,自己则在悄然间从困局中跳出来。
  
  杨难敌亦是赞同父亲的谋划,他觉得李峻万万想不到仇池军会逃进子午道,而且还是大跨度地行军近千里攻打汉中郡。
  
  只要李峻的武威军来不及回防,那南郑被攻破将易如反掌,就此倒可以占了整个汉中,再反攻夺回仇池。
  
  杨难敌与父亲的想法有些不同,但最终的所求都是一样的,都是为重新掌控仇池而努力。
  
  ★★★
  
  算计,永远不会是单方面的。
  
  自以为是的算计,才是最愚蠢的妄想。
  
  杨茂搜没有自以为是,他将整个计划通盘地考虑再三,才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至于李峻,也没有完全坐等渔翁之利。
  
  这几日,他一直在考虑一件事情,如何才能在最小的战损下灭掉仇池军。
  
  当下,祁弘已经极少出城迎敌,李峻知道其中的原因,自己的心思已经被祁弘看穿了。
  
  那么,接下来的一战,应该就是武威军与仇池军的较量了,李峻担心这期间会遭到祁弘的趁乱一击。
  
  “真是够复杂的了。”李峻望着行军舆图,转头对大帐里的众人苦笑。
  
  这是无可奈何的事,相互间的不信任与算计是遭成当下局面的根本原因。然而,若让李峻去信任祁弘,那才是一件极其可笑的事情。
  
  郭方走上前,轻声问道:“大将军,咱们可以分出一队兵马做警戒,若是祁弘敢乱来,索性就连他一同剿杀。”
  
  李峻点头道:“我也曾想过如此,但后边的事情会比较麻烦,东海王会因此而疑心,祁弘的主帅王浚也将会与咱们兵戎相见。”
  
  说着,李峻摇头道:“现在啊,还不到时机呀!”
  
  这句话,大家经常会听李峻提及,但除了郭诵外,谁也不知道李峻口中的这个时机究竟是指什么。
  
  王瑚皱眉道:“大将军,那咱们也不能就这么耗下去吧?我看呀!不如就一口气杀过去,杀光他们算了。”
  
  骞韬亦是赞同道:“是呀!大将军,以咱们的兵力,足可以灭掉他们的,无需再等了。”
  
  军事多议,这一直是李峻所倡导的,大家也都习惯了这种做法,纷纷地展开了讨论。
  
  听了大家的议论,李峻忽然觉得自己有些过于小心了。
  
  这份小心不完全是在胜败得失上,而是自己太在意武威军将士的生死。
  
  如此做,错了吗?
  
  李峻不能确定,但也知道这种做法并不完全对。正是有了这份在意,自己在行事上少了一分胆魄。
  
  固然,不能说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但兵伐之中的生死本就无常,再多的不愿意也只能是无可奈何。
  
  这时,一名军卒入帐禀报:“大将军,双锁村那边出兵了,似乎有攻城的迹象,一队正奔向西安门方向,另一队向南行军,好像要攻取南边的霸城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