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新书 > 第484章 防不胜防啊

第484章 防不胜防啊

第484章 防不胜防啊 (第2/2页)

邳彤大急:“沿岸的师旅和保甲呢?”
  
  “大尹,赤眉分兵,以千人为一队,分别过河,沿岸虽尽力拦住了十余支,但还是有数十支从无人防御处渡过。保甲不敌,差点为贼人聚歼,只能退回城郭坞堡,坐视赤眉越过。”
  
  邳彤只感觉头晕目眩,该来的还是来了:“究竟有多少已至魏地?”
  
  “数不清,或有数十、上百队?”
  
  “几万,十几万?”邳彤大骇,赤眉这是尽数北上,来魏地大吃特吃的架势啊。
  
  他立刻道:“再派人分别去北、南,向河内、洛阳、马将军、耿丞相求援!十万火急!”
  
  “不管河防了。”邳彤也顾不上什么大局了,他身为魏成尹,现在只需要考虑一件事。
  
  “让外围的兵卒统统撤回来,固守北京!”
  
  邳彤咬着牙:“邺城,是陛下的龙兴凤举之地,大魏国运所在,绝不容有失!”
  
  ……
  
  熟悉的地方,熟悉的冰河,熟悉的赤色双眉,还有那个熟悉的傩面——迟昭平的面具,只是已褪色不少。
  
  城头子路凝视着手中的面具,他记得,五年前,自己追随迟昭平击魏郡,也是这样一道脏兮兮的冰河,赤眉战士们踩在上面,渡到对岸,却一头扎进第五伦的埋伏中。一场苦战下来,赤眉大败。
  
  而城头子路则在渡河前,就遭到了马援的抢先攻击,部众离散,等他赶到战场对岸时,只能看着那悲壮的一幕:
  
  迟昭平毅然投河,随死者数千。
  
  那是城头子路一生的梦魇,兜兜转转,他终于还是回来了!
  
  这个冬天更加酷寒,正月前后,河水比那一年冻得更结实,主动权遂掌握在了进攻方手中。
  
  而经过多年锤炼,与魏军交战数十次后,城头子路也已成了一位“游击”大师,马援在信都时都拿他没办法,刘子舆覆灭了,城头子路和他的部众,却依然安好,转头与樊崇合兵,他们遂从“铜马”,又变回了赤眉。
  
  “大王……”
  
  “不要再叫我大王。”城头子路对王号不是那么在意,济北王,是刘子舆封他的,如今他在赤眉中的名号是“六公”。
  
  “六公,我部五个万人营,分为五十队,除了十多队被沿河魏兵及民兵拦截退却外,其余统统渡了过来!”
  
  没错,城头子路已站在大河北岸,现在他完全可以收拢化整为零渡河的部众,也有三万余人,调头杀回去,与守河岸的魏军及保甲民团鏖战,拖住他们,让樊崇的十多万人从容北上。
  
  但爰曾却没有这样做,他很清楚,在被第五伦统治多年的魏郡、河内,纵赤眉有十万数十万,却依然是少数。他们不受当地人欢迎,不论豪强还是庶民,都会对赤眉人人喊打。樊崇来了又能如何?敌人肯定会坚壁清野,等河水消融,遭到魏军幽冀、中原两大兵团夹击么?
  
  他和樊崇都是打了七八年仗的老狐狸了,不会行此愚蠢之事。
  
  “河防如此松懈,大公,魏郡可能和敖仓一样,也是个饵!”
  
  城头子路记得,自己半个月前,在与樊崇在濮阳会面时就指出了这点。
  
  “马援故意将大军放在陈留,既不救濮阳,也不防魏郡,就是为了引诱吾等为了掠食而北渡。”
  
  樊崇当时都惊了:“邺城是魏之北京,马援敢如此?”
  
  城头子路笃定:“别人不敢,但马文渊胆比天大,何事不敢做!”
  
  但明知如此,城头子路,还是要毅然做那条去咬钩的小鱼!
  
  “与马援作战,只能与他拼胆魄,否则拖下去必败无疑。”
  
  城头子路向樊崇提出了他的计划:“以我对马援的了解,他得知赤眉北渡后,必不会先渡河来击我。”
  
  “马援生平好打大仗!”
  
  最了解你的,往往是死敌,作为马援多年的老对手,城头子路说道:“马文渊将会沿着大河南岸,向濮阳进军,以期切断退路!如此便能将赤眉,全歼于河北!”
  
  不愧是生在海滨,樊崇立刻就明白了城头子路的计划:“等马援伸手来收网时,他会发现,小鱼身后,还有一条海蛟的血盆大口,将他死死咬住!”
  
  城头子路颇有遇到知己之感:“然也,吾等假装十余万人北上,我渡水为游兵,做出直扑邺城之势,毁其乡邑,乱其后方,拖住冀州兵,与之战于河北。”
  
  “而大公以赤眉主力,与马援决战于河南!”
  
  樊崇不太放心:“若你料错,马援偏就走了河北堵截呢?”
  
  城头子路大笑道:“那陈留与洛阳,不就露出破绽了么?”
  
  这是个疯狂的计划,但也是城头子路认为,赤眉唯一能击败魏军的机会,拖到春暖花开,第五伦将各路魏军调到中原,就再也没法翻了。
  
  只在城头子路北上时,樊崇如此问他。
  
  “爰曾。”这是城头子路的真名。
  
  樊崇对他满是好奇,又或者是想从这个同样传奇的战士身上,找到某种与自己的共通之处:“你先为赤眉,又做铜马,从王变公,处处与魏作对,以你能耐,做一地诸侯都轻易,却总不离开大河两岸,为何要如此拼命?”
  
  这个问题很简单啊,需要想么?最初时,城头子路不过是想带着家乡的河患难民活下去,至于顶着什么名号?在哪个渠帅麾下效命,他根本无所谓。
  
  但后来,却有些不同了。
  
  城头子路从不羞于启齿,他对迟昭平这总不以真面目示人的奇女子,除了敬仰、感激,更有一份爱慕。他正值壮年,她大好年华,不动心才怪,只是人家浑身是刺,不敢靠近。
  
  可惜当初他无能,只能眼睁睁看着她葬身鱼腹。
  
  唯一能做的,就是拾起迟昭平漂到岸边的面具,然后代替她,成为河患灾民新的首领!
  
  城头子路是这样回答樊崇的,毫无隐瞒:“为迟昭平复仇,完成她的夙愿。”
  
  樊崇摇摇头,眼睛里不知道是失望,还是同情,只用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做比喻:
  
  “爰曾,你过去的志向,这么大。”
  
  两指之间的缝隙从半尺变成一寸:“可如今,却只有这么点了!”
  
  城头子路颇为不快:“那樊大公的志向呢?”
  
  樊崇说了两个字,满是憧憬:“乐土。”
  
  那是田翁讲给他的听的,关于诗经,关于贪婪的大老鼠,与可怜农夫的故事。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还有一句话,损上益下,民悦无疆。”
  
  田翁如此告诉樊崇,古之圣贤,早就在微言大义里,为他们指明了道路,赤眉作为“上古之兵”,乃是实现致太平,在前劈砍荆棘阻碍的利刃。只要消灭帝王们,损上益下,均了田地,他们就能抵达“乐国”!
  
  这确实是最接近樊崇理想的答案,但如何做到,哪怕田翁说得天花乱坠,他还是没谱。
  
  以至于一向以豪迈自信示人的樊崇,提到这两个字时,憧憬之余,也有迷茫。
  
  眼看城头子路斗志昂扬,戴上画着血色赤眉的傩面毅然北去,樊崇甚至有些羡慕,爰曾很像几年前的自己。
  
  樊崇一个人硬撑着这松散的团体,以他不算出众的心智,努力弥合众人争端,将他们拢在一起,真是殚精竭虑,确实有些累了。
  
  他已横扫海岱与中原,走过太多的路。
  
  站在这苍凉的天地间,樊崇从来不回头望背后的满目疮痍,永远盯着前方的富庶处,他没去过的,也就关中、河北几处了罢?
  
  难道,还得将大河对岸的敌人都杀光,他与数十万赤眉兄弟姊妹,才能获得自由,抵达乐郊么?
  
  ……
  
  PS:今天只有一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