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新书 > 第63章 士绅的钱如数奉还

第63章 士绅的钱如数奉还

第63章 士绅的钱如数奉还 (第2/2页)

皇帝将他们当成了现世桑弘羊,皆聘为纳言士,二人做事依然商贾色彩极浓。好好的五均官成了奸商做派,非但不平准物价,反而贱收贵卖,囤积居奇,左手转右手,看上去国库确实丰了,可人心却也丢了。
  
  众人议论时,第五伦匆匆上堂,八月份他同样很忙碌,身上还穿着官服,让大伙勿要起来行礼,直接道明了今日开会的主题。
  
  一是为过几日的秋社做准备,各族都安排了任务,大家一起凑钱凑粮,办得热闹,保证公平。
  
  二是宣布了一件大事:“郡大尹盛赞第五里义仓、义钱乃是美政,决定明年在临渠乡推而广之。”
  
  不得不说,第五里筹办的义仓、义钱确实给里民、族人带来了利好。
  
  义仓在去年冬天和青黄不接,粮食吃紧的时候,起码救了里中三户人家的性命。
  
  而更显著的效果就是,里民们可以先借义钱应算赋之急,不必忙着在八月份将粮食贱卖出去。若苟到入冬甚至是青黄不接之际,将陈粮高价出手,能赚它几倍的钱,再将所借补上不迟。
  
  至于盐铁,也不必花大价钱挨宰。且不说农具可以从大宗借用,第五伦这官可不是白当的,早就有了渠道。加上第四咸在河东那边有关系,甚至还能得到批发来的廉价盐,再平价分予族人。
  
  总之,义仓、义钱给第五里整体带来了极大利好,扶助亲戚还得到郡中称赞。张湛便看上了这点,声称若能让天下效仿,第五伦功绩将不亚于宣帝时推行常平仓的大司农耿寿昌,升官指日可待。
  
  第五伦却不喜反忧,力劝张湛,应该缓一缓,切勿急躁。
  
  张湛觉得他在故意拖延,以为第五伦不愿分享成功经验,可实际上,第五伦还真不是敝帚自珍。
  
  “张君,我听闻天子恢复井田,最初是在封地新都国试行,据说时有嘉禾之祥,举效不错,遭翟义反虏逆贼而止。”
  
  “于是到了始建国年间,便将王田私属令推至全国,敢问张君,如今这国策推行得如何?”
  
  当时张湛就沉默了,还能如何?名存实亡呗。
  
  占田超过八顷必须分地给邻居这荒唐命令,因无法落实而被叫停。土地奴婢不准买卖还在坚持,虽止住了关内豪强的兼并欲望,但也让农民借不到贷,连卖身都没法卖,许多人被逼上绝路——这是张湛的看法。
  
  义仓、义钱和看上去很美的王田私属制一样,小规模实行尚可,一旦强行铺开,非但不会给本郡农夫带来利好,反而是场灾难。
  
  因为要让这举措不害人,要求实在太高。
  
  首先得有一个像第五伦一样,不图功利只为赚取人心的宗主,无偿为义仓义钱补齐缺口——能甘之若饴做赔本买卖的,若不是野心家,就是真圣人了。
  
  其次,这宗主还得颇具威望和信誉,能推行严格的监察制度,避免监守自盗。
  
  少了这两点,所谓义仓义钱,不过是给众人加了一道苛捐杂税。第五伦闭着眼都知道,最终肯定会整出“士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账”这种缺德事来。
  
  在第五伦力劝下,张湛勉强答应暂缓,但还是要推行。
  
  明年,也就是地皇元年,以临渠乡为试点推广;二年扩大到长陵县;三年到列尉郡;四年上报天子,让整个关中效仿;五年扩展到全天下……
  
  第五伦心中却暗想:“这大新,还撑得住五年么?”
  
  他也不劝了,一口应下,正好借着张湛这虎皮,强制临渠乡诸第将义仓、义钱搞起来。
  
  各家根据人口、家财给宗主第五伦交钱,由他授权亲信族人管理。
  
  这就是变相地向各族收税了,众人面面相觑后,还是答应了。毕竟第五伦也表示,若能如此,从下个月起,各家都可以推荐一到三名孩童来义学免费就读。
  
  义仓因为是粮食屯储占地方,故在各里分别设置。
  
  第七彪支支吾吾地表示,义仓可以接受,但可否在借时,收取一定的利息,不多,就十分之一……
  
  “十分之一以下,各家自行定夺。”
  
  第五伦道:“且隔年不还才准收。”
  
  就让这些鼠目寸光的家伙为了那点蝇头小利去计较吧,最后人心收归于他就好。
  
  这是他将临渠乡诸第经济一体化的第一步,想起这个第五伦就火大,给各族分享了曲辕犁和豆谷间作,结果因前者更适合小农的小片耕地,所以诸第兴趣不大,基本没推广。
  
  从今年种麦开始,第五伦要加派人手去各里监督了。
  
  一通议题下来,听上去都没什么大问题,众人纷纷举手同意。
  
  岂不知,在经过大半年发展后,他们已不是只在祭祀时凑到一块的亲戚。
  
  在临渠乡这行政机构之上,名为“宗族”的怪物脱胎而出,自成体系。有说一不二的领袖、有比拟律令的宗法、有相当于税收的义钱,就差一个暴力执法机关:军队了。
  
  “赵氏制田,以百廿步为畹,以二百四十步为亩,公无税焉。公家置士,主佥臣收,以御富民,故曰固国,晋国归焉。”
  
  “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齐人歌之曰:‘妪乎采芑,归乎田成子!’”
  
  第五伦想起跟扬雄学的这两个故事,想要化家为国,春秋战国的赵氏,以及第五氏的祖先齐国田家经验十分丰厚啊。
  
  他现在越来越爱随夫子上历史课了。
  
  “抄答案,谁不会?”
  
  ……
  
  与亲戚们议定后,被第五伦派去茂陵的第五福也回来了。
  
  “那些土产,都送到马氏了?”
  
  第五伦这大半年里,一直在以“马援生死之交”的名义关照他的儿女。虽然马氏富裕,但第五伦隔三差五就让人捎点礼物特产过去,诸如园圃的菜,林中的栗,有点酸甜的腌梨。
  
  “送到了,亲至府中庖厨放下,马氏淑女还让我带封信回来。”
  
  第五福将信交付第五伦,还想看热闹,被瞪了一眼才灰溜溜出去。
  
  第五伦拆开竹筒,素白的帛书藏于其中,上面是马淑女的涓涓细字,煞是好看——这不是给他的第一封信了,每送一次,她都会认真回信道谢。
  
  而今日更是有两份,看来费了不少心思啊。
  
  “善,今日能消遣许久了。”
  
  第五伦一乐,斜靠在榻上看了起来。
  
  马淑女的隶书风格秀逸多姿,结体匀整,内容一如往日的客气和滴水不漏。
  
  她讲述了家里的近况,说新酿了米酒,来而不往非礼,请第五伦也尝尝。最后问候第五伦安好,信尾则是谦逊的“妾扱地再扱地”。
  
  唯一遗憾的是,她的名第五伦居然还不知道。
  
  飞速看完又细细读了一遍,第五伦才拆开第二封,却猛地从榻上站起来!
  
  “牛马走马援,再拜言!”
  
  自从和万脩私奔后,失联快一年的马文渊,终于来信了!
  
  ……
  
  PS:求推荐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