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章献明肃皇太后 > 第440章:咸平之治(2)

第440章:咸平之治(2)

第440章:咸平之治(2) (第1/2页)

水稻对温度要求比较高,鄚州一带没有种植过水稻;听说何承矩要屯田种植水稻,反对的人很多;而且边防兵将领们主要任务是习武打仗,不愿意种地。
  
  第一年试种,由于稻种是从南方引进的,北方无霜期短,又赶上当年下霜早,试种失败了。
  
  种水稻没有收成,反对的意见就更多了,几乎把事情搞黄。
  
  黄懋是福建人懂得水稻的习性,他分析后认为:水稻品种多,早晚生长期不同;晚稻九月熟,河北下霜早而春天到的晚;失败的原因是选的种子不合适。
  
  江东早稻七月即熟,所以应该种植早熟品种。
  
  何承矩十分赞同黄懋的分析判断,第二年派人取来江东早稻种子指导人们种植;结果获得了大丰收。
  
  何承矩把水稻穗装了几大车,派人送到京城向宋真宗报喜。
  
  水长城修筑起来后,田中沟渠还有莞蒲,蜃蛤;老百姓种植水稻之余采蒲拾蛤收入增加,之后反对的意见慢慢少了。
  
  到天禧(1017-1021)末年,河北屯田实收二万九千四百余石,保州的收入就超过一半。
  
  宋真宗年间太监杨怀敏知雄州继续开河蓄水,从安州向西直开到保州西北的沈远泺;又在下游引滹沱河水直到沧州泥沽海口,这样形成了八百里长的完整的防御体系;辽兵真成了望“洋”兴叹的“懦夫”!
  
  白洋淀的形成,既有效阻挡了敌军又推动了屯田;使边防力量得以壮大,辽国望而却步打消了南侵的念头;因而有了一百多年的和平。
  
  正是这一百多年宝贵的和平,宋朝才得以休养生息;才有了中华民族这一阶段的繁荣,才有了这一时期科技、文化的发展。
  
  才有了毕昇的活字印刷,才有了宋瓷和宋词;才有了《梦溪笔谈》,才有了《资治通鉴》;才有了唐宋八大家的六大家,才有了《清明上河图》;才有了廋金书……
  
  何承矩官德极好,去世后皇上赐钱五十万,绢五百匹,当地百姓们纷纷哀悼,就连辽境内易州、涿州的百姓也结队到雄州斋僧。
  
  “水长城”这条国防生命线北宋的历代皇帝大多数不敢松懈,而是加强巩固。
  
  宋夏战争爆发后,宋军精锐主力尽数西调;兵力薄弱的宋辽边境上“水长城”更成了重大的国防依托。
  
  宋真宗、宋仁宗、宋神宗几代皇帝不惜血本,用心改造这条防线。
  
  到了王安石变法时,这条曾经三百里的“长城”已经被改造成八百里的规模,从天津到保定一线延伸;且水深都在六尺以上,管保叫骑兵迅烈的辽国人无可奈何。
  
  执法宽松的宋仁宗时代也有一条法律红线,任何达官显贵也绝不能碰水长城:至今有妄改水口者,重责之。
  
  也就是说谁想在“水长城”上搞开发,就等同于破坏国家边防大计;一律严治没商量。
  
  可是,到了北宋荒唐皇帝宋徽宗时代;这条原本没商量的铁律却变成了严重没底线的摆设。
  
  由于宋徽宗年间政治腐败,以蔡京为首的“六贼”把持朝政;法律成了一纸空文。
  
  大批达官显贵纷纷沿河占田,然后边民也跟风效仿;巨大的经济效益引发了更疯狂的破坏。
  
  好些边地官员为了经济效益,更是把辖区里“水长城”的水挖渠排光;然后空出地来种水稻,从此赚得盆满钵满。
  
  这条曾经叫数十万辽国铁骑无可奈何的神奇防线,就这么弄废了。
  
  弄废的后果就是北宋靖康之耻年间的苦果,金军呼啸南下;失去“水长城”庇护且国防废弛的北宋,边地迅速土崩瓦解;被金国铁骑轻松打下了汴京,酿出半壁河山沦陷的奇耻大辱。
  
  奇耻大辱还是小事,女真人掳掠了宋徽宗、宋钦宗和宫廷大臣、宫女、工匠好几万人北行;文人皇帝宋徽宗被关押在五国城的天井里,悲哀地写下了
  
  《在北题壁》:
  
  彻夜西风撼破扉,
  
  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
  
  目断山南无燕飞。
  
  九叶鸿基一旦休,
  
  猖狂不听直臣谋。
  
  甘心万里为降虏,
  
  故国悲凉玉殿秋。
  
  …………
  
  水长城的修建成功,河北边境成为屯田种粮的基地;这使刘敏感悟到北宋大力发展经济和科技的时机来了,便就建议宋真宗实行开放的经济政策;史称“咸平之治”。
  
  咸平之治的首要措施是整饬吏治,发展城乡经济,开展与国外的交流和贸易;惩罚贪官污吏,保证农民的合法耕地;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赵恒颁布了告诫百官的《文武七条》:
  
  1、清心,要平心待物,不为自己的喜怒爱憎而左右政事。
  
  2、奉公,要公平正直,自身廉洁。
  
  3、修德,要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势压人。
  
  4、务实,不要贪图虚名。
  
  5、明察,要勤于体察民情,不要苛税和刑罚不公正。
  
  6、勤课,要勤于政事和农桑之务。
  
  7、革弊,要努力革除各种弊端。
  
  赵恒生活在皇家宫闱,可他似乎并不喜欢这种生活方式;从小便让太监公公带他在汴梁的大街小巷游走,看见为生活所迫辛勤劳作的人会驻足不前。
  
  赵恒还去京城附近的农庄,看见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夫往往使他泪流满面;他对属从说过:“本尊怜孤惜弱,注定是一个悲悯的人。”
  
  赵恒的话最终得到应验,作了皇太子的赵恒按照惯例上殿时的位次应在宰相之上,但他谦让;东宫僚属称臣赵恒都推让不接受,看到辅导自己的太子宾客李至、李沆,赵恒一定先行拜礼;迎来送往要到宫门外的台阶上。
  
  赵恒就是这样一个谦谦君子皇帝,可在文学、书法上他却有很高的造诣,经典《励学篇》传世至今: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
  
  赵恒在位25年,将伯父、父亲重文轻武的国策推向极致;赵恒之后最著名的才子皇上当属徽宗赵佶;而就是这个吹拉弹唱,诗词书画不无精通的才子却做了女真人的俘虏;使祖宗创建的百年基业丧失殆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