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帝执 > 第二百二十五章 新人离去,繁杂事多

第二百二十五章 新人离去,繁杂事多

第二百二十五章 新人离去,繁杂事多 (第2/2页)

不管怎么来说,城里边发生了如何大的事情,国家政务自然是不可荒废的,即便是大军攻到城外,那也得是一起商量该怎么破。
  
  所幸鸿胪寺卿赵贤赵大人与此事并无牵扯上什么关系,因此尚还能安稳守在鸿胪寺内听着那些分毫不让的争执与谈判。
  
  虽说那件事情让朝堂上下人心不稳,不过鸿胪寺这边还是有着长足进展,清云郡未来十年税收已经成了囊中之物,对于这个国家来说可谓是一件好事。
  
  毕竟按那位皇帝陛下口中所说来讲,人家可是要拿着这十年的税收去灭了楚国呢...
  
  其实整国上下没多少人把这句话当真,即便是大公子也认为他只这么着说说而已。
  
  毕竟楚国远在西方,中间还隔了齐国与靖王朝两个国家,先不说战线拉的太长粮草补给问题,就算是你把楚国给灭了,隔了两个国家,该派谁去统治?
  
  大公子自然是最为合适的人选,将其丢在远方,终年不得回都,但是皇帝肯定是不会放心的。
  
  毕竟人家拿着一枚铜板就能赢得了宁国的一州三郡之地,而如今给他一个国,谁也不敢猜想在千里之外的地方他能筹备作出什么动作来。
  
  所以问题就在于,一是中间隔了个实力不弱的齐国,二是攻下来了也没什么用处,虽说君无戏言,但是他的那句话确实如同玩笑一般无人当真。
  
  出兵的条件定了,关于后面战利品的分配问题皆是些小事,毕竟齐国灭国之战当前,先打败楚国才是正事,哪能还未曾开战就想着战利品如何如何。
  
  所以双方虽然表面上斤斤计较,但只要对方说法稍微合理上一些都是无关痛痒的事情罢了。
  
  算起来远赴他国谈判也有两月时间,礼部尚书袁江站在鸿胪寺门前老泪纵横,不停感叹总归没有辜负君望,这次回去也算是能交差了。
  
  送走了齐国使团,内部的商量依旧热火朝天。
  
  虽然表面上谈判商量说的妙不可言,异常强势。
  
  我们有足够强大可以调集的兵力,也有着骁勇善战的将领,这是各国都清楚的事实。
  
  不过这也只是为了方便争取利益的托词而已,待齐国使团走后,调集哪的兵力,由何人领兵立马就变成了一个很值得商讨的问题。
  
  援助他国,自然不会让己方的战士们冲在前线赴汤蹈火,只是起到辅助和奇袭作用,正面战场还是齐国与楚国的两国之争。
  
  而大昌王朝骁勇善战的武将不少,但要说这种打辅助在他们看来说出去颇伤面子的事情,恐怕整国上下还没有几个心甘情愿想要领着兵去的。
  
  那些名将们你是想都别想,虽说君命不可违,真要下旨也确实无人敢去违抗。
  
  但手底下的将士不顾虑他们的感受,那你这君命久而久之也就变的跟放屁一样了,毕竟人家在战场上那是一不小心就要送命的,送命的活没有好干的,不可能跟使唤围在自己身边只会溜须拍马的那些宦官一样。
  
  近几日来接连辍朝,并非是为了考虑那些官员们的感受,而是朝堂之上即便是皇帝陛下面临那些群臣们的质问同样也是感到颇为麻烦。
  
  所以在那两人查出真相之前,这位皇帝陛下是能躲着点就躲着点。
  
  商量事务只是召集一些朝中重臣,再让他们往下面去传达,皇帝倒是清闲不少,但是那些重臣们则是苦不堪言。
  
  能被皇帝召集入宫的,哪一个不是位高权重?这样的官员通常都是一把年纪,来回在皇宫与各官员府邸奔波不说,还要时不时听上一两句其他官员幽怨的唠叨和嘟囔,这可绝对是一件苦差事。
  
  而满朝上下能当的起这件苦差事的,唯丞相和御史二人。
  
  此时丞相大人在皇宫里边满脸苦涩,虽然年纪不大,却也是扛不住这等辛劳,虽然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大人,平日里有事要与其他官员商量让下人去对方府邸传唤一声便好。
  
  可今时不同往昔,现在他还是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大人,不过他并不是一个不看局势,不懂立场的人,能够如此年纪便能坐到这个位置上,相反的,他的局势和立场把控远超与常人。
  
  所以现在若是再与之前一样不管人家心情如何派个人就叫过来,那就有些太不近人情了,坐着马车到了人家府内,看着人家一脸苦涩明摆着不如何好的表情,还得硬着头皮去寒暄几句可有大碍,接着再说一些节哀顺变保重身体这些话,来回跑下来,那是唇焦口燥,仿佛这些天都变的苍老了很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