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万里大宋 > 第148章 风云乍变(上)(第1节)

第148章 风云乍变(上)(第1节)

第148章 风云乍变(上)(第1节) (第1/2页)

江宁府的后院有一个极大的凉亭,位于树荫之下,又易招风,所以在夏日之时是最佳乘凉的地方。
  
  王贤正端坐在一边,他自那日和语嫣说起明教之事,便觉得忧心忡忡,所以一直都是睡得不好,每晚都是迷迷糊糊的躺在床上,直到天明便起床,在大清早的便赶到衙门里,不停地翻看着以前的卷宗,看一看江宁府关于明教的记载。
  
  不过这些卷宗太过散乱,而且都是零星地提到一些关于明教的事情,只是大多都是道听途说,或是虚妄之极,让王贤边看边挠头,直到中午的时候,他实在有些头大,才放下卷宗,想回去休息一番,却又听朱强说刑部和吏部官员已经到了驿站。
  
  虽然他身为知府,不能亲自过去迎接,但王贤还是让通判明鸿过去接风,然后便换上便服,待他们过来之时,就在后院凉亭之中布上些许凉瓜和清茶,算是为洗去他们一路风尘。
  
  这下来的几个官员,并不是什么重要的大官,但有一个人王贤却没有想到,竟然是以前的刑部侍郎,曾经因端王案而与自己见过几次的张庆,他以前被贬下去,一直闲置着,而后新帝上位,但他却并未得到什么提升,直到后来才做了一个小官,掌管诉讼案卷的笔录整理。
  
  如今不知何故,竟然被刑部派下来了,这几年的清闲,倒让他有些发福起来,和王贤见面也并未多说,直到互相介绍后,分主宾而坐,才听得王贤笑道:“张大人昔年于我有恩,在下一直挂念在心,但因身在江南,相隔万里,无法得见,如今张大人竟然亲来,实在让在下喜不自禁!”
  
  张庆一笑道:“王大人客气了。”
  
  “几位大人从汴京赶来,一路舟车之旅,颇为劳累了吧,我便命人为几位准备好房舍,也好休息一番。”王贤笑呵呵地说了一句,便喊起了朱强。
  
  “王大人,此事不急,只是我等来此的目的,大人你也应该知晓了吧。”这坐在右边的一个中年看着王贤,他是刑部的员外郎步初,便是这一群人的领头之人。
  
  王贤微微一笑道:“我早先便接到公文,诸位过来是为了查那粮仓失粮一案的吧。”
  
  “正是如此。”那中年步初点了点头道:“此次失粮一案,流传极广,传至朝廷,都是大为惊慌,虽然陛下认为此非王大人你的过错,但这失粮必须追回来,否则难以向天下人交代,我们几人深知此事重要,便马不停蹄地赶到江南,还请王大人你多多配合,以明此事。”
  
  王贤有些疑惑地看了看这个步初,然后便笑着点头道:“这是自然,几位大人可在这江宁府任意查询,若有需要之处,可直接找我,若我事忙,便可找李瑞,由他帮忙。”
  
  步初拱手言道:“王大人如此明事理,叫在下好生敬佩,步某便先谢过大人了。”
  
  王贤面带微笑,看了看这几个人,却见到那个张庆此时正望着院子,他不由叫了一声:“张大人。”
  
  张庆一愕然,然后便笑道:“十几年前,我也曾来过金陵,那时东边的一列都只是小树苗,才是新栽,却没有想到如今已是参天大树,故而多看了两眼。”
  
  王贤呵呵一笑道:“却原来张大人是起了怀旧之心了,只是不知十余年前的金陵是何等风貌?”
  
  “与现在并无不同。”张庆微微一笑,然后又收起笑容,慢慢说道:“只不过有些奇怪,未曾听到秦淮河的歌声。”
  
  王贤失笑道:“今日乃是秦淮诞日,所以已经休声,若张大人想听曲儿,便待上几日就可。”
  
  张庆笑了笑道:“实该如此。”
  
  王贤招了招手,旁边的朱强就走了过来,却听到王贤说道:“你带着众位大人去客房休息,再通知一下福贤楼,今晚备宴给诸位大人接风。”
  
  步初连忙道:“不必劳烦王大人了。”
  
  王贤却只是淡淡一笑道:“诸位远道而来,到这金陵也是千辛万苦,我这个做知府的也自然要尽一下地主之谊。”
  
  诸人顿时笑了起来,只是王贤不经意之间,发现张庆坐在一边,虽然面上带笑,可依旧皱着眉头。
  
  …………
  
  您的一次轻轻点击,温暖我整个码字人生。…………
  
  刑部来的几个人在金陵开始查起案来,不过王贤却只是任由他们做事,他让江宁府的衙役和捕快们都要听命于此,而且又让步初便宜行事,可以任意查探。
  
  他现在也不管什么了,马上就要临近秋收,按例要派官吏到下面监收,王贤整日都开始规划起这些事情,那明教和刑部的人都被他抛到脑后去了。
  
  然而,七月二十那天,有台风从广州、福建、明州、秀洲、苏州登陆,一时风势极大,沿海诸地,顿时乱成一片,房屋倒塌,山洪暴泄,百姓死伤者极多,而风势却没有停息,又朝着内地扑卷过来,比起几年前的江南洪灾,要恐怖的多。
  
  王贤乍闻这个消息,心中想到的不是百姓伤亡,而是明教。
  
  这个突如其来的大暴风,让福建和江南靠海一带的百姓们彻底绝望了,如此一来,岂不正是明教造反的好时机。
  
  他连忙修书给蔡京,极为夸张地述说了此事,并且要朝廷快快抚恤,安定百姓,还要加紧调兵,防止明教叛乱。
  
  为了让蔡京注意,他一连写了三封书简,件件都说的十分急迫。
  
  江宁府受到大暴风影响并不大,只是因为暴风之事,秀洲、明州还有杭州诸地都有大匹难民,向西而行,所以江宁府这每天都会有大量的人涌过来,让王贤颇为警惕,除了布置兵士安定局势以外,他还组织粮草,每日施粥一次,又按照惯例,抽调其中的精壮男子,便入行伍,以恐有变。
  
  刑部的步初、张庆几人本还在查案,可是并没有什么进展,加入每日目睹大批无家可归的人,也没有什么心思查下去了,便也帮助王贤,稳定这边的局势。
  
  八月份的时候,诸家诸户都开始收割稻谷,王贤怕出什么意外,便命官吏们下乡,要百姓们抓紧收割,以免暴风袭来,一年心血便毁了。
  
  虽然金陵城并不在海边,但是那台风袭来的时候,这边也感受颇为强烈,有几次强风过境,竟然让金陵一座古刹轰然倒地,附近之人皆是恐慌不安,有的人都开始向北方逃去,王贤只好赶紧派人安抚,整日之间忙的焦头烂额,几乎把明教的事情给忘了。
  
  朝廷这次反应倒也是挺快的,蔡京首先回书给王贤,让他安稳江南,不要让百姓们起了乱子,然后又劝诫他不要挂念明教,语气颇多不满,让王贤顿时有些绝望起来。
  
  他没有绝望多久,八月十四,中秋节的前一晚上,便有信使通过驿站送来急书:浙东暴乱,有屠夫胡九者,聚众杀官吏,抢粮仓,附近百姓闻之皆乱,一时由数十人积聚为数千人,并在附近造起反来,浙东巡检史和县尉皆是调兵镇压,却被乱民击散,而且附近几个小县皆闻风而动,官吏都是自身难保,都开始潜逃北上,乱民声势越来越大。
  
  王贤并没有任何惊讶,但他心中还有些指望朝廷能够意识到明教之祸,又是亲书两封送于蔡京,并且还呈上一本奏章送于三省,言辞更加急迫,并直言朝廷应免江南、福建二年税收,停花石纲,罢朱勔,调兵南下,调粮安抚百姓,并言此等数事,缺一不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