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寻龙 > 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个条件(下)

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个条件(下)

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个条件(下) (第2/2页)

"曾侯乙墓是1977年秋,当地驻军在扩建营房时发现的,5月上旬开始挖掘,6月底野外清理首战告捷。通过出土博钟上的铭文鉴定,这是战国早期诸侯国曾国君主名乙的墓葬,故亦称曾侯乙地宫。"
  
  这位名叫箫迪的考古学博士推了推鼻梁上厚厚的眼镜,说话带着一种木讷的学者气息。
  
  杨乔举手示意道:"我有一个问题。"
  
  "请说。"
  
  "这个墓发现已经有不短的时间了,为什么现在还在挖掘?"杨乔开口问。
  
  这个问题其实不止是他想问,鹿未玖也同样很好奇。
  
  在鹿未玖那个时代,由东汉三国时期曹操兴办的官方盗墓机构"摸金校尉"已经发展的很成熟。只要是摸金校尉所过之处,必定是秋风扫落叶,墓穴全盗光,怎么可能挖掘这么久。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箫迪把手里的笔夹在耳朵上,捧着厚厚的现场记录道:"第一是因为以当时的科学条件,挖掘上有难度,与其胡乱挖掘不如慢工出细活;第二点是为了保护出土文物,如果条件不成熟,贸然打开,很多文物可能损毁,这一点在西安的兵马俑上已经看到了,刚出土时那些陶俑都是彩色的,结果一遇空气,全部褪色腐朽。
  
  最后一点,我们考古工作任务繁重,国内急需发掘的古墓不止这一处,必须得有个先后。"
  
  杨乔点点头,表示明白了。在他身旁的鹿未玖也连连点头,这个时代的考古部门和魏晋时代的摸金校尉果然有很大不同。
  
  摸金一门主要为了求财,考古部门是为了研究历史,研究文化,出发点不同,对待古墓的态度便不一样。
  
  这时,胡途凑到杨乔耳边,以只有他们几个人才能听到的声音小声道:"他刚才说的不对,其实最早发现这处古墓的是当地农民,他们看到有些可疑的人夜里出没,举报后派出所来人了才发现是盗墓的。"
  
  "那不是损失了很多文物?"
  
  "是有一些,不过对于曾侯乙墓来说只是九牛一毛……待会一起下去看看,一定会大开眼界。"
  
  胡途绘声绘色的说着,勾起杨乔和马小灵的浓厚兴趣。
  
  风水一门,很少能按得住对前朝古墓的好奇心,通过看古人的墓室布局,能推出当时的风水格局,推衍的思路,以及数千年以来的风水元气变化。可以说是提高眼界与经验的不二法门。
  
  箫迪一边引着大家向墓坑走去,一边继续介绍:"湖北省内历年来发掘的战国墓葬数以千计,规模最大而又有确切年代的唯此一座。其墓葬气势之弘,出土文物之多,制作之精美,稀世之珍贵,保存之完好,以及铭文资料之丰富,都是同期墓葬中所罕见的。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青铜礼器、乐器、兵器、金器、玉器、车马器、漆木竹器以及竹简文物多达15404件,有许多造型奇特,工艺精湛,是前所为见的珍品,其中有8件定为国宝。"
  
  "这些我们都知道,不用再说了,说说最近的情况。"那三名文物保护局的专员,其中一人打断他道。
  
  "哦,好的好的。"
  
  箫迪愣了一下,大概是研究考古的人都有些古板气,他停了几秒才接着道:"这是最近发生的事,大约在一周前,我们的工作人员在挖掘三号坑的时候,打开一处石板,结果里面有一股青气冲出来,后来……"
  
  "后来怎么了?"
  
  听到这里,杨乔、胡途、严炎、马小灵和那三名文物保护局专员不约而同的停下脚步,向箫迪发问。
  
  箫迪的神色明显有些紧张起来,做为考古工作者,他是信奉科学和唯物的,但是这次在曾侯乙墓里发生的情况,实在无法用科学常理去解释。
  
  在大家的催促下,他的喉结滚动了一下,终于开口道:"在那下面……下面有怪兽的吼声。"
  
  听到他的话,那三名文物保护局专员脸色微变。
  
  而杨乔与胡途、马灵、严炎不禁对了下眼神,表情相当古怪。
  
  当日在学校新校区的工地时,因为挖开了陈友谅的墓室,曾有黑气从地底冲出,工地里的工人甚至听到了龙吼声。
  
  胡途之前也说过,有人在这墓穴下发现了"龙"!
  
  究竟是真的有龙脉还是……
  
  抱着深深的好奇和疑问,大家在箫迪的带领下,向出事的第七号坑穴走去。
  
  黄土路带着粘性,踩在脚底下极不舒服,但是这一刻大家的心里都充满了急迫感,都顾不上这些细微末结。
  
  沿着人工挖掘出来的泥土台阶往下走,进入一个硕大的坑穴。
  
  曾侯乙墓的第七号葬坑终于完整的出现在众人面前。
  
  比起当日陈友谅的墓穴,这处墓葬无疑要巨大和丰富了许多,用地宫来形容比较恰当。沿路走的时候,杨乔已经留意到葬坑四周的墙角线,明显有宫殿的痕迹。
  
  穿过好像"三室一厅"一样的几何型坑槽,经过一群正蹲身埋首在泥堆间细心做清理的考古工作人员,大家来到了出事地点。
  
  一名文物保护局专员向箫迪道:"你先避开一些,我们有些话要商量。"
  
  "哦。"
  
  等看到箫迪退出五米外,这名专员拉了拉衣角,向杨乔和胡途道:"还没做自我介绍,我叫刘洋,你们可以叫我刘哥。那位圆脸的叫曾庆,他是王石,一会由我跟曾庆和你们一起下去,希望你们能帮我们文物保护局破解地下的秘密。"
  
  刘洋的表情十分认真,看着眼前一群十几岁的少年,眼神里没有丝毫的轻视。
  
  那个叫胡途的小胖子就不用说了,他家里和文物保护局上面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他几个少年也不是普通人。他听说过一个传闻,上次在武昌发现的陈友谅墓,主墓室就是这几个少年人发现的。
  
  刘洋后来曾亲自下去看过,那些机关和布置,坦白说,如果不是有人走过一遍,找出最正确的那条路,以文物保护局的人员实力,恐怕要多花无数倍的时间精力。
  
  所以这次这里的事,上面指名要让这几位"小友"帮忙。
  
  何况听说这些孩子都是少年班出来的,那个班里出来的哪一个不是妖孽?
  
  所以现在刘洋说的这番话,都是得到上面授权的,没有一点开玩笑的意思。
  
  最快更新无错阅读,请访问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