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宋枭途 > 第三百一十五章 交接(求订阅!)

第三百一十五章 交接(求订阅!)

第三百一十五章 交接(求订阅!) (第2/2页)

宣和四年末,第一批从燕云过来的民众登陆礼成港。
  
  这批民众共有十万,大约全都是从朔州、应州、蔚州过来的,他们也是最忠诚蔡仍的一批民众。
  
  蔡仍特意叮嘱,这批民众全都安排在开京地区,成为自己统治的基础。
  
  这批人中:
  
  愿意进城的,蔡仍就派人将金吾军查封的高丽贵族的房子拆分开,以低昂的价格卖给他们——这里的城,指的是开京周边的县城,而不是罗城。罗城的皇城,蔡仍留给自己的子孙居住。罗城的内城,全都被蔡仍赏赐给自己手下的文武百官了。就连罗城外城权贵的房子,都被蔡仍拆分开赏赐给金吾军将士的家属了。
  
  不愿意进城的,各地的官吏会陪同他们择地建立他们自己的村庄。
  
  而不论进城与否,都能得到蔡仍所许诺的,不分男女老幼,均能分得十亩土地——前几批来的,分到的,全都是开京地区高丽贵族的良田。后面来的,选择在开京附近居住的,只能自己开垦荒地。否则,就只能去其它地区分得高丽贵族的良田。这也能保证,燕云来的人,不会集中在一个地区。
  
  宣和五年初,云地愿意跟蔡仍走的人,要么已经去了高丽,要么已经到了蓟州准备登船,最不济的也已经撤到了儒、妫二州,准备从居庸关前往燕京,然后从燕京前往蓟州,之后再从蓟州坐船前往高丽。
  
  顺便说一句,为了保证军票的信用,蔡仍下令,在钱庄撤走之前,将散落在燕云地区的军票用真金白银收回来,带不走的粮食也分给了燕云地区的民众。
  
  这也使得蔡仍在燕云地区的名声更好。
  
  而这时,赵宋的局势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因为白沟、良乡那两场大败,童贯已经失去了赵佶的信任。
  
  不过——
  
  因为赵佶还需要童贯收复燕京,所以暂时还没有动童贯。
  
  可王黼和梁师成却看出了赵佶的心意,因此,他们联合举荐谭稹接替童贯担任河东、燕山府路兼河北路宣抚使。
  
  谭稹的威望与势力根本无法与童贯相比,赵佶担心谭稹负责不了收复燕云这么大的事,便暂时只任命谭稹为河东、云中制置使(就是蔡仍原来那官),让谭稹负责收复云地。
  
  也是谭稹运气,他刚上任不久,辽东政府就将朔、应、蔚三州愿意跟蔡仍走的人给撤走了。
  
  谭稹得知此事了之后,赶紧跟蔡攸、蔡绦、马扩联系,请他们跟李纲商量交割朔、应、蔚三州。
  
  不久,李纲就代表蔡仍同意交割朔、应、蔚三州。
  
  谭稹大喜,立马就将此事报告给了赵佶。
  
  赵佶闻讯,也很是兴奋,马上将朔、应、蔚州改名为朔宁军,令谭稹赶紧派兵前去镇守。
  
  谭稹接到赵佶的命令之后,派河东将领李嗣本和耿守忠,率军前去守御。
  
  这样,不费吹灰之力,谭稹便收复了朔、应、蔚三州。
  
  这让谭稹感到很得意。
  
  然而——
  
  这时的云中地区形势很复杂。
  
  金军已扩张到西夏边境,李乾顺感到西夏面临严重的威胁,他不敢继续收留不久前来西夏避难的耶律延禧了。
  
  耶律延禧于是黯然离去,重新回到夹山,打算组织军队东山再起。
  
  李乾顺为求自保,决定向金国称藩,金国表示同意。
  
  西夏称藩后,金国答应将下寨以北、阴山以南、伊实伊喇图鲁泺以西的大片土地割让给西夏。
  
  而西夏则保证不再救援耶律延禧。
  
  为进一步落实与西夏之和议,完颜宗翰又派遣撒卢母秘密出使西夏,将答应割让给西夏的土地具体细化为:天德、云内、武州以及河东兜答、斯剌、曷董、野鹊、神崖、榆林、保大、裕民八馆,另外还有河西的金肃、河清二军。
  
  完颜宗翰提出的条件是,西夏必须出兵进攻麟州(后世陕西神木),以牵制河东和云地之势。
  
  完颜宗翰做出这样部署的目的,一是要张网擒拿耶律延禧,二是伺机对燕云动手和将水搅混,让宋、夏、燕云之间乱起来,金国好借此机会消化辽国的土地和民众。
  
  金国与西夏之间的这些秘密交易,大宋并不知情。
  
  谭稹并没把主要精力放在交割云中这件事上,他的心思主要用在国内。
  
  在谭稹刚上任不久,便听说,常胜军和郭药师得到了重用,赵宋朝廷决定对常胜军进行扩军,将来用常胜军来驻守燕地。
  
  谭稹听说这件事之后,向赵佶建议,在河东另外组建一支五万人左右的军队,主要招收云、朔一带的汉民,让他们分别屯守在各州县要害之地,号为义胜军,让李嗣本和耿守忠担任正副统帅,以此来驻守云地,并且可以用来抗衡常胜军,也可以使郭药师有所畏惧。
  
  正准备建立新军的赵佶,觉得谭稹这个建议很好,很快便予以批准。
  
  李嗣本和耿守忠都是河东守将,他们对云中地区的地形人口等情况都比较熟悉。
  
  接到命令之后,他们立即展开招兵工作。
  
  他们从“归朝人”中选拔那些少壮者,登记名号,建立军籍,发给军饷。
  
  宋朝有所谓“归正人”、“归明人”与“归朝人”之说,这些人都是一些特殊的群体,是宋朝在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及其国家政权关系中形成的。
  
  归正人,是指原是中原人、后来陷入番邦、而后来又复归中原者,是自邪而归正之人。
  
  归明人,是指原不是中原人,是中原之外的少数民族,来归中原者,是自暗而归明之人。
  
  归朝人,则专指原系燕云地区的汉人而归宋朝者。
  
  由于连年战乱,燕云地区(包括河东、河北)产生了大量流民,他们现在基本都属于“归朝人”,符合招兵条件。
  
  于是,他们纷纷前来报名,加入到义胜军的队伍中来。
  
  由于义胜军士兵的优厚待遇,甚至还吸引了不少常胜军士兵偷偷跑来入伍。
  
  郭药师对义胜军的建立很恐慌,特别是自己队伍中不断有军士偷偷前去投奔义胜军。
  
  这也让郭药师很头疼。
  
  而此事也使得未来在燕云地区常驻的两支军队(即常胜军和义胜军)从新建之初,就拥有了不小的矛盾。
  
  不过——
  
  不管怎么说,随着常胜军的扩军和义胜军的建立,大宋总算是拥有了两支“可靠”、“可战”的军队……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