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宋枭途 > 第一百零四章 班师还朝(下)

第一百零四章 班师还朝(下)

第一百零四章 班师还朝(下) (第2/2页)

童贯也不看王黼,而是直接向赵佶奏禀道:“臣并没有说黄潜善、梁方平无功,只说他们无威,难堪大用,若非蔡仍出面,此次围剿宋江这伙叛匪,怕是只能不了而了之,那样的话,朝廷的脸就都让他们丢尽了。”
  
  王黼道:“这与梁方平何干,他只是监军,打仗、招安之事全都是由黄潜善负责。”
  
  这就是太监的优势,他们可进可退——进能捞战功,退又能在有事的时候推诿责任。
  
  王黼就是利用这一点,为梁方平辩解。
  
  不想,这正中童贯下怀。
  
  童贯悠悠地说道:“领军之人,必有别人所不具有的担当,必有别人所不具有的决断,必有当仁不让的勇气,梁方平既然只能履行监军之职,怕是不足以担任一军主帅,倒是蔡仍有这方面的潜质,兴许一二十年之后,能成为王厚将军那样杰出的主帅。”
  
  王黼和梁师成这才反应过来,童贯根本就不是想将梁方平一棍子打死,而只是不想梁方平成为第二个他。
  
  可这时,已经为时晚矣。
  
  赵佶想了想,道:“梁方平功劳还是有的,但确实是少一些决断,难以独自领军,只可与人配合。”
  
  想到梁方平毕竟是他的亲信心腹,而且这次也立了功,怎么都得维护一下,赵佶语气一转,又道:“嗯……之前招安不力的责任主要还是在黄潜善,梁方平并无大的过错,相反梁方平还能力主招安,已是难能可贵。”
  
  一旁的余深张了张嘴,想为黄潜善说两句话,因为黄潜善是他举荐的。
  
  可不想,赵佶眼里根本就没有他这个太宰,只与王黼和童贯对话,让余深满肚子话,都没法说。
  
  余深是蔡京一手提拔起来的,算是蔡京的左膀右臂,蔡京在北宋朝廷历经多次沉浮,他也跟着沉浮了多次。
  
  现在蔡京已经致仕,王黼开始掌权,余深感觉到了王黼年轻气盛咄咄逼人,童贯又死把着军权不让他插手一点。
  
  余深不禁有些意兴阑珊,看透了,蔡京离开朝廷了之后,自己已经难有任何作为,所以,自己还是让出这个太宰职位,离开朝廷这个是非之地为妙。
  
  不久之后,余深跟赵佶请辞:“官家,臣已年满七十,可能有些老糊涂了,请陛下批准臣致仕,告老还乡。”
  
  赵佶很快批准。
  
  第二天,北宋朝廷就正式下诏,余深以少傅、镇江节度使衔出知福州,同时北宋朝廷也下诏任命王黼为太宰兼门下侍郎,王黼正式成为北宋王朝的宰相。
  
  在王黼正式当上宰相之际,蔡仍也大刀阔斧的对宋江义军进行整编。
  
  在这个过程当中,蔡仍也没跟北宋朝廷客气——蔡仍跟北宋朝廷要了大量的遣散费,然后一个铜板也没有截留全都发放给了被他刷掉的人,初步完成了他对宋江的承诺,让被他刷掉的人全都满意的离开,初步取得了宋江等人的信任。
  
  等蔡仍将宋江义军整编完,完全吃下,除了金吾军和广济军以外的军队,全都已经撤离了五马山——广济军之所以留下没走,主要是为了帮金吾军看住宋江义军,以防止宋江义军复反。
  
  不过——
  
  这完全是多此一举。
  
  因为,宋江义军真是出奇的配合。
  
  当然,也不能说,宋江义军一丁点抵触都没有。
  
  双尾蝎解宝就因为不愿归顺杀害他兄长两头蛇解珍的蔡仍,而找个机会带着上百人逃走了。
  
  可这对于整个招安过程而言,影响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顺便说一句,因为宋江义军接受招安,之前被押解进京的李应、杨志、呼延绰等原属于宋江义军的人又被送了回来——这是宋江提出来的为数不多的条件之一。
  
  八月末,朝廷派太监黄经臣来颁布圣旨令金吾军班师还朝,太学博士李若水一同而来。
  
  在这道圣旨中,朝廷还正式升蔡仍为金吾军统制、京东西路兵马副总管,将宋江义军定名为“金吾右军”归于蔡仍统制(原来的金吾军变名为“金吾左军”),金吾左右两军的驻地也变为济州府边上的大野泽一带,与广济军一块镇守京东西路,也协同淮阳军镇守京东东路。
  
  对宋江等人的升赏也一并下来了。
  
  赏赐就不说了,在蔡仍的斡旋下,宋江等人所获得的赏赐是非常丰厚的,让他们挑不出半点礼来。
  
  这里只说一下升官:
  
  升宋江为济州安抚使、武德大夫、兼金吾军通判。
  
  升卢俊义为庐州团练副使、拱卫郎、兼金吾左军副统领。
  
  升吴学究为从事郎、并金吾军参议官。
  
  等等……
  
  新眼见证这一幕的李若水,写下了一首诗:
  
  大书黄纸飞敕来,二十四人同拜爵;狞卒肥骖意气骄,士女骈观犹骇愕。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