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永乐不可欺 (第1/2页)
胡一元缓缓的道:“在陛下出兵安南之前,贵国有个叫高贤宁的读书人,跟随我国黎族一位叫黎利的年轻人来到安南,这件事陛下可曾知晓?”
朱棣嗯了声,点头示意胡一元继续。
胡一元见朱棣面无表情,也揣摩不出他什么态度,但这并不妨碍胡一元在死前给大明留根刺,淡然道:“罪臣没记错的话,当日陛下靖难攻打济南,屡攻不下,写了一封劝降书,没曾想到,城内有个读书人回了陛下一封《周工辅成王论》把您骂了个狗血淋头,这个读书人就是高贤宁。”
朱棣微恼。
鼻音:“嗯?!”
你找死?
哪壶不开提哪壶。
胡一元却毫无畏惧,笑道:“臣之将死,言之无忌,也是如此,陛下才能听见罪臣肺腑之言,身为君王者,又能听见多少肺腑言论?”
这是君王之间的共鸣。
朱棣忍不住笑了,这胡一元有点意思,难怪从以臣子身份,最重问鼎安南之王,如果不是因为还有宗主国大明,胡一元必定是名垂青史的开国太祖。
可惜他现在充其量也就是个王莽。
道:“你继续说。”
胡一元道:“高贤宁和黎利回到安南之后,我当时就感觉此时蹊跷,一个读书人,离开繁华大明跑到安南来做甚,于是着人密切监视黎族和高贤宁的动静,陛下可知黎族和高贤宁在安南做了什么?”
朱棣略有不解,“做了什么。”
这个真不知道。
胡一元道:“黎族出钱,出地皮,在安南那边建立了诸多时代商行的分行,且大肆造势,如果罪臣所料不差,只等安南出现新王,或者是陛下将安南纳入大明疆域,黎族建立的时代分行就会全部铺上大明时代商行的货品,到时候黎族会赚个盆钵满盈,大明时代商行的东家黄昏也将富可敌国,这便罢了,毕竟只是生意,而罪臣也听过,贵国黄昏所赚之钱,皆慷慨的拿了出来助力陛下,所以此事对于陛下而言,是好事。”
朱棣无语的看了看屋顶。
那你说个锤子。
胡一元却笑道:“但高贤宁做的事就值得陛下去品味了,高贤宁不参与时代商行的事情,他只是在黎族的引荐下,不断的和安南本地乡绅会面,尤其是和乡绅之中类如黎利那种有眼见的人相谈甚欢,至于谈了什么,罪臣无从得知,毕竟罪臣对安南的掌控还没达到陛下对大明的这般事无巨细。”
胡一元可没锦衣卫这样的机构。
朱棣眉头渐渐蹙起。
胡一元见状暗喜,起效了,朱棣开始怀疑高贤宁了。
怀疑高贤宁就是怀疑黄昏。
而按照大明某位位高者的说法,怀疑黄昏就是在怀疑大明当今的东宫太子,天子和太子不和,大明岂能不乱。
于是继续道:“不过罪臣知道一件事,高贤宁在见过那些乡绅之后,很快的,由各地乡绅出资,包括黎族在内,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高贤宁已经在安南建立了十数座学堂,表面上是讲授安南的学问,实际上也在暗暗的传授大明科举经义,高贤宁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朱棣陷入沉思。
目的是什么?
难道高贤宁是想去开化安南民智?
胡一元却道:“世间任何一个说不通的事情,只要找到它的目的和动机,就都能解释,高贤宁的学堂如果开枝散叶,那么高贤宁就会在安南成为圣人一样的存在,等待陛下将来将安南纳入大明疆域,高贤宁这样的人才,陛下是不是会听黄昏及其势力的举荐,让他在安南出仕?如此一来,高贤宁更加如鱼得水,时日若是长久下去,罪臣敢断言,高贤宁就是下一个云南沐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