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战国千年之女帝天下 > 第125章:编写《礼记》

第125章:编写《礼记》

第125章:编写《礼记》 (第1/2页)

这次,凌皓并不是在誊抄什么功法秘籍,而是在著书立传。
  
  而他正在准备写的这篇书也不是别的书,正是久负盛名的《礼记》全篇章。
  
  最近凌皓抽到了全篇的《礼记》,便想要通过这个方式传扬到全天下范围之中。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
  
  《礼记》是神州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
  
  《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礼记》原本共计有四十六篇,始于《曲礼》,终于《丧服四制》,但因《曲礼》、《檀弓》、《杂记》三篇内容过长,所以大多版本将其分为上下篇,故有四十九篇之说。
  
  《礼记》按照所述内容可分为四类:
  
  ⑴记礼节条文,补他书所不备,如《曲礼》、《檀弓》、《玉藻》、《丧服小记》、《大传》、《少仪》、《杂记》、《丧大记》、《奔丧》、《投壶》等。
  
  ⑵阐述周礼的意义,如《曾子问》、《礼运》、《礼器》、《郊特牲》、《内则》、《学记》、《乐记》、《祭法》、《祭义》、《祭统》、《经解》、《哀公问》、《仲尼燕居》、《孔子闲居》、《坊记》、《中庸》、《表记》、《缁衣》、《问丧》、《服问》、《间传》、《三年问》、《儒行》、《大学》、《丧服四制》等。
  
  ⑶解释《仪礼》之专篇,如《冠义》、《昏义》、《乡饮酒义》、《射义》、《燕义》、《聘义》等。
  
  ⑷专记某项制度和政令,如《王制》、《月令》、《文王世子》、《明堂位》等。
  
  而目前,凌皓正在书写礼记当中最有名的两篇:《大学》和《中庸》。
  
  《大学》当中提出了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大纲领,还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因而具有由“内圣”而“外王”的重要意义。
  
  《中庸》则强调“诚”的思想境界,把“诚”视作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将对“诚”的追求作为“人道”的准则,同时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与认知方法。
  
  比如,大学之道在明(读第二声)明(读第二声)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4』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5』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6』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7』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右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旧本颇有错简,今因程子所定,而更考经文,别为序次如左。
  
  第一章
  
  『1』康诰曰,「克明德。」
  
  『2』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
  
  『3』帝典曰:「克明峻德。」
  
  『4』皆自明也。
  
  右传之首章,释明明德。
  
  第二章
  
  『1』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2』康诰曰,「作新民。」
  
  『3』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4』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右传之二章,释新民。
  
  第三章
  
  『1』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2』诗云,「缗蛮黄鸟,止於丘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3』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於仁;为人臣,止於敬;为人子,止於孝;为人父,止於慈;与国人交,止於信。
  
  『4』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5』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右传之三章,释止於至善。
  
  第四章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右传之四章,释本末。
  
  第五章
  
  『1』此谓知本。
  
  『2』此谓知之至也。
  
  右传之五章,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闲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曰:「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至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