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五千年来谁著史 > 第二百六十五章 还没过河就先拆桥

第二百六十五章 还没过河就先拆桥

第二百六十五章 还没过河就先拆桥 (第1/2页)

“子龙兄可在?”
  
  黄宗羲嘹亮的嗓音在陈子龙门院前响起。
  
  下一刻房门就被打开,一个门子出来见礼,看是黄宗羲,忙道:“小人见过黄老爷,您快里面请。”边将黄宗羲让进来,边告诉他主人陈子龙正与顾绛(顾炎武)高谈阔论呢。
  
  “不意顾亭林亦在。”这可是正好了。
  
  黄宗羲大步迈入门槛,这只是一个两进的小宅院,还没走几步,人就到了堂屋。就看陈子龙正与顾绛对坐,二人谈论的很投机,竟然连黄宗羲到来也不知。
  
  “太冲兄?多日不见,别来无恙。”三人中顾绛的年纪最小,见到黄宗羲了,忙起身问好。
  
  陈子龙就没那么拘束了,只起身一拱手,笑着打趣道:“太冲来了,快快入座。近来多次寻你不到,只言刘总宪处公务繁忙,今日怎的有时间来愚兄这里闲坐?”
  
  刘总宪就是刘宗周,他天启初为礼部主事。历右通政。因劾魏忠贤、客氏,削籍归。崇祯初,起顺天府尹,奏请不报,谢疾归。再起授工部侍郎,累擢左都御史。又以论救姜采、熊开元,革职归乡。崇祯南迁金陵,起复原官。
  
  黄宗羲别看后世名头甚大,却与顾绛一般,都是名落孙山之人。区别在于顾绛屡试不中。自27岁起,便弃绝科举帖括之学。而黄宗羲好歹有个举人功名。而且他也正是刘宗周的弟子。
  
  刘宗周起复后,便使人招来黄宗羲入己幕中。
  
  到是陈子龙,虽然在温体仁当政期间屡次不中,但崇祯十年温体仁被罢相后,他第三次北上,与夏允彝同中进士,俱在丙科(三甲)。只是未及赴任,就听闻继母病亡的消息回家治丧。
  
  于崇祯十三年(1640)六月,出任浙江绍兴府司理,不久兼代理诸暨知县。数年间是皆在江浙为官,颇有政绩。直到许都事件,左光先违背诺言,将许都及部众骨干六十余人杀死。陈子龙很是不满,遂于崇祯十六年三月间乞身归里。
  
  到现在他也未曾补官。此时来金陵,也不是为了跑官,而是因为皇帝南迁,东林党形式大好,陈子龙作为江南顶尖的名士,被人连连去信,比如刘宗周、黄道周,生生拉来了金陵。同时呢,这人明显也渴望近距离的观察朝堂上的一举一动。
  
  名士么,文人么,哪一个没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他们对社会不满,对朝政不满,对皇帝大臣全都不满。
  
  针砭时政,指点江山,粪土当朝万户侯。
  
  这是文人打骨子里就养成的毛病!尤其是出了名的文人。
  
  其他人都别说话,听我讲——,那样才最舒服。
  
  东林党、复社这一政治集团中,就相当一部分人是这样的。自视甚高的很。
  
  陈子龙还算他们中比较好的一个,很早就高呼:经世致用,空谈误国。自己也确实塌得下身子,先是丁忧期间与人合编了《皇明经世文编》,凡五百零四卷,又补遗四卷。选文以明治乱、存异同、详军事、重经济为原则,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政治、军事、赋役、财经、农田、水利、学校文化、典章制度等等,并根据当时接触到的许多现实问题。
  
  稍后又全面整理了徐光启的农学巨著《农政全书》。
  
  为官时候,还亲司赈事,救济饥民,立粥厂,设药局,养老幼,医病疾,收死骨,救活十几万人。
  
  这人在明末士林中是相当的另类者。
  
  其治学观点对顾绛、黄宗羲的影响也是极大。
  
  不过说到在社会或是士林中的影响力,只看陈子龙至今都没有补官,或是被人推荐复起,那就可见一斑了。
  
  他的这种治学理念与当下的士林风气是大相径庭的,虽然也颇有名头。
  
  但他在江南偌大的名头名声,显然更多是靠着那沉雄瑰丽的诗词赢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