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重生之大唐中兴 > 第903章 杨师厚的野望(二更)

第903章 杨师厚的野望(二更)

第903章 杨师厚的野望(二更) (第1/2页)

我可没说笑。渤海国的情况你们也见过锦衣卫的资料,也从新罗这边得知了一些,应该清楚其海东盛国的名头已经名不副实,这个时候若只是攻打椒州和安州不至于让渤海国大举来犯。
  
  而且以渤海国目前的实力,也不足以威胁平壤都督府。”杨师厚不会轻而易举放弃攻打渤海。
  
  在他来平壤赴任前,圣上召见过他,给他说了以后的大唐战略。平壤都督府的设立,就是为了以后攻灭渤海和契丹做准备的,平壤都督府的实力越强,对于大唐以后的战略更有利。
  
  所以综合考虑后,杨师厚便把后面一段时间平壤都督府的重点放在了北面。
  
  目前的渤海并不是几十年前那个所谓的海东盛国了。
  
  在上一任渤海王大玄锡在位的时候,渤海已经开始除了很大的问题,内部政局混乱、叛乱此起彼伏。
  
  先是渤海内部的贵族割据一方,不服渤海王的管辖;
  
  辽东地区的汉人、契丹和高句丽等民族一直没有被渤海有效管理过,现在趁着渤海政局混乱,更是不服管辖;
  
  除此之外,渤海境内之前征服的女真、靺鞨等部族也不时叛乱。
  
  这都是内部问题,在外部有契丹不时越境劫掠,还有北边的旧敌---黑水靺鞨也不时入境劫掠。
  
  这么多原因的作用下,此时的渤海早已不复昔日的海东盛国之名,只是周围的敌人都不是很强大,还不足以攻灭渤海。
  
  就算是契丹部,此时也只是入境劫掠,还没有攻灭渤海国的实力。
  
  历史上契丹攻灭渤海国还是契丹征服了奚族、室韦等后,并统一了整个契丹八部才把渤海灭亡。
  
  不过那个时候的渤海已经很弱了,所以没坚持到一年就灭亡了。
  
  “都督,虽说渤海如今陷入内忧外患中,但毕竟实力犹在,若是贸然攻打,还得考虑一二啊。”杜建徽有些不太看好杨师厚的北伐渤海的战略,认为有些冒险了。
  
  “总得试试,先拿安州来试试渤海的反应再说,若是反应并不激烈,我们再图以后。”杨师厚并不想改变自己的策略。
  
  虽说之前他在禁军,担任大将军一职,但禁军出兵这些并不自由。
  
  若是没有圣上的旨意,禁军连调动都不行,而且隔几年交流高级将领也让各个大将军和禁军将军无法对所掌握的禁军进行随心的调动。
  
  倒不是杨师厚有反心,但禁军大将军的确不如都督府都督或者都护府都护称心。
  
  在这平壤都督府,他有着很大的自主权,无论是军事,还是民政上。
  
  他已经做了决定的事,不可能因为下面的人不赞成就放弃。
  
  “既然都督坚持,下官自然遵命。下官这就是调集粮草,准备北伐事宜。”崔远的野心也不小,反正都是要扩张的,既然杨师厚要往北边扩张,那就按照对方的心意来,失败再说,要是成功了,收获更大。
  
  “此战,本都督亲自指挥,率领五千步兵和两千骑兵,另加一千新罗兵负责监督民夫押送粮草,共计八千人。争取一个奇袭就拿下安州!
  
  至于杜副都督,就留守平壤,防备弓裔的袭扰。”
  
  杜建徽不太支持自己北伐,杨师厚自然不会让对方参加,而是让对方留守平壤,确保后方安全。
  
  大唐的粮草体系有些不同,如果是禁军,一般都是后厢负责押运,而被还会配备骑兵,负责保护粮道的安全。
  
  如果粮草数量较大,还会征调民夫,就像之前攻打西州回鹘一样。
  
  都督府并不像禁军那样有后厢,所以粮草得有额外的军队去押送,确保粮道的畅通。
  
  李晔对于军队的后勤很看重,毕竟历史上宋朝的大军北伐,与其说是打不过辽军,还不如说粮草辎重运输能力差劲。
  
  论步兵,宋军的步兵算不上多差劲,只是骑兵不行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