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神圣罗马帝国 > 第一百九十章、苦逼的留学生

第一百九十章、苦逼的留学生

第一百九十章、苦逼的留学生 (第1/2页)

维也纳宫,自从英国人带头坏了规矩后,弗朗茨的案头就频繁出现请战报告。
  
  不要误会,他们不是要和英国人打。奥地利军方还没有那么头铁,英国皇家海军还是很有震慑力的。
  
  请战的目标,自然是尚未瓜分的无主之地。既然是凭拳头抢,奥地利军方也不甘人后。
  
  弗朗茨若无其事的说“军方的作战计划都在这里,基本上所有的无主之地,都在这些计划中了。
  
  要是有漏网的,那也是超过我们能力范围,拿不到的,现在你们就从中选一个吧!”
  
  闹得沸沸扬扬的殖民地瓜分运动,在这里就仿佛变成了儿戏,看不出弗朗茨有半分重视。
  
  殖民大臣斯蒂芬“首先,我们可以排除波斯。英国人在这里经营日久,还有印度做依托,作为后来者我们很难和他们竞争。
  
  其次,中南半岛也可以排除,英法普势力云集,形势错综复杂。
  
  对了,根据我们收到的情报,英法竞争的非常激烈,普鲁士人就快要被挤出来了。我们要是加入进去,估计也是同样的命运。
  
  现在比较适合扩张的,只剩下东非和南美了。
  
  南美各国已经独立,并且获得了欧洲世界的承认。对他们动手,容易引起欧洲小国的恐慌,这对我们的国际形象伤害太大。
  
  相对而言,向东非扩张更加容易。英国人要对埃塞俄比亚动手,我们也可以分一杯羹,比如说占领非洲之角(索马里半岛)。”
  
  听到“非洲之角”,弗朗茨的第一反应就是“鸡肋”。
  
  索马里半岛有什么?
  
  答案海盗!
  
  这就是索马里给弗朗茨留下的印象,不对还有“穷”。资源、矿产或许有,但绝对不多,要不然弗朗茨不会印象全无。
  
  唯一的价值大概是战略意义“重大”,这个重大也要看情况,就比如说现在,索马里半岛的战略价值就发挥不出来。
  
  看似处在苏伊士运河的必经之路,然而英国人卡在前面了。
  
  奥地利已经拥有阿拉伯半岛了,海军又无力和皇家海军争锋,索马里半岛的战略价值在维也纳政府手中大打折扣。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从前的国际形势来看,东非地区是最适合我们殖民的地区。除了英法外,就没有别的竞争对手了。
  
  法国人的目标是苏丹地区,势力还没有延伸过来,不会和我们争夺索马里半岛。
  
  伦敦政府虽然重视东非地区,但他们能够在非洲大陆投入的实力有限,在发动埃塞俄比亚战争的同时,已经无力和我们争夺索马里半岛。
  
  唯一可惜的是索马里半岛经济价值太低,能够给我们带来的利益非常有限。”
  
  东非地区英法奥三国势力纵横交错,明显是三大国的自留地,自然不会有哪个国家不开眼,傻乎乎的跑过来抢地盘。
  
  参与的人少,竞争自然也小。遗憾的是利益也少,如果不是因为苏伊士运河开通,估计英国人看都不会看埃塞俄比亚一眼。
  
  弗朗茨点了点头“那就索马里半岛好了。就算是没有任何经济价值,能够压制英国人的扩张,战略上的收益也足够收回成本了。”
  
  本身期待值就不高,自然谈不上失望。这个世界已经瓜分殆尽,剩下的都是边角料,不亏本就算是不错了。
  
  ……
  
  奥地利动了,别的国家也没有闲着。新的合纵连横就此展开,至于巴黎会议已经沦为了笑话。
  
  或许等最后一轮殖民瓜分结束后,巴黎或许能谈出成果来。没有宣布会议提前结束,那都是英国人外交工作做得好。
  
  伦敦政府也是要面子的,巴黎会议是英国人号召下召开的,要是因为他们毁约而结束,不列颠的面子就彻底没了。
  
  即便是自欺欺人,这块遮羞布还是要保留的。只不过各国政府都不在重视了,代表团纷纷回国,留下继续谈判的,都是常驻巴黎的外交人员。
  
  ……
  
  维也纳大学城,奥地利最大的教育基地。这里汇聚了大大小小三十余家高校,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教育体系。
  
  时至今日,奥地利高校的影响力也不在局限于本土。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让这里充满了国际化气息。
  
  这个年代,想要在奥地利留学可不简单。不光要成绩优异,还要支付高昂的学费,并且有名额限制。
  
  教育部有明确规定,大学招收留学生数量,不得超过招生总人数的百分之四。
  
  奥地利大学每年的招生人数一般在5人之间,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招生人数最多的高校,也不会超过15人。
  
  这意味着每所高校每年接收的留学生人数都不会超过60人,看起来似乎也不少了,毕竟奥地利还有上百所大学。
  
  实际上,这只是理想数字,留学生名额,大半都被来自德意志联邦和普鲁士王国的学生占据了。
  
  两者分别占据了总人数的43和29,紧随其后的是瑞士联邦,占据了总人数的5,剩下的才是其他国家瓜分的。
  
  比例这么悬殊,不是说这三国教育质量多高,完全是因为文化相同,留学签证容易办,再加上维也纳政府给他们提供了助学贷款。
  
  这个年代,各国奉行的都是精英化教育,大学根本就不是普通人有资格触摸的。
  
  留学生就更不用说了,自家的教育资源都不够分,何况是给外人呢?
  
  几乎所有的留学生,都必须要缴纳高昂的学费。以维也纳大学为例,外来留学生按专业每年要支付2神盾不等的学费。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字,要知道奥地利的人均年收入还不足70神盾,普通人一辈子的收入,还不够支付大学一年的学费。
  
  当然,这只是对外。内部招生学费就要亲民的多了,通常在5神盾之间,还有助学贷款可以申请。
  
  只要考上大学,费用完全不是问题。部分稀缺专业,政府还负责提供学费。
  
  不光是奥地利对外招收留学生少,别的国家也差不多。就算是招收留学生,也大都是招收欧洲留学生,很少招收海外的留学生。
  
  后世感觉这个年代留学生多,实际上是一种错觉。所谓的留学生,确实出去留学了,有没有学到东西就很难说了。
  
  学校也分三六九等,真正的高校招收留学生数量少,但是下面的野鸡大学就没有了名额限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