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舟行诸天 > 第679章 风入朝堂

第679章 风入朝堂

第679章 风入朝堂 (第1/2页)

皇城内,文渊阁中,这是天下中枢,大周帝国四京十八省的大政就在这边决定,能在这里的人每个都是人精,一个眼神,神色的小小变化,每个人都会分析判断。
  
  孝德皇帝居中而坐,身后的心腹太监戴权想木塑一样低头站立,仿佛从不存在似的。
  
  而在下面,则站着义忠亲王、忠怡亲王、忠顺亲王三位王爷,以及内阁、尚书、都察院等诸位大佬。
  
  大家都在为国家大政方针进行商议。
  
  “厄罗斯东方总督科罗廖夫率兵攻打我西北准格尔地区,当地守军大将岳麒麟正在奋勇抵抗,相信不日必会有捷报传来。”
  
  “大轮明王和金轮法王不和,请朝廷予以调停。”
  
  “黑辽叶赫那拉部有不稳迹象……”
  
  “赣省发生地震……”
  
  “海河水利工程已经开工……”
  
  随着各位尚书将军国大事一一奏明,孝德帝和三王、五阁老对于这些大事一一商议,做出决定,说的差不多的时候,孝德帝有手指轻轻弹了一下桌面,文渊阁当中立刻安静下来。
  
  孝德帝看向户部尚书马桓,开口询问道:
  
  “库中钱粮可充裕?”
  
  问及这个,也是大学士的户部尚书马桓朗声答道:
  
  “按照陛下吩咐,处理完这些大事之后,库中存银尚有四百万两,这都是陛下圣明,国库从此无忧!!”
  
  “很好。”
  
  孝德帝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毕竟国库充盈,的的确确是他这个天子的功劳。
  
  要知道太上皇退位之时,国库中有一百多万两的亏空呢。
  
  幸亏他手中有能臣,短短几个月,便让国库充盈,只怕古往今来的皇帝,也没几个能比得上的。
  
  想到这里,他心情更好,于是开口问道:“今日大事已经商议完毕,诸位爱卿还有其他什么事吗?”
  
  都察院左都御史徐本出列道:“陛下,都察院、翰林院、国子监等处的言官们的奏疏这几曰都已经递到了文渊阁,不知道陛下圣意如何?”
  
  孝德帝脸上的笑意突然间淡了,冷冰冰的说道:
  
  “不知道徐爱卿为何如此的确定,你怎么知道这些奏疏没有被朕打回去了呢?”
  
  徐本神色一窒,奏疏按照规矩是要递到通政司,然后通政司转给文渊阁,经过审核之后才会到皇帝手中,很多时候不重要的奏折有阁臣直接批复,天子未必能看到。
  
  毕竟天下事何其众多,皇帝只需关注大事,微末细节的消失自然有阁臣和内阁行走批示即可。
  
  都御史徐本此次却好像能知道这些奏疏都到了天子手中,开口直接询问,却被孝德帝抓住了话柄。
  
  “陛下,徐大人本就是总领监察言官,有此一问也是职分所在,些许口误,陛下宽宏大量,放过就是了!”
  
  徐本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应该跪下认罪的窘迫时候,义忠亲王淡然的给他解了围。
  
  他义忠亲王不但是太上皇委派的“制衡之王”,本身还掌管吏部,说话分量很大,尽管孝德帝威权日盛,但是还是得给义忠亲王几分颜面。
  
  孝德帝扫了徐本一眼,语气十分平淡说道:
  
  “朕每日收到的言官奏疏多如牛毛,尽是吹毛求疵之事,徐爱卿说的是哪件?”
  
  皇帝这么一问,哪个大臣敢顺杆回答?
  
  岂不是直接坐实了自己吹毛求疵的名声?
  
  “徐大人,你身为监察言官的总领,所奏何事你想必知道的最多,直言便是!”
  
  这会打圆场的是忠顺亲王。
  
  他是皇帝一母同胞,面子自然比其他两王大一些。
  
  徐本稍微整理了下,朗声开口说道:“扬州是江淮重镇,乃是漕运枢纽,粮秣辎重汇集之地,更是天下盐运中心,朝廷在扬州设置官署就为了严惩不法,督促转运输送,舍利盐运衙门,则是为了管理盐务,如今扬州都转盐运使司副使林如海却肆意妄为,纵子行凶,横行不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