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杀破唐 > 第461章 万事开头难

第461章 万事开头难

第461章 万事开头难 (第1/2页)

上一章:第460章崛起的征兆下一章:第462章新的一天
  
  还在郑州做刺史的时候,李茂就把安东幕府成员和家眷送到了辽东,陆地遥远,镇州战事又时断时续,并不安全,在郑孝章的建议下,
  
  这中间就出了一点小意外,家眷路过郓州时,齐嫣母子突发疾病,被苏卿留下养病,苏樱怀孕显怀不堪长途跋涉之苦,只得留在郓州由苏卿照顾,苏卿本想把兰儿也留下,却被她半夜翻墙走了。
  
  众人渡海来到卑沙城,与桑容会合,一面休整,一面四处打听李茂的消息。到李茂遣人往卑沙城送信时,两下分别已经有七八个月之久。
  
  虽然如此得知李茂来到辽东,站稳了脚,众人还是立即打点行装准备出发,不巧芩娘此刻又感风寒病倒了,经桑容夫妇苦劝,留在了卑沙城养病。
  
  幕府从郑州出发时尚有千余人,至此不足两百,李茂望着从船上跳下来的黑瘦黑瘦的兰儿,震惊之余,不觉双眼发涩。
  
  这年第一场大雪降临前,辽东经略使府竣工投入使用,府邸分军政两院,占地两百亩,房屋数百间,却因条件有限,时间又短,难免显得粗糙。
  
  幕府人选早已定好,除了金道安、郑孝章、文书丞、诲洛可、毛太公、祝九等人职务有所调整外,其余基本上遵循原来的架构,为示对奚王的敬重,金道安将副使一职拱手相让,自己出任都知兵马使,又从毛太公手里接过总训练使的实职。
  
  如李茂先前所预料的,散居在辽东森林草原上的奚人在得知他们的王到了辽东后,纷纷来投,他们不解经略副使是什么官,只知道这个官很大,在东高镇很受器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于是心悦诚服。
  
  奚人拖家带口来投,赶着牛羊,驮着粮食及日用品,规模十分浩大。文书丞建议立即对所有来投人员进行登记造册,李茂没有同意,只是建议按照奚人固有习俗进行编户,每十人一伙,百人一户,千人一族,由他们自行推举伙长、百户长、千族长实行自治。
  
  清点人数,短短两个月内竟有八千奚人来投,而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文书丞忧心忡忡,建议李茂将人安置在河西,不与汉民混居。李茂道:“他们是第一拨来投奔我们的人,若是别处安置,恐冷了归附者的心。最新章节全文阅读hua你的意思我明白,也的确不宜安置在镇子里,那样太拥挤,而且生活习俗不同,容易产生矛盾。”
  
  李茂想了想,无言起身,到了院子里才对文书丞说:“我们俩一起出去看看。”
  
  二人飞马来到东高镇东南、东高山南麓的一块林间平地,有小河流经此地,蜿蜒向西经由东高镇南夹城城墙下注入辽河。
  
  李茂纵马跑了一圈,对文书丞说道:“就把他们安置在这。你看如何”
  
  文书丞道:“好啊,这里是上风上水,他们肯定没意见,怕是镇子里的人不愿意。”
  
  李茂道:“春夏东北风,让城里人闻闻乡下人的腥膻味儿,秋冬刮西北风,再请乡下人闻闻城里人的洗脚水味儿,这叫休戚与共,谁也没吃亏谁也没占便宜。”
  
  二人沿着那条山溪向辽河方向走,登上一处高坡,李茂用马鞭一指:“就在那个坡下建一座市场,用于各族贸易使用,修一条路到奚人部落,奚家军、东高镇、市场,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将来筑堡驻军,互为犄角,便于防御。”
  
  文书丞赞同李茂的主张,回去便与诲洛可商议,诲洛可的意思是把族人安置到河西,李茂不是说过嘛,将来要把东高镇一分为二,夹河建两座城,一座东州,一座高州。东州自然是在河之东,以现在的东高镇为基础扩建,规划中的河西高州现在还是片森林滩涂,渺无人烟。诲洛可决心带着族人过河去,披荆斩棘,为高州城建打下基础。
  
  奚王骨子里还是想**出去的,文书丞一眼看穿了诲洛可心里的这点花花肠子,先用一顶团结的帽子将诲洛可的口封住,再邀请奚人部落的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老个公选出来的族长、百户长们到东高山南麓查看地形。
  
  到河对岸安营扎寨固然**,但没有了汉人军队的庇护,多数奚人还是感到担忧,他们在辽东吃的苦头够多了,如今好不容易有了依靠,为何还要到河对面去
  
  而且汉人给他们安排的定居点自然地理条件优越,距离东高镇又近,战时可以互相支援,平日亦可互通有无,实在是在辽东这个荒蛮之地落脚的不二之选。
  
  多数奚人倾向于在东高山南麓定居,诲洛可虽然是王,但他这个王本是个落魄之王,威望不高,远没有达到一言九鼎的地步,见众意难违,也就没有再坚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