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第三百七十二章 投其所好

第三百七十二章 投其所好

第三百七十二章 投其所好 (第1/2页)

胡安国因母亲意外去世,远在成都府任职的他,急匆匆的回到家乡,待他抵达时,母亲已经过世。身为家中唯一的男丁,父亲也早早去世,母亲也走了,独留下他一人。
  
  回乡奔丧的胡安国在家中守孝两年,第三年宋徽宗便传下圣旨让他离家会京赴任。有感于母亲病逝,自己常年在外,尚未尽孝道,故而胡安国思前想后决定不愿入朝为官。
  
  宋徽宗见胡安国乃是孝子,便准许他留在衡阳任职,然他仍然不予接受,依然称病拒不赴任,辞官之心昭然若揭。但是,宋徽宗期盼胡安国出山相助于自己,屡次传下圣旨,他仍然不予理会。
  
  “这个胡匹夫,当真不识好歹!”赵佶见胡安国屡次不愿答应做官,气得破口大骂:“说什么武夷先生,朕看是武夷老匹夫才是,要是再不答允,朕便斩了他,看他如何恃才自傲!”
  
  “皇兄且息怒!”赵似见兄长怒气冲冲,也觉得胡安国做的有些过分,不过他倒是有些理解。
  
  毕竟,大宋局势不稳,党派之争,又有外敌为患,还有皇兄的不作为,奸佞当道等等,这让胡安国离京回乡倒也说得过去。此外,胡安国乃是回乡奔丧,情有可原。
  
  偏偏胡安国回乡之后,不愿意回来了,一心留在家中自给自足,不愿意入朝为官。虽说胡安国有治国之才,如此婉拒圣上的眷顾,岂不让人认为他恃才自傲,当真是‘刘备借荆州,一去不回头’。
  
  当初,胡安国因母亲去世的消息,匆忙请辞;那个时候赵似便提醒过兄长,让他小心。但是,赵佶不以为然,没想到今日一语成真。毕竟,胡安国一心研读《春秋》,赵似是知道的,故而出言提醒。
  
  现在胡安国想必不愿回来,留在故里,也是为了此事。虽然赵似能够理解他的想法,不过在国事家事面前,当以国事为重,心里不免有些生气。但是,没有赵佶如此气恼便是。
  
  “你说这个胡匹夫到底是怎么想的?朕三番两次传旨让他入京任职,偏偏他不乐意。若不是念及确有真才实学,怕是朕早早将他杀之,以儆效尤。大宋自开国以来,尚未有人如此做!”
  
  “皇兄切莫生气,气恼了身子不值得!”赵似微微一笑,道:“说起这个胡安国,我倒是与他有几分交情。他自幼拜在名师之下,志向远比其他人要高出很多,不为做官,只为做自己的事情。”
  
  “十三弟,你是如何知道的?”赵佶想起胡安国心里就一阵不舒服,纳闷地望着赵似。
  
  “皇兄,你看太小觑弟弟了!”赵似哈哈一笑,道:“此人的才学,我也是从他人处得之,便亲自拜会,没想到一来二去倒也是见得真切。另外,我家那个小子也曾在他那里学习过,不过他并未收下为弟子,只是教了一段时间便离开了太学院,被皇兄调任湖北去了。”
  
  “不如这样,我暗中前去探查一下情况,待摸清楚了他到底如何想,再作打算。如果真的不愿意做官,依然是有大事的话,那不如就这样算了,不必强求于人,再说了他在文人心中的地位颇重,又是太学博士,太学院中大多学生都是他的学生,要是真的逼急了,怕是不好收场。”
  
  赵似微微一笑,道:“皇兄,你且看如何?”
  
  “唉!……只能如此行事了!”
  
  赵佶失望了叹了一口气,他真心希望胡安国能够出来相助于自己,奈何人家就是不愿意。如果真的逼急了,怕是得不偿失,要不然早就下旨处死了,哪怕再气恼都未曾有过任何过激行为。
  
  于是,赵似与王管家二人悄悄地来到胡安国处。但是,赵似‘已死’不能出面,一切都由王管家出面处理。
  
  赵似思前想后,决定留在当地镇上,开了一家小店,又乔装打扮一下,伪装成老板,王管家则成为店小二。虽说胡安国是文人,但是他有一个爱好,那便是饮酒,只要是好酒皆可一醉方休。
  
  这也是赵似与之交往过程中得知的,故而赵似投其所好,在当地开了一家酒坊,因为他卖得酒水与众不同,又爽口且尽头足,很快便在当地传扬开来,渐渐地打出名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