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秦朝那些事儿 > 八十九 焚书案

八十九 焚书案

八十九 焚书案 (第2/2页)

李斯对大儒集团的定性已经相当严重,但他还没有过瘾,继续落井下石:“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李斯同志的情绪明显很激动,语气越来越重,话也越来越毒。他说古时候天下混乱,诸侯制度没有固定的标准,读书人喜欢大放厥词,影响君主治理国家。现在始皇帝统一天下,制定了黑白分明的政策。如果那些自以为是的专家学者再像以前非议朝政,借批评皇帝提高自己的声誉,借独特的言行标榜自己的高明,就是别有用心。他还在最后撂下狠话,总是率领门生批评政府,会影响始皇帝的威信,造成党徒勾结的现象。
  
  历来最受君主忌讳的就是结党私营,李斯这样形容儒家,已经在使坏,是要致其于死地。他之所以反应如此强烈,有两条原因。
  
  一,李斯出自法家,本身就和儒家在争夺显学的道路上碰撞的头破血流。道不同不相为谋,对立是必然的。
  
  二,始皇帝对儒家和方士越来越重视,这让身处高位的李斯感到了威胁,所以才不顾形象的进行打压。
  
  怎样消除文化体系差异带来的负面影响?李斯给始皇帝出了个主意,进行思想管制。
  
  一,把秦朝以外的史书通通烧掉,不是国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任何人不得私藏《诗》、《书》和百家典籍。政策由各级地方官员亲自执行,把搜出的书简全部焚毁。
  
  二,凡是两个人以上讨论诗书和时政的,论罪当斩。而且死后不得埋葬,要把尸体丢弃在大街上警醒世人。
  
  三,禁止包庇罪犯,明知道犯罪嫌疑人的不轨行为,却不上报,以同案罪论处。
  
  四,接到焚书令后三十天内不执行者,判处劳教四年,发配北疆修筑长城。
  
  始皇帝对李斯过分依赖,对他的话更是深信不疑,他下令颁诏,即日起开始焚书。因为李斯的私欲,秦国始乱方治的社会重新混乱,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安定繁荣。
  
  经验主义的错误,危害太大。始皇帝受惠于专制统治,使秦国迅速成长,国力增强,他便以为治病必须用猛药。当他发现国家内部出现不同意见,需要重新整合的时候,就盲目的采取急政,想马上扭转困局。
  
  殊不知乱世才用重典,治世应该舒缓。用猛药是死马当活马医,若是伤风感冒却吃泻药去火,不但于病情无益,反而伤身害己。
  
  始皇帝妄称圣君,被李斯阿其意,顺其志,揣摩他的心思,将他玩弄于鼓掌之间。他被人卖了,还要帮着数钱,送给李斯一世富贵,飞黄腾达。用禁人言的办法消除抨击时政之音,始皇帝把李斯的诡诈变成自己的天真,是可爱还是可笑?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待到唐代,言论自由之风盛行,章碣赶时髦,写诗把始皇帝好好讽刺一番。刘邦和项羽这两个土匪,因为没有书读,文化层次太低,不足以成就大事,只能接替始皇帝,勉强当当皇帝。
  
  刘邦、项羽毁掉大秦江山,始皇帝已经够窝囊了,从小诵读诗书的他,还要被嘲笑不如两个“文盲”有本事。何况他还是替李斯背黑锅,你说气人不气人?
  
  不过,始皇帝可顾不上和章碣这小辈发火,他正向李斯学习,憋歪点子,给儒生下套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