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秦朝那些事儿 > 八十八 不取南方誓不休

八十八 不取南方誓不休

八十八 不取南方誓不休 (第1/2页)

蒙恬大败匈奴骑兵,再次见证了秦军英勇无敌的作战能力,驱除鞑虏的功绩,编织出秦朝形势大好的假象。
  
  这样的大胜,却无法让始皇帝高兴起来。
  
  庞大的大秦皇朝,运营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麻烦,百越就是其中之一。始皇帝好大喜功的缺点,把帝国拖入战争的泥潭,甚至毁灭的边缘。
  
  仔细追溯起来,我们还要从王翦灭楚说起。楚王负刍被俘后,王翦收服荆江南地,抓住了当地的越族首领,宣告南方大定,随即班师回朝。
  
  王翦此举有点糊弄始皇帝的意思,包括两广、福建、海南在内的大半个南方,都还没有划归在秦朝版图之内,革命尚未成功,他已经不想努力。
  
  人一旦取得成绩,难免会有些惰性,我们完全可以理解王翦的心理,不过,他对此显然有着自己的解释。
  
  一,百越之地贫瘠,人烟稀少,物产也不丰富,基本上属于穷山恶水。既然没有剥削的潜力,劳师远征有点不值。
  
  二,百越之地族群众多,居所分散,很多地方还维持着原始氏族社会的生活模式,对秦朝没有太大的威胁。
  
  王翦的分析也是从实际出发,本着为秦国百姓负责的态度,也应该将南征百越的进度放缓。当时燕、齐都还没有被灭,如果两线开战,对秦国来说负累太深。
  
  作为始皇帝,他考虑问题的方式跟王翦不同,他要的是建立不朽的功业,成为后世无法逾越的高峰。在他的帝国里,所有人都应该义无反顾的为他服务。
  
  公元前219年,始皇帝下令屠睢率领五十万大军南下攻击百越。不义之师伐艰险之地,秦军在岭南吃尽了苦头。起用籍籍无名的屠睢,是始皇帝的魄力,也是他的失策,所托非人啊。
  
  史书中关于这场战争的记载,有这么一句话:“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领,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
  
  始皇帝可谓劳师动众,五十万大军,兵分五路,带着必胜的信念南征,势不可挡。可是秦军中有一处极不协调的地方,我们看看屠睢的官衔,仅仅是个校尉?
  
  屠睢充其量是秦朝的中下级将领,能统领五十万大军出征,算是史无前例。对于这个任命,始皇帝也很无奈。伐百越本来就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秦朝的名将们是打死也不会去的。
  
  另外,南征对统帅的要求很高,既要熟悉南方的风土人情、地理形势,又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否则无法忍受南方的瘴疠之苦。始皇帝选来选取,挑中了屠睢,他本身是南方人,对百越有一定的了解,又随王翦参加过灭楚之战,有一定的作战经验,既然山中无老虎,只好猴子称大王。
  
  南征工作在屠睢的带领下,还是取得过一定的成效。毕竟发兵五十万众,就算没人指挥,打两场胜仗也不是什么难事。在战争开始阶段,屠睢依靠秦军人数的优势,一路势如破竹,攻占了东瓯和闽越,将两地合设为闽中郡。
  
  刚刚取得一点成绩,屠睢便骄傲起来,他放任南方珠江流域的大片土地不去征伐,却开始向始皇帝邀功请赏:吾皇万岁,下官感激您的器重,不敢有负重托,在南疆兢兢业业、奋发拼搏,如今工作进展显著,已经攻至五岭,平定南方指日可待,请圣上静候佳音。
  
  态度决定一切,屠睢南征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战场的形势也跟着逆转,出现了他始料未及的事情。
  
  一,秦军攻打百越是以占领土地为目的,随着战争的深入,每攻下一处,屠睢都要派兵驻守当地,组织行政机构。战线被迫拉长,秦军人数逐渐分散,这给后来的败亡埋下隐患。
  
  二,岭南森林密布,自然环境恶劣。秦军士兵多数来自北方,由于屠睢的急功冒进,他们没有时间适应南方的气候,或多或少都出现水土不服的状况,甚至有瘟疫的情况发生,直接影响了秦军的战斗力。
  
  三,百越基本上属于蛮荒之地,丛林茂密,没有人工道路,秦军的粮草、军用物资补给线单一,根本无法保证五十万大军的吃饭问题,饥饿成为困扰秦军的最大敌人,严重影响部队的战斗意志。
  
  让屠睢焦头烂额的还远远不止这些,百越军队经过总结,知道和秦军硬拼无法占到便宜,于是改变进攻策略,专搞突袭和暗杀。他们白天隐匿起来,晚上才出来活动,利用熟悉山林地形的优势,猎捕熟睡中的秦军将士,使秦军宿兵无用之地,可进而不可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