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秦朝那些事儿 > 五十七 赵国回光返照(3)

五十七 赵国回光返照(3)

五十七 赵国回光返照(3) (第2/2页)

李牧重新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敌我的情势发生了逆转,桓齮调动赵军的计划落空,反而被李牧牵制。
  
  李牧的能力当然不仅于解肥下之围,他也有样学样的在秦军返回的途中设下埋伏。桓齮刚刚带队渡过漳水,左方、右右、前方都出现了骁勇的赵国骑兵。秦军背靠漳水,连布置阵型的空间都没有,一个个拥挤在河岸上,成为了赵军冲锋的活靶子。
  
  赵国这些年来被秦国压抑的愤恨都爆发了出来,李牧手下的赵国边兵状如疯狂,他们高喊着“大刀向秦国人的头上砍去”,奋勇争先的冲向秦军,手起刀落,把没缓过神的秦军杀的溃不成军。
  
  桓齮败了,与李牧无关,他是败给了自己。一个优秀的将领在战场上应该心无旁骛,他却总背负着权势地位的负担。赵国打出了一次漂亮的歼灭战,十万秦军被杀的片甲不留。
  
  桓齮在亲兵的拼死保护下侥幸突围,却再也回不去秦国。秦国法苛令严,对败军之将的处罚惨无人道,桓齮又使全军尽覆,更是死无可赦。为了活命,他隐姓埋名,逃亡燕国。
  
  秦军战败的消息很快传遍战国,人们感慨于李牧的善战,也让始皇帝丢尽了脸面。桓齮畏罪潜逃,让始皇帝无处发泄,只能迁怒于桓齮的家人,戮尽其父母亲族。桓齮也因为千金的悬赏金额,仅次于嫪毐位列战国通缉榜第二位。
  
  桓齮的故事并没有因此而终结,逃亡燕国是他的不幸。在将要发生的中国第一刺杀案里,他还要扮演最重要的角色,这是历史赋予他的使命,让我们屏息期待。
  
  战争就是这样,有人伤心,就有人高兴。歼秦十万之众,这是赵国前所未有的胜利,李牧乘机收复了漳水西岸不少的失地。肥下之战的意义远高于此,它给六国抗秦树立了典范,成为六国抗秦的信心来源。
  
  李牧因为这样的功绩,被赵王迁授予“武安君”的光荣称号,“武安”者,武力安抚天下也,这是对李牧的评价也是期许。赵国的胜利究竟对战国局势有什么样的影响?能不能改变六国的被动局面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