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之朔风疾 > 第243节河套(三)

第243节河套(三)

第243节河套(三) (第1/2页)

正月十五过后,那木儿带丰州慰问团趁着雪小回去了,神水滩大营也忙碌起来——自大明裁撤察罕脑儿卫后,鄂尔多斯已有两百多年无人耕作,水利、耕地完全没有,今年春耕肯定不轻松,而鄂尔多斯的工商发展也是迫在眉睫,一切都要从头干起。这时,农牧司同知杨大志、军械司同知刘计平、铳炮所主事石老六、东胜铁厂大掌柜陈得才赶到神水滩,杜宏泰找李榆、巴图一商量,趁着来了这几位行家,召开了也许是鄂尔多斯历史上首次农牧工商筹划会议。
  
  会议一开始,杨大志就首先提醒:“我带来了二十部镜面犁、五十石种子和两百只种羊,农牧司目前只拿得出这点东西,其他的你们自己想办法吧,可别饿极了,把种子和羊吃啦!”
  
  “军械司和东胜铁厂凑了一千件农具,这次也带来了。”刘计平说着看了一眼陈得才。
  
  杜宏泰点点头,感激地答道:“这已经很不错了,这个冬天我们也没闲着,王老大人一直在筹划开春后要干的事,工匠们也早就召集到一起打造器物,穷日子过惯了,总能想出活命的办法。”
  
  “王老大人,您看还需要什么,我东胜卫也可以想些办法。”巴图关切地问道,这位老人话不多,议事时还常打瞌睡,但做起实事却精神头十足,这种做派与大多数明国官吏截然不同,巴图和李榆都非常尊重这位老爷爷。
  
  “今年可能有旱情,土地一解冻就必须动手,”王徵挥挥手,身边的诺敏在地上展开了一张地图,众人围拢过来,王徵指着地图继续说道,“套内土地肥沃,也不缺水源,缺的是水利,老夫画了这张水利筹划图,打算在黄河边至少架一百部水车,再大量挖水渠,把河水引到田间地头,另外还要动员人力打井、修水库,今年拼出老命兴修水利,打造器物的作坊已经建起来了,煤铁、木材这里都有,但还需要大量的工匠,铁匠、木匠、打井匠都要。”
  
  “东胜卫也缺工匠,这样吧,春耕之后我派些人过来,但只能算借给你们用,入秋前得把人还给我。”巴图挠着头说道。
  
  “大统领府也会派一些工匠来,但粮食怎么办?你们有四万多人,而且人口肯定还会增加,十万石粮也不够,塞外土地不宜开垦,产量也不高,通常是广种薄收,这也同样需要大量人力啊!”杨大志担心地说。
  
  “没有水开垦再多的土地也没用,大明察罕脑儿卫失败的经验告诉我们,图省事烧荒种田绝非长久之计,想在河套站住脚必须要有水利,”王徵指着地图,语气坚定地答道“庄家能种多少算多少,我们大量种土豆,只要能填肚子就行,从开春一直干到入冬,拼个两三年就缓过劲了,这片土地有水利养活二三十万人不成问题。”
  
  众人对着地图沉思,过了好一会儿,李榆开口说道:“粮食还是不能少的,不能让大伙饿着肚子干活,我可以让大统领府支援一部分,但绝不会多,延绥也同样缺粮,大家还要想些其他办法,否则我们有可能被逼得退回去。”
  
  “汉民,情况没那么糟,我们手里还有盐池、碱池可以煮盐制碱,关内的盐官答应合作了,只要给够好处,这帮家伙一定能把南方的粮食运过来。”大老王显得一脸自信。
  
  石老六捅了一下刘计平,出主意说道:“大统领,硫、硝也是好东西,我这次来就是打算在这儿设厂采集硫、硝,除了我们自己配火药用,还可以偷偷卖些给金国,能换不少钱呢!”
  
  “你们竟敢私货建夷?……算了,老夫就当没听见。”王徵腾地站起来,但随后摆摆手又坐下了——说到底,还是得先考虑生存,其他事说了也没用。
  
  “大统领,王老大人精通西学,我奉命前来请王老大人协助在河西兴建铁厂,并且筑坝蓄水修建水轮机,”铁匠出身的刘计平平时话很少,这时起身向李榆禀告——军械司的研制重点是小型轻便、射速快的佛郎机行营炮,但对金国铸成红夷大炮的事也耿耿于怀,见过大炮的图里琛还说,金国的炮管采用铁体铜芯,王天相、刘计平明白,金国肯定从遵化、永平掳走了一批工匠,其铸炮水平才会如此进步神速,两人是北直隶的名手,当然不甘心落后于同行,要求扩建军械司的小铁厂,可惜大统领府缺钱,一直未能如愿。这次大统领府下了决心要建“第二家园”,特别批准军械局在鄂尔多斯建铁厂、火药厂,正巧孙庭耀也一心要染指鄂尔多斯,于是军械局和东胜铁厂合伙了。
  
  “大统领,我们东家从老家来信了,一定要建最大最好的铁厂,王老大人是我们东家的同乡,又通晓泰西矿冶、水利之法,想请他老人家造铁炉、水轮,花多少钱也在所不惜。”孙庭耀的铁厂掌柜陈得才操着一口南方口音说道。
  
  李榆见到这个皮肤黝黑的小个子就想笑,指了指杜宏泰、王徵说道:“我没有意见,不过他们是这儿的地主,你们到这儿经商就和他们谈。”
  
  “还有个事,我们也缺工匠啊,关内工匠有口饭吃就不愿意出关,我们想在这儿收些徒弟,大统领,给我们些识文断字的孩子吧。”陈得才又说道。
  
  李榆眼睛望向诺敏,他一直在做教谕,应该有些主意,诺敏起身说道:“我们在千户所都设有学堂,还向每个百户所也派了教谕,这几年教出不少识文断字的孩子,学门手艺对孩子们是好事,这事我看能行。大统领,我多说几句,丰州人不喜欢明国那一套,学堂里教的课本也是按高一志神父的《幼童教谕》、《西学齐家》、《西学修身》和《西学治平》编写的,丰州书院的先生因此不喜欢我们的孩子,至今才收了几十个弟子,可我觉得理学当不了饭吃,我们的书院还是应当教些经世致用的东西。”
  
  李榆想了想说道:“这样吧,趁着高神父也在这儿,你和他老人家仔细再商量一下,写个章程报到大统领府。”
  
  巴图马上补充一句:“章程还要写上,大统领和我表示附议。”
  
  事情商议差不多了,李榆向杜宏泰打了个招呼,提前离开了大帐——自己不懂的事少插手,这是他的一贯作风,巴图随后也跟着出来,两人信步走在雪地上聊起来。
  
  “榆子,刘之纶是你的师傅,我们当然欢迎他来丰州,可是他不该作为明国巡抚来,有了这个开头,朝廷还会塞进来更多的官员,他们不值得信任,丰州挣扎到今天不容易,不能毁在他们手里。”巴图带着点情绪说道。
  
  “你让我怎么拒绝?我们有本钱和明国翻脸吗?”李榆反问道,低头走了几步后又狠狠地说道,“我不怕朝廷派官,刀子握在我手里,谁敢在我的地盘胡作非为,我就敢砍他的脑袋,到时候明国皇帝也救不了他的命。”
  
  前面传来阵阵欢笑声,一群年轻人在雪地上打闹成一团,哈达里拉着乌娅正向这边跑来,李察哥、李暄等人嬉笑着在后面追赶,还不断把雪球扔向他们。
  
  “把你的乌娅嫁给哈达里吧,这小子也该成个家了。”李榆微笑着向巴图请求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