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 第七百三十五章 得水稻者得天下

第七百三十五章 得水稻者得天下

第七百三十五章 得水稻者得天下 (第2/2页)

可以说,长江流域水稻的种植推广,有效地解决了小麦引发的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不足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频繁的土地兼并、人地矛盾,使得中华文明能够得以更好的延续。
  
  此消彼长之下,从宋代开始,中国古代王朝的经济重心便正式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与小麦农业一同衰落的中华文明也在水稻农业中重获生机。
  
  也正是因为文明的中心从北方的小麦产区向南方的水稻产区转移,位于关中平原的长安城从此失去了成为中国首都的机会。
  
  即使是宋太祖赵匡胤以武定国,开创了一个王朝,也无法逆转这股经济文化中心转移的历史大势。
  
  定都长安城,对于宋太祖赵匡胤注定只会是一个不能实现的梦想。
  
  其实,唐、宋二朝面临的西北游牧民族威胁日益增大的问题,也是与小麦文明的衰落密不可分。
  
  在两汉时,从黄土高原到河西走廊,都是小麦种植区,农业文明发达。此时,在这些地区占据人口优势的是从事农耕文明的汉人。
  
  然而到了唐代,黄土高原上的土地已经地力贫瘠,粮食产量极低了。于是,昔日的良田变成了长满野草的荒地,不再适合耕种,而是更适合放牧了。
  
  自然环境的变化,造成了黄土高原至河西走廊一带的农耕文明衰退,游牧文明兴起。
  
  当地的人口结构也就慢慢地产生了变化,呈现出游牧化的趋势。最终游牧民族在这一地区占据了绝对优势。
  
  文明的变迁,使得中原农耕文明的王朝再试图管理这一区域时,就没有两汉初唐时期那样得心应手了。
  
  唐代时,西北是面临吐蕃、回纥等游牧民族的威胁,到了宋代,则是党项人在西北崛起,最终独立建立了西夏国。
  
  由于失去了西域、河西走廊和黄土高原的一部分,长安城及关中平原也由中国的腹地变成了西北边防之地。
  
  距离京兆府不远的永兴军延安府以外,就已经是西夏国的地界。
  
  西门庆一路行来,观察着沿途的村庄和农田,不时地进入村庄与当地的农人村夫交谈,了解他们的收成和税负情况。
  
  一路行来,西门庆收集到的信息逐步验证了他以前看过的关于古代中国粮食生产影响文明发展的知识和分析。
  
  似乎关中地区真的衰落了,不再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王霸之地。
  
  一路走,一路看,西门庆带着众兄弟走过高陵县、泾阳县,进入了咸阳县境内。
  
  中国古代以水之北为“阳”,山之南为“阳”。咸阳位于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咸”字意为“皆”、“都是”之意。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建都咸阳,次年自栎阳徙都咸阳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设郡县,在咸阳周边京畿要地置内史,统辖关中各县,定都咸阳。
  
  因此,咸阳城曾经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的都城。
  
  这一日,西门庆一行来到了咸阳城外的一个乡镇,只见前方围着一群人,在那里高声叫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