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硬核系统让我当大佬[七零] > 3 好同志

3 好同志

3 好同志 (第1/2页)

楼上,孟母等在门口,一见到女儿回来,就把她拽进屋,门一关,追问:“怎么样?怎么样?”
  
  孟秋装傻:“什么怎么样?”
  
  “蒋超啊!他怎么说?是不是要去跟厂长、厂长夫人说?”
  
  “妈你以前不是让我少跟他来往吗?”
  
  “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
  
  蒋超可是蒋厂长的独生子,她以前不是想着两家差距太大,人家家里估计不会答应,来往太多,不是影响不好吗?
  
  现在是什么时候?就今天相亲的那两个来看,还不如跟蒋超呢。
  
  蒋家就这么一个孩子,万一当父母的拗不过孩子呢?
  
  孟母看着小女儿的表情,估计这事没成,恨铁不成钢,戳戳她的额头:“你这丫头,是不是要气死我?”
  
  孟秋捂着额头,没说话,戳就戳吧,反正答应是不可能答应的。
  
  晚上饭桌上,家里其他人问起今天相亲的情况。孟母憋了一下午,终于能吐槽出来了,她滔滔不绝,说了个够。
  
  最后气愤地总结:“不行,都不行!”
  
  孟秋默默扒饭,等大家都吃得差不多了,放下碗筷,咳嗽了两声,举手。
  
  “其实我觉得……下乡也不是不行。”
  
  桌上静了一静。
  
  “不行!!”
  
  异口同声的两道声音,一道是孟母,另一道是孟夏。
  
  孟秋在心里叹了一口气,她就知道,肯定不行。
  
  之后的几天,孟母发动身边的全部力量,扩大范围,继续给她相亲。
  
  孟秋的拒绝被无情镇压,只得老老实实去,只不过私下里,她也打算做一些准备,下乡的准备。
  
  她选择下乡,并不是拍脑门拍出来的,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除了不想当保姆、当后妈,还有一点,她和原身毕竟不是同一个人。
  
  虽然她们同名同姓,甚至相貌年龄都有七八分相似,但所处环境以及人生经历的不同,必然导致她们具有不同的性格。
  
  这几天或许是因为孟家在为下乡的事着急,以及她努力降低存在感,孟家人才没有发现异样。可之后长久地生活在一起,万一被人发现不对劲呢?
  
  不如离开这个熟悉的圈子,哪怕过几年再回来,性情有了变化,也说得过去。
  
  再者,下乡也不代表永远留在乡下,她可是知道历史的人!
  
  孟秋:叉腰,骄傲脸jpg.
  
  现在已经是1970年了,再过六年,高考恢复,到时候就可以考回来。六年后她才二十四,正是上大学的好时候。
  
  不晚,一点儿都不晚。
  
  综合考虑,孟秋觉得比起相亲嫁人,还是下乡更适合她。
  
  不过考虑到自己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要想下乡之后过得轻松一些,就要提前做好准备。
  
  首先,最好能打听出下乡的可能地点;
  
  华国太大了,不同的地方,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当地的风俗习惯等等有很大的差异。
  
  要是知道自己会被分配到哪里,就可以找去过的人打听打听,再根据当地的情况,提前了解当地农作物种植相关知识。
  
  如果能找到一些农学书籍就更好了,书要是没有,去农技站咨询咨询也可以。
  
  体力上比不上别人,那就争取靠技术吃饭!
  
  其次,钱票不能少;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手里有钱票,在乡下万一缺什么东西,还可以再置办。
  
  再者,常用药物、基础药物都得备上;
  
  后世乡下的医疗条件和城里都有差别,更别提现在了。药物能带上的最好都带上,多多益善。
  
  最后就是高考复习资料了。
  
  她高考毕业已经两年了,高中的知识还记得一些,但还有六年呢,提前准备好高中的书籍资料,空闲的时候还可以复习复习。
  
  相当于她比别人多复习六年,占大便宜了!
  
  孟秋在心里“紧急且重要”事项上加上这四件事,目前要做的就是这些了。
  
  除了被拉去相亲,其他时候她还挺闲的,孟秋就暗暗准备起来。然后她就发现,要把这四件事完成,少不了一个前提条件——有钱。
  
  买书要钱,买药要钱,甚至打听消息也少不了钱。
  
  而原身的私房钱,她翻遍了所有角落,一共只有一块七。
  
  孟秋叹气,惆怅!
  
  所以,她还要想办法挣钱?
  
  可是在这里……怎么挣啊?
  
  孟秋想了又想,发现目前来说,以她的情况,最合理且最有可能的一个渠道就是——稿费!
  
  前提是她能够写出被报纸采纳的稿子。
  
  不管怎么说,先试试吧。不尝试,就永远不会成功。
  
  孟秋打算先买一些往期报纸回来研究研究,新的她买不起,只能去废品站淘,顺带还可以找找有没有高中相关书籍。
  
  原身虽然念完了高中,可书籍实在太少,除了课本,几乎没有其他书。
  
  家里面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连孟夏也出去了,只有她一个人在家,正好方便她行动。
  
  孟秋带上全部家底——一块七,直奔目的地,一下午,连跑三家废品站,收获颇丰。
  
  傍晚,她抱着一沓书和旧报纸,心满意足地从最后一家废品站出来。
  
  孟秋抬头看了看天空,蓝天白云,今天天气可真好。
  
  因为几乎花光了所有钱,回去的路上,孟秋不得不步行,这家废品站离机械厂家属院有些远,走路大概要一个多小时,再加上怀里的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但即便如此,也没有破坏她的好心情。
  
  孟秋抱着书,一路走走停停,很快就到了公园。穿过这个公园,再走大约十几分钟就能到机械厂。
  
  她进了公园,走了一段路,感觉身体疲惫,四肢沉重,便停下来休息。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明明她们都才十八岁,正值青春的年纪,原身的身体素质好像比她差多了,没走一会儿,就累得不行。
  
  三月春暖花开,小河水声潺潺,几只鸟飞过,落在河边的柳树上,叽叽喳喳。
  
  孟秋看着小鸟,一边捶着酸痛的胳膊,一边漫无目的地想,到了该放风筝的季节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