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文娱:在下的刀子致郁全球 > 第315章 福尔摩斯系列正式完结!!

第315章 福尔摩斯系列正式完结!!

第315章 福尔摩斯系列正式完结!! (第1/2页)

一如既往的不同!
  
  当来自九州的万千读者们津津有味的阅读起这部万众期待的大结局时,他们又看到了老贼的突破!
  
  与其余九本想必,有一个特别大的区别。
  
  就是书中有部份案子,是由福尔摩斯自己来叙述的!
  
  这种视角的转变,无疑是给书籍增添了新颖感,否则一直是同样的节奏与视角,读者们即便是再喜欢,都会习以为常。
  
  《新探案》中的案件,依旧是那般奇妙。
  
  就譬如《雷神桥难题》,死者是黄金大王的妻子,死于枪杀,黄金大王写信给福尔摩斯,寻求帮助,结果经过福尔摩斯的调查,查明了手法和案情动机。
  
  死者原来是自杀,想以自己的死,来嫁祸情敌。
  
  还有《显贵的主顾》,福尔摩斯受雇阻止一桩婚事,男方是劣迹斑斑的杀人狂,之前有很多女人都死于虐待或者谋杀,只不过这位男爵地位崇高,而福尔摩斯的任务就是阻止这桩婚事。
  
  而雇主的身份,自始至终都是神秘的。
  
  ……
  
  这些故事,很多都能够在日常生活找到其原型。
  
  而福尔摩斯的世界,福尔摩斯的探案故事,不仅仅涉及那些惊天动地的大案或是谋杀案,而是描述了很多这种生活化的故事,这就导致整部作品里,福尔摩斯的人物形象更加栩栩如生!
  
  为什么前世那么多普通人认为福尔摩斯是真实存在过的,或者是有其原型存在,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试想一下,如果福尔摩斯的故事,像是柯南那样走到哪,死到哪,不是以委托的形式,还会有这样的真实感吗?
  
  一部作品的影响力能够大到这种地步,情节只是一部分,更多的原因是人物塑造以及人物魅力。
  
  不知不觉中,诸多福尔摩斯书迷们一页又一页的翻着,只不过内心之中的不舍情绪越来越翻腾。
  
  这部神作,终于要在今日,迎来最终的完结。
  
  ……
  
  不同于以往的作品,都是在最终大结局的时候,迎来最终的高潮,给角色一个完美的结局。
  
  福尔摩斯系列作品,最后一步《新探案》并非如此,而是整理了福尔摩斯之前的探案故事,整个福尔摩斯的系列作品,并不是按照时间线来写的。
  
  严格意义上,福尔摩斯经手的最后一个案子,是《最后的致意》,当时的福尔摩斯到塞克斯研究养蜂、享受退休后的田园生活,在首相的力邀下重出江湖,花了两年之久。
  
  在米州、西州各地展开调查,最后一举歼灭了间谍集团!
  
  这个案子结束后,福尔摩斯再度退隐,之后就没有了案件。
  
  这部《新探案》的故事,是在退隐之前。
  
  ……
  
  “太精妙了……”
  
  “这种设计,估计只有老贼能写出来。”
  
  看到《新探案》最后的尾声,李璃月,小翔正太等人彻底被征服了。
  
  原因就是因为整个福尔摩斯的结构,并不是流水账式的一个案件接着一个案件,而是将案件的顺序打乱,然后用回忆录与不同视角来记录。
  
  这种结构,就如同福尔摩斯的故事情节一样,让故事的真实性更强!
  
  包括最后记述下来的一个案子,都没有调动,延长读者们的情感,要知道这是老贼一向最擅长的事情,而这一次竟然完全摒弃。
  
  要知道在很多作品的结尾,都会营造“史诗的完结感”,这是通俗的说法。
  
  专业的说法是,三要素合理性,信任感,半封闭性,这是李璃月从创作开始就遵循的原则。
  
  就譬如留下长尾效应,次级剧情外,主线情节绝不能戛然而止。
  
  要通过长尾效应,使得结局能够在读者们的想象中继续延续下去。
  
  比如《诛仙》的大结局,张小凡与陆雪琪的相望,再譬如《哈利波特》结尾的开放感。
  
  再譬如在前世,于尔根·沃尔夫在《创意写作大师课》写过,“在很多和剧本的结局中,作家们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借助巧合或凭空出现的力量来解决关键问题,而不是由主人公的行动来解决它,这让人感觉不实。”
  
  这种合理性,同样是结尾的关键。
  
  可偏偏老贼的《福尔摩斯》系列结局完全摒弃,到最后一页翻完的时候,读者们都完全没有在的感觉,而是仿佛看了福尔摩斯和华生曾经留下的日记或者是回忆录。
  
  “结束了?”
  
  “这就结束了吗?”
  
  ……
  
  读者们在合上最后一页之后,脑海中都蹦出了这样一个想法。
  
  可这种想法,并不是失落或者是失望,而是一种难言的感觉,就仿佛《福尔摩斯》的故事,就应该这样戛然而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