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藏国 > 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公共交通

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公共交通

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公共交通 (第1/2页)

韩再瑜躲在城外一间废弃的民房内,这里距离长安城约五里,周围是零星的民房以及一望无际的菜地,这里种的各种蔬菜供应长安城的需要。
  
  韩再瑜逃得匆忙,没有带钱袋子,身上分文皆无,但对韩再瑜这种武艺高强的刺客,搞点钱轻而易举。
  
  不过韩再瑜暂时不想轻举妄动,搞几贯钱意义不大,搞百两银子会被盯住,索性等一等,等刺杀得手后,再一次性劫掠一笔银子。
  
  吃饭不愁,他从民户偷来几个馒头填填肚子。
  
  今晚他要去齐王宫查看一下情况,手下提供的情报很重要,他可以从城墙下去,这也是他躲在城外的缘故。
  
  韩再瑜啃着手上的干馒头,又喝一口水,默默望着远处的城墙,他在耐心等待着夜幕降临。
  
  长安城每天都有新闻发生,昨天还在到处议论拆除坊墙的新闻,但今天,另外一件新鲜事情出现了,长安城到汉长安城之间的官道上出现了一种新式马车,很大很长,由八匹马拉拽,一次可乘坐八十人,每个人只要花三文钱,就能从汉长城的西安门,一直坐到长安西市和东市,每天清晨辰时密集发车。
  
  每天清晨,大量低层百姓都从汉长安城出发,前往长安城谋生,去长安城的各个酒楼和店铺,每天清晨官道上都有数万人之多,大部分人都骑着毛驴和骡子,也有很多拉人的油壁牛车,坐一次十文,来回就要二十文,一个月要六百文,占平均月收入的两成了。
  
  所以很多人宁愿走路,省下一笔坐车钱。
  
  这个时候,官府的大马车出现了,每一次只要两文钱,当然要比私人牛车的十文钱合算得多,每天清晨辰时一刻,上百辆大车准时从汉长安城出发,载满了手提饭盒的低层百姓,摇摇晃晃前往长安西市和东市。
  
  同样,每天傍晚,百辆大车又从长安东市和西市出发,浩浩荡荡返回汉长安城,然后每隔一刻钟左右,会有一班大车定时出发,方便平常时间往返的民众。
  
  这其实就是一种唐朝官方的公交车了,主要是解决步行者的苦恼。
  
  当然,唐朝的公交车一点不缺,满城都是油壁车,招手即停,但那是私人公交车,在城内价格不贵,但从汉长安城到长安城,价格就贵了,跑一趟至少五十文钱,不过可以由五个人平摊,每个人只花十文钱,但低层百姓还是坐不起。
  
  所以就出现了官府的大马车,当然这种大马车不是王平川发明的铜轴铁轮大车,那个成本太高,但这是用王平川发明的技术造成来的木制六轮大马车。
  
  众所周知,自古的载人马车都是两轮,四轮车就有一个同步转向的问题,现代汽车是用差速器解决的,但古代马车不行,四轮马车要么只能运货,坐人不行,太颠簸了。
  
  王平川制造的四轮车,前两个轮子装在一个车架上,后两个轮子装在另一个车架上,实际上是两个两轮车的组合,如果是六轮车,那就是三辆两轮车的组合,就像火车一样,各个车厢都是独立的,很简单巧妙的办法。
  
  但实际上,这是李邺提出的构思,他是从后世火车以及货运船队的连接,得到了启发,把这个构想交给王平川,由王平川负责落实。
  
  李邺虽然有构思,但他不是工匠,他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而能力超群的工匠得到启发后,他们就能想办法把李邺的构思变成现实。
  
  王平川就属于这样的超群工匠,他能理解李邺的构思,并把它在现实中造出来。
  
  还有一个就是减震,后世的减震是用螺旋弹簧或者钢板弹簧,唐朝的技术暂时做不到。
  
  但聪明的工匠自然有他们的办法,那就是双层车厢,里面一层车厢实际上是用铁钩悬挂在外层车厢上。
  
  但这个秘诀也不是王平川发明的,而是飞龙发明的,实际上是宋朝发明,被飞龙移植到了唐朝,李邺也知道这个办法,只不过被飞龙抢先一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