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第480章 终章:奉法者弱,则国弱(大结局上)

第480章 终章:奉法者弱,则国弱(大结局上)

第480章 终章:奉法者弱,则国弱(大结局上) (第1/2页)

靖安十四年,世界进入完全和平期,也进入了第一轮经济竞赛,互相玩命发展科技。
  
  靖安十五年,第一台台式电脑诞生,世界正式进入科技时代。
  
  就在靖安十五年,靖安帝驾崩。
  
  新帝登基,改元天授。
  
  靖安帝上庙号德宗,谥号,钦。
  
  天授帝登基,朝中再次提出战争期间废太子失德行为,导致大明由盛转衰。
  
  天授帝惧于言论,思来想去,认为是皇权过于强大的原因,所以他决定放弃部分皇权,皇帝在朝堂上不再一言九鼎。
  
  内阁出三个人,八部六寺主官,再加上司礼监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军机处出两位军机大臣,五军都督府出大都督,最后加上皇帝,一共23人,组建议会,大事投票,小事拍板。
  
  凡事大事,23人必须到齐,进行投票,少数服从多数。
  
  等于说,把至高无上的皇权,拆分成22份,送给顶级朝臣。
  
  可天授帝并没想到,最后挨骂的还是他。
  
  天授元年,正式组建大明议会。
  
  议会地点,设在谨身殿。
  
  谨身殿算是皇帝内宫,基本用途是上厕所、换衣服用的,景泰朝用来储存机要,后来太子在谨身殿短暂办公过,之后一直用来储存机要。
  
  这些年一直都是这样,算是机要室,所以改用做议会,完全说得过去。
  
  机要储存地点不变,只是把主殿空出来,不设龙椅,而是设一张椭圆形桌子,皇帝和朝臣在圆桌上,进行投票,也被民间成为圆桌会议。
  
  国家大事,基本都从这张桌上做出决定。
  
  朝臣肯定满意呀。
  
  自从废了跪礼之后,朝臣的地位直线攀升,随着几次大战,世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尤其是平等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其他各国已经变成了联邦制了。
  
  联邦制,民间都认为是迈向皿煮的一大步。
  
  所以,大明提出议会制,分散了皇权,但民间还是认为,这是皿煮的决策。
  
  朝臣都跟着吹捧,把天授帝捧到了和世祖皇帝并驾齐驱的地步。
  
  天授帝舒服了。
  
  天授十二年,天授帝在民间一致好评之下,居然做出了皇位禅让制的改变!
  
  皇位不再在自己子嗣当中传承,而是从宗室当中,择优选择。
  
  这下坏菜了。
  
  本来团结一致的宗室,瞬间分崩离析,朝中大乱。
  
  在天授十四年,天授帝又收回来这条政令。
  
  宗室恨死了天授帝,两年来多少个郡王因为政斗死亡?多少宗室埋骨于地,你忽然告诉我不玩了?
  
  本来铁板一块的宗室,再也凝聚不起来了。
  
  天授帝却在冬天病逝,把烂摊子丢给了太子。
  
  新帝继位,改元隆熙。
  
  隆熙帝给天授帝上庙号哲宗,谥号,信。
  
  隆熙帝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收权,他才不信那些文官忽悠老爹的鬼话呢,什么众正盈朝,什么一致好评。
  
  傻了吧!
  
  自己的皇权不要,听那些屁民的屁话?
  
  大明是统一的大国!
  
  不是什么联邦!
  
  凭什么搞这个什么圆桌议会呀?
  
  大明有昏君吗?
  
  没有啊!
  
  大明皇帝干的不好吗?
  
  干得不错呀!
  
  跟历朝历代比,都算是明君了,为什么还傻乎乎的放弃皇权呢?这不脑袋有病嘛!
  
  他爹活着的时候,他就劝过,结果越劝他爹非但不听,反而疏离他,这也是天授帝想采取禅让制的原因。
  
  可宗室杀得太厉害了。
  
  甚至波及到了民间了,民间愤慨,所以才被迫停止所谓的禅让制。
  
  嫡长子继承制是最稳定的。
  
  为什么大明从创立之初就确定这一点,为什么太祖皇帝明知道太宗皇帝有才能,却还是选择建文帝?
  
  因为太子朱标病逝后,老二老三还活着呢,太宗皇帝是老四啊!
  
  而且马皇后有五个嫡子!
  
  老四排行老四。
  
  别信地摊文学说什么老四不是嫡子,看看太宗皇帝的靖难檄文就知道了,那篇靖难檄文,并没有被当时在朝的文官反驳,这就说明,太宗皇帝绝对是马皇后的亲儿子!
  
  看看太宗皇帝的封号是燕,也就知道了,不是嫡子不可能有这个待遇。
  
  如果太宗皇帝不是亲儿子,周王会服他?老二老三家的儿子们会服他?
  
  为什么太宗皇帝的那些弟弟们,在太宗皇帝靖难四年里,没有拿他的身世做文章?
  
  建文朝可都是文官啊,那些文官嘴多毒啊,怎么可能放过太宗皇帝呢?
  
  偏偏没有任何记载!
  
  这就说明,太宗皇帝绝对是嫡子,绝对是马皇后的亲儿子!
  
  所以说,天授帝纯属瞎搞。
  
  不立长,立贤。
  
  到底什么是贤?
  
  贤名与否,是很主观的判断。
  
  说白了就是玄武门继承法,谁能杀谁就是贤。
  
  别管老大是什么玩意儿,他继承皇位,是最稳妥的办法,这也是内阁、司礼监存在的必要,只要皇帝是个人,他坐在那个位置上,大明就能顺利运转。
  
  也是言官体制必须存在,景泰帝无限扩大言官的权柄。
  
  就是为了监督皇帝。
  
  就是担心有一天,换上来一个昏君,只要言官在,他是昏,但不会祸害民间;他最多花点钱,当个地主家的傻儿子养着,天下不会乱,朝政不会乱。
  
  这就是言官制度存在的本质。
  
  司礼监和内阁、军机处紧密配合,皇帝是个傻子也无所谓,大明会照常运转。
  
  张居正就完美诠释了司礼监、内阁、军机处体制的完美。
  
  张居正为何能掌权却无法乱权。
  
  你能办事,但不能乱政。
  
  这就是三权分立的好处。
  
  而皇帝,看似掌握三权,其实只有大事一票否决权罢了。
  
  可这个一票否决权,可不是随便使用的,言官会监督皇帝使用这个权力。
  
  这就完美形成了权力闭环。
  
  每一层都有人在监督。
  
  首先保证皇权不乱。
  
  其次保证臣权无法僭越。
  
  最后保证权力正常运行,大明顺利过日子。
  
  到了后景泰时代,皇权想维系,就要拉拢宗室和勋贵,就等于将军权完全攥在手里。
  
  军机处又不断收权,保证皇帝坐在深宫里,皇权却不会衰退。
  
  所以,废除跪礼什么的,都不重要。
  
  他们表面不跪,但心里却跪着!
  
  这就够了!
  
  也解放了皇帝本人。
  
  皇帝不用伏案于长篇累牍之中,哪怕权臣上来,照样他无法篡权,哪怕武官乱政,军机处和五军都督府转动,武官也得乖乖把权交回来。
  
  因为盖玺权在皇帝手里!在交泰殿!
  
  只要交泰殿不丢,武官就永远被压制,因为无人能调动任何军队。
  
  再用文武制衡,太监居中调度。
  
  皇权是不会丢的。
  
  可天授帝主动让渡皇权,那神仙来了也没办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