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第448章 大限将至:大明版图

第448章 大限将至:大明版图

第448章 大限将至:大明版图 (第1/2页)

“第三十,宋杰。”
  
  “宋杰是朕的侍卫出身,虽是正经侯爵,实则出身朕的侍卫。”
  
  “朕太了解他了,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忠心。”
  
  “若统兵十万以上,朕最放心的人就是宋杰。”
  
  “因为他没能力造反。”
  
  “而且,他又和朕有姻亲,世代勋贵,他没有造反的动机。”
  
  “所以,每逢大战,朕必派他统兵,他在,朕放心。”
  
  “宋伟和他不一样,宋杰让朕特别放心,他不善统兵,但会将权力下放,并为朕举荐人才。”
  
  “宋伟则是自认为有两把刷子,且朕也认为他有能力,事实证明是朕看走眼了,他能力着实一般。”
  
  “而且,宋伟不幸,死在了征途中。”
  
  朱祁钰道:“三十一,毛忠。”
  
  “毛忠有名将之资,明明一个军人,却搀和进政治之中,所以朕讨厌他,也就不太用他。”
  
  “压了几年,算是磨平了他的棱角。”
  
  “这才为朕所用。”
  
  “也立下一下功勋,可他明明岁数那么大,非要独领一支军队,最终病死在沙场上,导致他带走的大军损失惨重,这是过。”
  
  “所以,朕没有追赠毛忠国公之爵,仅以侯爵礼下葬,且葬礼办得并不风光。”
  
  “三十二,龚永吉。”
  
  “龚永吉此人,你印象不深,但大明在对马岛的战略经营,完全是他一手做的。”
  
  “他是文官,是朕求他做勋贵的。”
  
  “他在对马岛十年,病死在岛上,朕将一座岛礁,命名为永吉礁,纪念他的功劳。”
  
  “大明能威慑倭国,操纵倭国,能从倭国随便征兵,龚永吉功劳最大。”
  
  “三十三,胡豅。”
  
  “胡豅若活下去,必然进前十,奈何天妒英才啊。”
  
  “三十四,于冕。”
  
  “于冕比于康厉害得多,不过,论稳重,还是于康更好,于康有他父亲之风,且没有他父亲的傲气。”
  
  “而于冕学到了于谦的皮毛,也继承了他的傲气,所以排名不高。”
  
  “三十五,许宁。”
  
  “许宁是许泰的父亲,许贵的儿子,许宁没有辜负朕的期望,终于成长为一代名将。”
  
  “只是可惜,许宁在魏国战场上,中流矢身亡,不然排名还能靠前。”
  
  “三十六,郭懋。”
  
  “郭懋的功劳,在于发现新大陆,反而战场上的功勋不多。”
  
  “大明能得到全世界,跟他关系极大。”
  
  “荣封国公,是朕对他成绩的肯定。”
  
  “三十七,房能。”
  
  “房能大智若愚,若重剑无锋。”
  
  “他是朕一点点磨砺出来的名将,朕一直认为,他是朕的徐晃。”
  
  “稳重、靠谱,朕将难题交给他,他一定能妥善解决,且从不邀功,他是朕最信任的将领之一。”
  
  “他从来没单独领军过,但所有攻坚任务,都会交给他,他总会按部就班的完成。”
  
  “可他晚年纳妾不祥,被妾室联合奸夫,毒害而死,可惜了朕的名将。”
  
  朱祁钰有点唏嘘房能。
  
  “第三十八,李杲。”
  
  “李杲的能力还没有完全显露出来,他在你手上,一定会大放异彩的。”
  
  “三十九,王离。”
  
  “王离出身农家,因为在军队中作战出色,被遴选进入武学,又因为用功读书,被于谦看重,成为于谦的好学生。”
  
  “王离未来前途不可限量,他的时代快要来了。”
  
  “第四十,伊旭春。”
  
  “他是倭人,因作战勇猛,而得到上级提携,一步步爬到了国公位置。”
  
  “可惜他生不出儿子,爵位无法传承。”
  
  “纳了二百多个妾室,最终被妾室害死,也是可怜。”
  
  “四十一,于康。”
  
  “于康朕说过了。”
  
  “四十二,仇钺。”
  
  “仇钺此人,功利心甚重,惯会杀良冒功,此人有名将之实,却无名将之品德,此人要慎用。”
  
  朱祁钰对仇钺印象不好,许泰功利心也重,但不会杀良冒功。
  
  仇钺不止一次这样做,屡次警告死不悔改,且每次出征,必斩几万头颅充作战功。
  
  他压根就不是去藩国立功的,单纯是去杀夷人的。
  
  “四十三,毛荣。”
  
  “毛荣也非名将之资,是毛海一手带起来的。”
  
  “第四十四,朱仪。”
  
  “朱仪也没有名将之资,而且他是正统帝的人,夺门之变时,他家明确站在正统帝那边。”
  
  “朕没杀他,并且用他统兵。”
  
  “他被朕吓破胆子了,朕给一百万大军,他也不敢造反,因为没人听他的。”
  
  “朕为了戏弄他,每逢打仗都让他去。”
  
  “现在想想也挺可笑的,不过,也将他练成了名将。”
  
  “后期,派他出征,恰恰说明朕放心他。”
  
  “朱仪每逢战争,必然给朕交上来一份完美的答卷。”
  
  “晚年他也是极为谨慎,从不多说话。”
  
  “他的儿子朱辅也不错,虽不是名将,也是个可用的干练之才。”
  
  “这人得逼一逼。”
  
  “四十五,徐贤。”
  
  “徐贤刚继承爵位的时候,就是个二愣子,没少办错事,打败仗。”
  
  “他懂得沉下心来学习,他资质并不出色,却一点点进化成了名将,他四十岁时还只是个顶级将领而已,单独领五千大军是极限。”
  
  “五十岁时,能领一万大军。”
  
  “六十岁时,他竟能指挥五万人的战役,且打得可圈可点,已经是顶级名将了。”
  
  “七十岁时,完全能独当一面了。”
  
  “徐贤厉害之处,在于不停进化,连朕都诧异,七十岁的他还在不断进步。”
  
  “反而把范昇压了下去。”
  
  “实至名归。”
  
  “第四十六,范昇。”
  
  “范广的儿子,算不得名将,但统兵极为可靠,他没有大胜的经历,也没有大败的经历,很多战争他都参与过。”
  
  “作为异姓王的儿子,无论是军中还在家中,朕都没收到过言官对他的举报。”
  
  “他极为低调,低调到让人忽略到京师还有这样一个顶级将才,叫他一声名将,够格。”
  
  “范昇在朕身边几年,朕就发现他超脱一般人的稳重。”
  
  “老四,名将,并不是只形容那种惊艳之辈的,反而像范昇、朱仪、房能这样的,才会真的让人安心。”
  
  “神英打仗惊艳,可他出征,朕都会提心吊胆,神英思维跳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他出征必定弹劾奏疏不断,朕都心烦。”
  
  “反而房能、范昇出征,朕从来不需要担心。”
  
  “你比神英厉害,但伱出征,朕就不安心。”
  
  朱见漭老脸一红。
  
  打了一辈子仗,说实话他比较喜欢房能、范昇这样的执行者,这样的人用着舒服。
  
  “后面就不说了,整个景泰朝,名臣名将数不胜数。”
  
  “开拓这广袤的世界,又涌现出无数名将。”
  
  “若各个藩国都数一遍,估计要数很久很久。”
  
  朱祁钰今日也乏了,不愿意继续数了。
  
  其实还有太监的。
  
  最会打仗的太监,比如覃益、秦成、贺知恩,都是名将。
  
  其中秦成是跟王越练出来的,也是独当一面的帅才,覃益是在宫中学出来的,都是帅才。
  
  这几天,朱见漭在养心殿,肉眼可见的老皇帝在衰老,他却乐此不疲的研究理论。
  
  正因为心中有工作要完成,所以他没注意到自己的衰老。
  
  “朕可能看不到大明版图完整的一天了。”
  
  “把地图拿来,将要拆分的省份,可能拆分的省份,都标注出来,让朕看看。”
  
  朱见漭让人将地图拿来,指着地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