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第443章 命运啊,朕想给世界上上强度

第443章 命运啊,朕想给世界上上强度

第443章 命运啊,朕想给世界上上强度 (第1/2页)

景泰六十九年,朱祁钰全部精力都用在写书上。
  
  当然了,他只是出一个思想。
  
  具体需要专业人士润色,朱祁钰和朱见漭负责审核,等于说,他出大纲,找枪手写内容,他再把关内容,最后挂上朱祁钰的名字,刊刻天下。
  
  朱佑也天天跟着看,并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眼珠子天天冒火,非常想参与其中。
  
  朱见漭心更狠,意见听了,人给我滚。
  
  景泰六十九年下半年进入思想的浪潮。
  
  前半年财务公开,后半年进入贤者状态,思索世界的本质。
  
  老皇帝从分配论开始,建立一套大明理论体系。
  
  从理性来说,老皇帝的分配论,强在揭露社会现实,并非理论多么惊人,只不过写了别人不敢写的内容而已。
  
  他们都不明白,老皇帝为什么要掘皇位的根子呢,难道皇帝不该存在吗?
  
  皇帝该不该存在?
  
  有人说封建糟粕,不该存在。
  
  他拿出全部家财,最多能缓解一时民愤。
  
  朱祁钰却当成典型放进讲话里,和民间畅谈帝制存在与否,所以老皇帝能当神,其他人当不了。
  
  自己肯定写不完的,由朱见漭继续写完。
  
  老皇帝憋大招呢。
  
  明朝后期,皇帝没有军权,就扶持外戚做勋贵,结果上来一个废一个。
  
  朱佑琢磨着,最好他爹也写不完,他接着写。
  
  只要是凡人,谁没有帝王思想?
  
  真正让朱见漭惊异的是,民间真的有很多有见识的人,他们对帝制的理解,比他这个太子都深。
  
  朱祁钰当然不会只写分配论了,他要建立一套理论体系,博采众家之长,突出自己的思想。
  
  这才是政治的本质。
  
  当时把朱见漭惊出一身冷汗。
  
  他给自己配备了超强班底,杂糅百家之道,汲取百家之精华,糅淬成一套理论体系。
  
  简单点说,搞政治,本质是搞关系,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你上来能给大家带来多少利益,谁带来的多,谁就能上来。
  
  很多人认为应该撤掉帝制,一个发达文明的国家,不该存在皇帝,这简直是拿着九族的命在狂奔。
  
  所以,朱祁钰从来不会不允许民间谈论帝制,甚至在景泰六十七年的时候,他主动发表讲话,说过帝制的问题。
  
  其他人谁敢用,皇帝明天准死。
  
  分配论传到了藩国,藩国皇帝都觉得他们的老爹,要掘了皇位的根子,地主头子就是皇帝,资本头子也是皇帝,老爹革自己的命。
  
  如果老皇帝非以分配论入道,是不可能的。
  
  肯定不会落到普通人手里的。
  
  寒门,就洗洗睡吧,这种权力斗争,跟没关系,万一你倒霉搅和进来,你也玩不转,必死无疑。
  
  他是古往今来第一个皇帝,讨论该不该撤掉帝制的皇帝。
  
  再看看这些人,是普通人吗?
  
  寒门难出贵子,不是难出,而是永远出不了!
  
  看看古今中外的历史,有几个名人是寒门出来的?会很惊恐的发现,在历史上留下浓墨一笔,全都出身不凡,出身寒门的都是凤毛麟角,实在太少了。
  
  未来的皇帝都要有样学样,也跟着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家财吗?
  
  这条路,只有朱祁钰能用。
  
  更可怕的是,他们的很多观念都和老皇帝不谋而合。
  
  一个普通人,你的朋友圈是谁?让你当这个管理者,让你们村头的狗当警犬吗
  
  ?
  
  拿外戚做比方,汉朝时外戚势力庞大,甚至能左右皇权,到了明朝,外戚就是一张纸,谁捅谁破。
  
  基本就这两种渠道。
  
  那为什么你的钱还是被资本家剥削走了呢?为什么你还是走不上高位呢?为什么你无论如何努力都跨越不了阶级呢?
  
  偏偏老皇帝还回复了这篇文章,在当时引起巨大的轰动。
  
  朱见漭第一念头是杀了他全家。
  
  就是换个名字,换个形式继续存在。
  
  当然了,这年头捧臭脚的人多,谁也不知道老皇帝能否把持住心神,沉下心来写一篇震古烁今的著作。
  
  可这东西真不存在吗?
  
  无非换个名字而已,他没存在吗?
  
  而所谓的去皇帝制,本身就是悖论。
  
  因为它一直都存在!
  
  他始终认为,国家需要一个管理者,谁是管理者,谁就是皇帝。
  
  与其被人赶下台,为什么不自己主动下台,然后改头换面,换一个形式继续存在呢?
  
  另一个,则是上一个管理者,指定下一个管理者。
  
  谁能取代他?
  
  什么总统、首相,他们受命于谁呢?而当总统了,当首相了,真当他们没权力?
  
  而这个管理者,有两种渠道上来,一个是选举,就是有几个人参加选举,让公民投票来选。
  
  谁不想做高高在上的皇帝?
  
  换个名字,他不还是皇帝吗!
  
  为什么?
  
  因为外戚是平民出身啊!
  
  一个平民,就算有皇帝提拔,慢慢经营政治势力,也需要漫长时间的,而皇帝没熬到这个时间,皇帝就死了。
  
  外戚的靠山没了,还不立刻缩起来,省着被文官反攻倒算。
  
  所以,平民出身注定玩不转政治。
  
  更别说高端局了,让你进来也是死路一条。
  
  简单点说,看看朱见漭的朋友圈是谁,他上来,就能让自己的朋友圈直接掌权。
  
  皇帝是不可能自己掌权的,是需要心腹帮他掌权的。
  
  朱祁钰掌权方式,不就是用太监,用厂卫,用勋贵,用文官来掌权嘛。
  
  执政中期靠儿子掌权,晚期则用太子掌权。
  
  所以说,朱见漭先天就有庞大的政治资本。
  
  这个资本,一方面是来自父母,来自家族,另一方面则来自朋友圈,你站在多高就能接触到什么朋友。
  
  要不咋说寒门难出贵子,就算让你上来你也坐不稳这个位子。
  
  其实,每个人的能力都大差不差,谁坐上高位都差不多,只在于你生在什么家庭,你爹妈是谁?一个人,生下来就什么都注定了。
  
  老百姓的生计,其实和地方官关系最大,经济发展也和地方发展息息相关。
  
  而社会资产,永远垄断在高层手里,永远不会流入底层。
  
  也就是说,上面有没有皇帝,跟百姓关系不大。
  
  至于走哪个渠道上来的管理者。
  
  本质也是一回事。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权贵互相玩击鼓传花的游戏,底层就不用集体高超了。
  
  跟你们没关系。
  
  至于投出一票,有个屁用啊,一个形式而已,就底层人民当真了。
  
  而指定,那就更有意思了。
  
  我到年头了,就指定一个上来,这不就是秘密立储制嘛。
  
  这两种,完全是一样的。
  
  毫无区别。
  
  别以为选的,就是你票选投出来的,想多了,政治的本质是利益交还,就是一场
  
  政治秀,是谁早就内定了。
  
  这些上来的,会打着皿煮,什么自幼的旗号上来。
  
  都是骗人的。
  
  都自由了,他们剥削谁去呀?统治谁去呀?
  
  信的都是傻子!
  
  可如果宏观上来看。
  
  帝制好,还是选制好。
  
  一个是自己家的东西,一个是别人家的东西。
  
  你住自家房子,和租房子住,你会爱惜哪个?
  
  别人家的东西,你肯定想方设法往自己家里搬啊。
  
  自己家的东西,你得想方设法修补。
  
  帝制,是比选制好的。
  
  别总看哪个皇帝怎么坏,谁坐上那个位置,都会骂死的,那就是个活靶子,谁上去谁倒霉。
  
  所以,谁上去不重要。
  
  他做了什么也不重要。
  
  不管这个人是谁,都不会影响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还是生活,换谁上来,都会剥削你的。
  
  受影响的往往是当官的呀。
  
  朱见漭上来,获利的是从龙之功的人呀,那些支持朱见淇的就逐渐淡出朝堂了。
  
  老皇帝的政策好不好?
  
  到民间能剩下几分?
  
  朝廷每年拨款多少钱,真正发到老百姓手上的又剩下几分?
  
  如果换一个管理者,他就能保证,朝廷拨款,每一分都到老百姓手里吗?除非他有四十亿只眼睛,盯着每一个人,否则还是白费。
  
  家天下之下,起码会把内帑的钱拿出来补贴国库。
  
  非家天下,那肯定把国库里的钱往自己口袋里狠搂啊,反正又不是我的国家,***几年赚够本了。
  
  皇帝不行呀,***不好我儿子接烂摊子,接着接着王朝接没了。
  
  皇帝制,起码有造反的机会。
  
  最可怕的就是非皇帝制,连造反的名头都没有了,其实这种制度才是最可怕的。
  
  任何王朝都会走向灭亡,可是,清算的时候,你能杀了皇帝报仇,可你能去找上面八百个管理者吗?
  
  人家继续在家逍遥快活,却没人找他们报复。
  
  所以,现代社会立刻抛弃了皇帝,因为皇帝这个职业太危险了,容易被清算。
  
  把这种选制玩明白的,都是政治家族。
  
  本质和魏晋世家是一样的。
  
  皇帝是他们挑出来的。
  
  他们看上谁,谁就上去当皇帝,其实国家财政、国家命脉,被世家牢牢把握,皇帝就是傀儡。
  
  也有人想出来玩玩,过过皇帝瘾,比如李密、李渊,都是出来玩玩的。
  
  政治的本质,其实在先秦时期就已经确定了。
  
  不存在其他玩法。
  
  不管怎么换皮,还是本来一套东西。
  
  打比方说,在大明,朱祁钰放弃帝位,他会放弃权力吗?不会的呀,他转型成政治世家,继续垄断权力。
  
  看似老朱家不继承帝位了,换上来一个人当首相,但真正权力,还在朱家人手里呀。
  
  等到清算的时候,锅不用朱家人来背,新王朝来临时,朱家人摇身一变,又是新王朝的政治世家。
  
  所以,魏晋隋唐时期,世家高皇帝一等,都愿意做世家,没人愿意做皇帝。
  
  朱祁钰当然不怕大家谈论了。
  
  就算天下人都谈论,不满帝制,沸反盈天,有用吗?
  
  人性本恶!
  
  人都是非常自私的,都希望别人奉献,他去享受成果。
  
  如果大家都这么想的,谁会造反呢?
  
  这就是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从来不会把眼光往下
  
  看的原因,看你们有啥用啊。
  
  造反就招安,不造反就当奴隶。
  
  很简单。
  
  世界的本质,永远是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
  
  朱祁钰跟天下百姓谈论这些,因为他想成神成圣,他需要民力加持,如果朱祁钰不要,他才不会跟这些人浪费口舌呢。
  
  每个人做什么,背后有存在利益因素。
  
  至于掘了皇位的根子。
  
  皇位这东西,不在于一张椅子,不在于紫禁城,不在于一身龙袍。
  
  朱祁钰没有这些东西,他就不是皇帝了吗?
  
  他废除了跪礼,不照样是皇帝吗?
  
  他跟民间谈论是否该撤除帝制,不照样还是皇帝吗?
  
  他不穿龙袍,不住紫禁城,不坐那把椅子,就不是皇帝了吗!
  
  这是悖论。
  
  再说了,朱祁钰早已不满足做人间皇帝了,他要千古皇帝,他想用自己的理论,照亮未来千年,他要做万世皇帝。
  
  最近一段时间,朱祁钰沉默了。
  
  很久都不公开讲话,任何声音都没有。
  
  而景泰六十九年,也在快速流过。
  
  转眼到了景泰七十年。
  
  有史以来第一个帝王,年号用了七十年,朱祁钰更加震古烁今了。
  
  不过,朱祁钰的除夕讲话里,显得枯燥乏味,并没有什么动人心魄的大事发生。
  
  因为朱祁钰的全部精力,都在抄录自己的思想。
  
  他要将自己所有的一生,总结记录下来。
  
  过年这段时间,他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有哭有笑,有喜有悲。
  
  很多东西,深埋记忆深处。
  
  若不仔细回想,他自己都忘记了。
  
  有些不堪回首的事情,也被他挖掘出来,重新再想一遍,让他几天都睡不好觉。
  
  他并不知道,该如何将自己的思想,汇聚成一套理论。
  
  他只能先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他发现,最近饭量增加,心态也变好了,可是精神头却一日不如一日了,不过内心是快乐的。
  
  终于在晚年找到了一件他想做的事情,他很希望能做完再死。
  
  且能在做这件事的事情,心外无物。
  
  朱见漭经常来养心殿,父子俩经常研究。
  
  当然了,朱见漭这个武夫,朱祁钰是比较瞧不上的,父子俩经常会发生争论。
  
  进入景泰七十年。
  
  拖拉机正式普及市场,耕种革命拉开了序幕。
  
  从传统的耕地方式,改用机械耕种,提升效率。
  
  老皇帝大手一挥,往民间送一万台拖拉机,送给贫困村,每村一台,合作共营。
  
  配套的还有插秧机、收割机等农用机械,预计未来三年内,投放市场。
  
  老皇帝成立拖拉机公司,采购了一大批拖拉机,等人花钱请他耕种。
  
  现在还没兴起快耕快种的时代,那是之前人力还是主要劳动力,随着机械革命逐渐深入,人力变得可有可无。
  
  市场上就会多出大量剩余劳动力。
  
  久而久之,大明就从劳动力紧缺,进入劳动力剩余的时代。
  
  所以,朱祁钰注重打造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且不打算转移出去,因为大明市场上剩余劳动力太多了。
  
  养活四十亿人口,绝非一件简单的事情。
  
  帝制和选制问题上,老百姓没有什么话语权。
  
  可一旦饿肚子了,那么话语权可就未必在朝廷了,而在民间了。
  
  到了工业时代,百姓的追求已经从吃饱到吃好了,
  
  就是说,大量失业,赚不到钱的时候,就是社会动荡的时候了。
  
  这就是帝制的弊端。
  
  得为子孙后代考虑呀,得妥善安置社会闲散劳动力呀,解决社会问题呀。
  
  如果不是,谁管那个呀,反正又不是我家的,***完就下去,实在干不下去了,还有和平奖拿,多好啊。
  
  朱祁钰不行啊,这江山是朱家的,他得用心办好事的。
  
  劳动密集型产业,恰恰能缓解这个问题。
  
  说实话,农用机械,应该排在汽车之前,可大明并没有这样,反而将农用机械的研究放在后面。
  
  朝廷宁愿拿钱补助农民,让农民能够得到和城市工人差不多的工资,也不想让社会忽然多出大量闲散劳动力。
  
  这个时代,赚钱的机会反而在田间地头。
  
  因为种地需要大量人力。
  
  土地上,就能容纳大量闲散劳动力,不但不会涌现出新的劳动力,还会吸纳劳动力,让劳动力和土地捆绑。
  
  朝廷将粮价定得比较高,并且每年都要掏一笔钱,做农业补助。
  
  原因就在这。
  
  给农民钱,让农民雇佣工人帮忙种地,这样就能吸纳大量社会闲散劳动力,让劳动力实现平衡。
  
  不至于人口全都涌进超级大城市。
  
  不会在家就赚不到钱。
  
  如果进入市场定价,必需品价格会下降得厉害,会产生谷贱伤农的情况,这是景泰朝绝对不允许的。
  
  粮价、菜价、水果价格相对调高,一方面是保障农民利益,保护生产者,另一方面则是谨防浪费。
  
  有人会说,权贵一天浪费的量,就是老百姓一年浪费的量。
  
  确实是这样。
  
  所谓变暖,不就是他们在制造垃圾,让穷人买单嘛。
  
  大明朝廷是征收浪费税的,从景泰十五年就开始征收。
  
  百姓是有监督权的,举报有奖。
  
  真的有人专门去扒权贵家的垃圾桶,然后去举报。
  
  因为天下权贵,主要集中在京师,在老皇帝眼皮子底下,肯定是一抓一个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