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第407章 虞国郤国息国沈国篇:刺杀吴王,藩国动荡,商王归来

第407章 虞国郤国息国沈国篇:刺杀吴王,藩国动荡,商王归来

第407章 虞国郤国息国沈国篇:刺杀吴王,藩国动荡,商王归来 (第1/2页)

国内发生了巨大变故。
  
  朱见淇第七子朱佑柛并不知道,他此刻正在马六甲对面,苏门答腊岛上。
  
  老皇帝将苏门答腊岛分封给了虞王朱见泺。
  
  将整个苏门答腊岛,以及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十度海峡内的岛屿,全部封给了虞国。
  
  虞国就是大明百越之地的外层岛链。
  
  却控制在虞国手里。
  
  老皇帝在东海,设置了两层岛链,但在西海上岛链,却掌握在虞国,近两年老皇帝想在缅甸海(西海)上找一个岛礁,建立一层内岛链,拱卫大明。
  
  毕竟天然岛链封给了虞国,只能在海上的岛礁想办法。
  
  国内却忽然发生剧变。
  
  朱见泺还不知道,直到大明船支穿过马六甲时,消息才传到虞国,朱见泺知道后,一颗心沉入谷底。
  
  他是罕见的太子党。
  
  当初他分封在这里,是朱见淇用了力的。
  
  如今朱见淇忤逆老皇帝,被废太子之位,作为太子党的他,会是什么下场?
  
  他不怕他爹清算他。
  
  他担心老四清算他。
  
  这几年,他一直关注各大藩王的动静,同属于年长藩王,他朱见泺算是没出息的一拨。
  
  虞王,可不是一般国号。
  
  夏朝之前的朝代,就是虞朝,这是一个大国号。
  
  朱见泺又颇得他爹和太子的欢心,所以放在这里,拱卫大明西海,其实他爹对他也是寄予厚望的,可他继藩后就摆烂了。
  
  虞国人口1.1亿,人口不多。
  
  但地处马六甲海峡之上,前两年,老皇帝想再开辟出一条海峡来,缓解马六甲的压力。
  
  却遭到虞国的坚决反对,因为马六甲给虞国提供60%的财政收入。
  
  虞国靠马六甲海峡,就赚得盆满钵满。
  
  而太子秉政之后,他开始在巨港,建立金融中心,巨港这个名字,起源于郑和。
  
  其实南洋很多城市名字,和汉人息息相关,比如三宝颜、吕宋、碧瑶。
  
  可以说,整個南洋,都是汉人开垦出来的,最后做主的人却不是汉人,何其可悲。
  
  虞王刚继藩的时候,整个苏门答腊岛有几十个国家,被大明消灭后,陆续吞并。
  
  土人或变成奴隶,或被杀掉,几乎百不存一。
  
  经过三十多年的治理,已经看不到土人的踪迹,1.1亿人口中,全是汉人,要么被同化了,要么消失了。
  
  收到换太子的消息,虞王先给中枢上疏,站在他爹角度叱责朱见淇不孝云云,然后又派人给商王送好东西,巴结商王。
  
  其实,最懵逼的是朱佑柛。
  
  出来的时候还好好的呢,他爷爷怎么忽然换太子了呢,问题是我怎么办啊?我算什么啊?
  
  废太子的儿子?还是皇孙啊?
  
  虽然太子之位跟他没关系,但他也想得一个封国啊。
  
  他爹朱见淇登基,他有几分希望,可换做他四叔登基,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不对!
  
  朱佑柛立刻想到,他爷爷对朱见淇是有感情的,肯定会安置他们的。
  
  如果朱见漭继太子位。
  
  那么商国,商国肯定要让出来的,商国疆域辽阔,堪称藩国第一大国,爷爷会不会让父亲去当商国皇帝?
  
  而商王又裂土封王,封了赵王、齐王和鲁王,他们三个变成了皇帝之子,是不是该把封国送给同宗兄弟呢?
  
  这么一想,自己的封国不就来了嘛。
  
  选哪块好呢?
  
  虞王临时巴结商王的同时,也在想,自己能不能去继承商国皇帝位?或者再进一步,入京继承太子位!
  
  老二老三是孪生子,没机会了。
  
  如果老四死了,老五也死了,顺位是不是到我头上了?
  
  朱见泺排老六,他冒出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
  
  和他一样想法的,还有吴王朱见沪。
  
  吴王是大洋洲最后一个知道换太子的,他立刻燃起希望,如果老四死了,他就是顺位继承人了!
  
  可是,当天晚上,吴王遭到刺杀,身受重伤。
  
  吴王朱见沪喉咙中了一箭,若非他及时避开,箭矢偏过喉管,他就被一剑封喉了。
  
  好在这时代医术高超,命保住了,但嗓子废了。
  
  幸好这箭矢无毒,有毒的话神仙难救。
  
  朱见沪重伤的消息,引起国际舆论哗然。
  
  “是老六!”朱见沪声音像个破锣,哈拉哈拉的,嘴里不是含了一口痰,而是含了口血,一说话就出血。
  
  “请王上少说话!”
  
  “孤这心啊,如烈火焚烧一般,少说一句话,孤就难受一万分。”
  
  朱见沪面容狰狞:“是老六干的,他想继太子位,所以要除掉孤。”
  
  “王上,也可能非虞王所为。”
  
  重臣道:“陛下为换太子,允许商王率五万精兵回国,并派几十万海军护送,就怕有人暗中下毒手。”
  
  “何况,虞王志大才疏,他既然要刺杀,也该先刺杀商王,再刺杀您呀,怎么会先刺杀您?”
  
  “而大洋洲争霸之心已起,老臣怀疑是大洋洲诸王做的,祸水东引而已。”
  
  朱见沪咳了口血出来:“老二?老三?不可能,他们是孪生子,没有继承皇位的可能性,除了老四就是我了!”
  
  “老七是个病秧子,估计都活不过我爹。”
  
  “再说了,皇位传给老七,还不如让老大干呢。”
  
  他还不知道,鄫王已经死了。
  
  重臣却道:“若越过鄫王呢?”
  
  “你是说老八?”
  
  朱见沪面露凶光:“是宋王那个阴鸷小人,他为了登上帝位,先杀我?”
  
  “也许不是为了登上帝位,而是想图谋吴国。”重臣认为,宋王野心很大,可他不可能杀了上面一群哥哥,登上皇位。
  
  最关键的是,宋王是老四的人,他是最支持老四登基的。
  
  就是说,他是收老四的意思,除掉年长藩王?为自己继位,扫清一切障碍?谨防再次被改立太子?
  
  朱见沪忽然想到了此节:“你说,能不能是老四,借机除掉兄弟们,稳固他的太子之位?”
  
  “怎么会?”重臣觉得没理由呀。
  
  老皇帝点商王做太子的,商王怎么会担心弟弟们?再说了,论能力,能和老四媲美的是老二十。
  
  如果老四把老五、老六、老七到老十九都给杀了,那不是便宜老二十了吗?
  
  “老四是想让大洋洲乱起来,给他足够的时间整顿国内,好阴毒的手段啊!”朱见沪现在谁都怀疑。
  
  因为吴王遇刺,这个旅游型国家顿时关闭了自由大门,搜查刺客,保卫吴王。
  
  吴国风声鹤唳。
  
  国际舆论却指向了虞王和宋王。
  
  虞王和宋王却三缄其口,这下就引起天下人想入非非了。
  
  难道虞王和宋王,都派出了刺客?
  
  结果,没过两天,虞王和宋王相继遇刺,甚至想争都争不了的郑王也遇刺了。
  
  年长皇子接连遇刺,却洗脱了所有人的嫌疑。
  
  只有吴王最悲催,差点被射死。
  
  其他人只是受了轻伤。
  
  但藩国国王遇刺,还是历史第一次,前所未有。
  
  到底是谁干的?
  
  当年长诸王接连遭到刺杀后,最大的怀疑对象,竟然转向了老四。
  
  除了老四外,其他年长诸王都遭到了刺杀,当然了,老二老三独善其身,没人理他俩。
  
  在船上漂泊的朱见漭,每天三次报信船,传到大明去,报信船也会传上来最新消息。
  
  所以朱见漭也知道弟弟们遭到刺杀。
  
  这不是他安排的呀?
  
  是谁干的?
  
  如果仅有吴王刺杀,摆明了是老六干的,可年长诸王全都遭到了刺杀,屎盆子扣在他头上了。
  
  是谁在搅混水?
  
  朱见漭当了三十年的皇帝,这是个确确实实的马上皇帝,一生征战沙场,杀死的人不知道多少,自然养成了多疑霸道的性格。
  
  纵向分析他的弟弟们。
  
  老五是有点小聪明,却当不了大国皇帝,老六封在苏门答腊岛,就足以说明,他不是个成事的料子。
  
  老七就别说了,那就是个宅男;老八呢,朱见漪有点坏心思,但都写在脸上,属于想很坏却坏不出来的那种,也是个废柴;老九朱见渚则与世无争,他倒是想争,他在新西兰那鬼地方,根本没法参与争霸。
  
  老十和老十一就别提了,这两个货,狗咬狗是一把好手,办正事屁都不是。
  
  那能是谁呢?
  
  难道是一直忽略的老二、老三?
  
  一对孪生子,制造朝局紧张,他们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朱见漭却知道一种人,见不得别人好,看到你有好东西,他会难受得睡不着觉。
  
  可记忆里的老二老三,不是这个性格的。
  
  人会变的。
  
  朱见淇都疯了,何况其他人呢?
  
  朱见漭是越过他们俩继位的,说心里一点恨意没有,那是不可能的。
  
  “可会是他们吗?”
  
  朱见漭的舰队已经越过印度,马上就要进入大明国界线了。
  
  预想中的刺杀没来。
  
  反而年长诸王遭到了刺杀。
  
  他老爹一定看到了奏疏,这就给他回国继位增加了第一道难度。
  
  “孤似乎一直忽略了一个人!老大,会是你吗?”
  
  朱见漭的舰队,在鄫国停靠补给半日,鄫王因遭到了刺杀,倒是派人来问候商王了,除此之外没别的表示。
  
  很显然,鄫王这个宅男不会撒谎,他是怀疑老四派人刺杀的他,所以不愿意兄弟相见。
  
  朱见漭表示很无语:“我在东欧开疆拓土几万里,会搞这种没见识的阴谋把戏?老七怎么越活越回去了?我等在这里,就是想见见你啊。”
  
  其实,他并不知道,鄫王已经死了,第二代鄫王继位后,因为瞒着老皇帝,迟迟没有报丧,所以各国都以为鄫王还活着呢。
  
  直到朱见漭的船到了马六甲,才收到了一封密信。
  
  是第二代鄫王朱佑梈写的密信。
  
  “原来我误会老七了,他、他竟然走在我前面?唉!”朱见漭没想到,老七竟在去年就死了,因顾忌老皇帝身体,所以迟迟没有报丧。
  
  “当时我就该去鄫国去祭拜他一番的!”
  
  朱见漭有些后悔。
  
  但兄弟感情,也就是一句后悔罢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鄫王也遇刺了,被刺杀的是朱佑梈?
  
  说明幕后杀手也不知道鄫王崩逝的消息。
  
  那岂不恰恰说明是朱见淇嘛!
  
  朱见淇这是给他继位增加难度,挑拨大明和藩国之间的关系呢,这也太明显了吧?
  
  “老大在各国埋下钉子了?孤身边有没有?”朱见漭意识到这不太可能啊。
  
  他继藩时,他爹确实让他没少带人。
  
  但这些人都经过一次次忠贞考验的,问题是他爹没必要防着儿子们啊,老大当时又没有太大权柄,不可能是老大安置的。
  
  而老皇帝和老大闹翻了,更不可能将这些钉子交给老大了。
  
  按照这个逻辑,又不像是老大干的,会是谁呢?
  
  舰队穿过马六甲之后,舰队加速,在山东登陆,因为景泰六十三年,天津港就已经陆续改造了,到了今年年初彻底封闭。
  
  因为填海的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毕了。
  
  到了景泰六十五年春天,天津港已经无法停靠船舶,包括辽宁、朝鲜的港口,基本都无法停靠了。
  
  现在北方第一大港口,是青岛,所有运往北方的货物,基本都在青岛卸货,这就早就青岛港口规模无限扩大,已经成为全球排名前五的大港口。
  
  朱见漭在青岛登陆,他共率骑兵六万两千人,杨一清亲掌京营,在青岛迎接朱见漭。
  
  从青岛下船,立刻上专列,中间不休息,乘坐专列入京。
  
  从青岛到北京的铁路,今日全部被征用,因为要运近十万大军外加战马,民用火车也基本全部征用。
  
  火车的速度,从最开始的时速9公里,如今已经提速到了时速90公里,一天一夜,就能抵达京师。
  
  但朱见漭乘坐的专列,时速在20公里左右,沿途骑兵队护卫,整条铁路戒严,车厢内全部是岗哨。
  
  不止这样,前方路段,十五分钟检查一次,轮值检查,谨防有人埋下炸弹。
  
  杨一清就和朱见漭同睡一个车厢。
  
  “吴王遇刺,陛下震怒,尔后藩王诸多遇刺,大理寺寺卿怀疑是您所为,入京之后,务必解释清楚。”
  
  难得的,杨一清这块茅坑石头,居然指点朱见漭。
  
  朱见漭和他不熟悉,却点了点头。
  
  杨一清之所以提点他,主要是老皇帝太累了,他的身体确实无法秉政了,每日听讨论听着听着就会睡着,然后上句不接下句,说话说一半,后半句忘记了。
  
  老皇帝确实太老了,和两年前还不一样呢,两年前记性还特别好呢。
  
  朱见淇的事,给他打击很大。
  
  听说朱见淇被圈禁这些天,日日咒骂老皇帝,朝臣想将他押解去中都,却必须要等到商王回国。
  
  否则一旦商王出现意外,或者老皇帝忽然驾崩,为了国本稳定,要么是朱佑榶登基,要么是朱见淇重新登基。
  
  内阁做出最完备的预案,最坏情况是老皇帝没等到商王归来,就拥立朱见溏。
  
  所以,最后一段路,要慎之又慎,必须将商王妥善送回京师。
  
  杨一清也主动回护他,即便这场藩王刺杀案,最像是他所为,但杨一清还是选择回护他。
  
  朱见漭没有解释。
  
  这几天,他有点琢磨明白,这场拙劣的刺杀,是谁干的了。
  
  他一直将眼光往亚洲、大洋洲方向看,却没往欧洲方向看,这般拙劣的刺杀,若不是他那个蠢货儿子赵王搞出来的,就一定是那个坏得冒水的楚王搞出来的。
  
  欧洲宗王里,朱佑樘是最坏的。
  
  这家伙肯定不满足于楚国的疆域,甚至他不满足于国号,他想启用大元的国号,只不过老皇帝一直没批罢了。
  
  景泰五十七年时候,就想要大元的国号了,老皇帝每批,是因为大元这个国号太大了,担心楚国撑不起来。
  
  如果是赵王搞出来的,他能理解,因为赵国想扩大领土,主意打在商国本土上了,可以理解,再说了,如果他爹当皇上,他能得到好处。
  
  可是楚王搞出来的,这事就显得诡异了。
  
  按理说,朱佑樘的父亲是朱见深,不是老皇帝的儿子,但过继给了老皇帝,也算他这一脉的。
  
  这些年,老皇帝对朱见深一脉也是视如己出。
  
  可他为什么要黑自己呢?
  
  朱见漭继位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朱佑樘这么聪明,应该巴结他才对呀,怎么会设局害他呢?
  
  他想不明白。
  
  可除了那个坏小子外,应该没别人了吧?
  
  现在登上去京师的火车,距离继位只有一步之遥。
  
  天下百姓已经翘首以盼了,虽然百姓没什么参与感。
  
  杨一清并没有和朱见漭聊太多,他只是负责将朱见漭安全送入京师,仅此而已。
  
  按照速度和路程计算,朱见漭入京需要三天时间。
  
  这三天,可能是杨一清人生中最漫长的三天,纵然有拥立之功,可对五十七岁的朱见漭来说,这拥立之功可有可无。
  
  他可不是内藩继位,而是国外回来的皇帝继位。
  
  他的大商,虽比不了大明,但也是藩国中最大的国家,整个东欧,他说了算。
  
  这一点,杨一清心知肚明。
  
  所以他对朱见漭只是冷眼观察而已,只希望这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皇帝,而不像朱见淇那样,让人失望。
  
  此时。
  
  虞王受到了刺杀,幸好有吴王刺杀在前,提前做好了防范,才没有被刺杀成功。
  
  却让虞王受到了惊吓。
  
  心里那点不切实际的想法,立刻打消了,当个屁太子啊,他都被刺杀了,再敢做白日梦,估计死的就是他满门了。
  
  朱见漭不讲武德,连亲弟弟都下手,这个王八蛋,等他继位后,他的虞国肯定要完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