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第388章 皇帝正在夺走孩子们的童年,历史最强学生保护法

第388章 皇帝正在夺走孩子们的童年,历史最强学生保护法

第388章 皇帝正在夺走孩子们的童年,历史最强学生保护法 (第1/2页)

“太子,朕问你,这笔财富传到你手上,你会如何处置?”朱祁钰问。
  
  当然是存起来!
  
  朱见淇的简朴,和唐皇后的教育息息相关,他的才能不如弟弟们,皇后就告诉他,其他东西学不来,简朴节约却是能学的。
  
  正因为勤俭节约,他得到满朝文武的唯一称赞。
  
  当时秉政的还是年富呢,年富就因为他足够简朴而表扬过他。
  
  后来他就养成了这一习惯,勤劳和简朴,是朱见淇最大优点。
  
  “太子,钱不是存出来的。”
  
  朱祁钰道:“皇家没有对皇子专门的财政教育,你的师父们也不懂经济,教你的是经世之道、帝王心术,没有教你投资理财,所以你不懂。”
  
  “那朕今天就教教你,钱是怎么来的。”
  
  说着,打开账本密室。
  
  密室分上下两层,账本堆积如山,随便打开一本账本,上面都是经手人的签字。
  
  这是内帑的账本,是明账。
  
  “伱觉得朕的钱是怎么来的?”朱祁钰问。
  
  “做生意赚的吧?”朱见淇对经济确实不太擅长。
  
  “做生意,也叫投资。”
  
  “朕名下有十几家投资集团,主要用作对天下商业进行投资,投资实业,如果抢占先机,就能赚钱;如果抢不到先机,也能让资产保值。”
  
  “像刚才你们看到的黄金,就是朕投资所得。”
  
  “可不是你那些弟弟们送给朕的钱,而是朕自己赚的。”
  
  “第二种,就是理财。”
  
  “朕有这么多钱,也不能全都躺在账户里吧,银行利息又低,达不到理财的需要。”
  
  “朕的理财方式很简单,短期理财就是投资公司,持有股份;长期理财就是专利、版权。”
  
  “还有一种钱生钱的方式,证券,就能钱生钱,但朕不喜欢那种方式,所以不用。”
  
  朱祁钰道:“只说投资吧,朕的投资方向,一个是电气革命的实业,第二就是创造性行业,比如专利、版权。”
  
  “爹,这么多钱都投资专利?”朱见淇也清楚,投资专利是长期投资,万一收不回来,可就血本无归了。
  
  不是谁都有老皇帝点石成金的能力的。
  
  即便如此,老皇帝起码有几万个专利,是无效专利,一分钱赚不到的。
  
  比如说,他囤积着很多飞行专利,这东西也就达芬奇的画里出现过,根本不可能成为现实的。
  
  奈何老皇帝真的投资了一家飞行公司,结果投进去几十万,最后倒闭,打水漂了。
  
  “投资专利有什么不好的?”
  
  朱祁钰反问:“这么多钱你也用不着,投资未来,万一赚大钱呢?”
  
  “爹呀,谁能保证,每一个专利都赚钱呀?”
  
  “再说了,专利是更新换代的,不是咱们掌握初代专利,就能垄断的,只要在原专利基础上创造,就是一个新专利,这就造成了,以前的专利是无效专利。”
  
  “儿臣真心觉得,专利未必多赚钱。”
  
  朱见淇能提出反对意见,朱祁钰反而欣慰。
  
  太子就不该唯唯诺诺的。
  
  “朕也只是個意见,钱在手上,不能只放着,要进行投资。”
  
  朱祁钰道:“丘濬的经济论说的很通透,市场流通是需要活水的,这个活水就是投资。”
  
  “中枢投资应该占据全国投资的大头。”
  
  “而皇家,也不能低于中枢的投资额。”
  
  “太子、太孙。”
  
  “以后的皇帝不好干啊。”
  
  这句话,让朱见淇和朱佑榶神情一震。
  
  民智大开,百姓已经拥有了说话的权力,而且百姓正逐渐行使自己的权力。
  
  他们不反对一个有作为的皇帝。
  
  但绝不会允许一个昏君坐在他们的头上。
  
  君权神授,反而成了背锅侠,天下的坏事你皇帝都得扣脑袋上,只要有坏事,都往你头上扣。
  
  所以,皇帝才说,要在民间进行大规模投资,皇家企业遍布民间各地,甚至掌握部分经济命脉。
  
  百姓能彻底驱逐掉皇家的影响力吗?
  
  皇帝之所以是皇帝,在于绝对兵权,和神化自己,并用儒家体制制定框架。
  
  在新时代,就要制定新方法。
  
  皇帝想到的办法,就是增加经济控制。
  
  如果全国所有行业,都有皇家投资,哪怕出一个昏君,最多把昏君赶下台,还是要朱家人当皇帝的。
  
  因为,任何人都脱离不了皇企,一旦皇企消失,大多数人活不下去。
  
  “儿臣(孙儿)知晓。”朱见淇躬身道。
  
  “其实也不是坏事,被监督,反而会出明君。”
  
  朱祁钰淡淡道:“本朝的帝王教育是非常完善的,只要上一代皇帝不突然暴毙,让皇子顺利学完皇族教育,再确保皇权交接,那么就能保证新皇是圣明天子。”
  
  “最好能保证天子能在三十岁以后登基,心智成熟后才当皇帝,太早登基,对他没好处。”
  
  “所以,你们两个朕不担心。”
  
  “朕担心你的儿孙啊。”
  
  朱祁钰看向朱佑榶。
  
  朱佑榶已经有三个儿子了,皇位传承肯定没问题的。
  
  “孙儿会写进祖训里。”朱佑榶虚心记住。
  
  “只要天子圣明,掌握军政经三权,皇位就丢不了的。”
  
  朱祁钰笑道:“看完了皇家的家底儿,你们有什么要说的?”
  
  “爷爷,孙儿会注重投资的,合理分配、优化资产。”朱佑榶可不像他爹是个守财奴。
  
  朱见淇瞥了他一眼,总觉得这小子不靠谱。
  
  朱祁钰点点头。
  
  锁上账本室,走出密室。
  
  重新锁上后,朱祁钰坐在御座上:“这是朕给后世儿孙攒的家底儿,你们要审之慎之。”
  
  “儿臣明白。”
  
  传到太子手中,皇帝不担心。
  
  倒是太孙,这家伙可是个不安分的。
  
  “可知朕为何要扶持如此多的藩国吗?”朱祁钰问。
  
  因为您心疼其他儿子呗。
  
  “不希望皇家手足相残,是其中道理。”
  
  “但更多的是,大明做霸主国,居中调停世界战争,而非事事出面,什么事都要大明亲自下场。”
  
  “说明白点,就是挑拨魏国和商国的矛盾,让他们两国去战争。”
  
  “中亚战果分配不均,就让中亚诸多藩国都不满,魏国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朕虽没站在公平这边,朕的儿子们只会骂朕老糊涂,可只要朕一死,他们就会像疯狗一样撕咬魏国。”
  
  “而大明,就能以霸主身份调停,想什么时候调停、如何调停,主动权就掌握在你们手里。”
  
  “人的野心是永远无法遏制的,战争是必然结果,朕也挡不住。”
  
  “大明,要充当世界棋手,怎样操控世界,保证大明的霸主地位,才是大明皇帝最该做的一件事。”
  
  朱祁钰叹息。
  
  其实,他最开始的权力构架,是希望各国和平相处的。
  
  都是明人,都是一家人。
  
  可亲兄弟还能打翻天呢,何况陌生人?
  
  即便明人替代了世界人,矛盾照样不少,战争还未爆发,有老皇帝健在的原因,也有没有准备好的原因。
  
  朱祁钰也看得开。
  
  既然要打,就要掌握在大明框架里面打。
  
  他要建立,以大明为首的世界体系,整个世界都要按照大明的意志运转,构成一超称霸的世界格局。
  
  近几年,他一直在培养战略全局型人才,比如王守仁。
  
  甚至,他还会在太学中挑出一批精华人才,单独带出来特训,遴选出特殊优秀人才,吸引进入战略局。
  
  战略局,隶属于军机处,负责架构世界局势。
  
  阁部重臣,都在战略局里挂职,从太学中遴选的人才,负责提建议、查缺补漏,其实是秘书。
  
  只有极为优秀的人才,才会被秘密吸入战略局当中,转正成为秘书。
  
  战略局成立八年了,至今没有一名学员转正。
  
  没有被转正的学员,则在领取一些奖励后,返回学校继续学习。
  
  他们都签署了秘密协议,是不能透露在战略局中的机密的。
  
  大明缺少战略家。
  
  尤其那种对世界全局把控的顶级战略大师。
  
  景泰前期,皇帝比较倚重于谦,但于谦的战略仅限于大明,中期则由年富、耿九畴等人共同拟定,效果不佳。
  
  现在的战略大师,反而是皇帝自己,效果也那么回事。
  
  本朝实在太稀缺战略大师了。
  
  王守仁本就具有各方面的顶级天赋,再加上皇帝的全力培养,已经初具战略局的风采。
  
  想建立大明体系,就需要有很多战略家。
  
  老皇帝绝对是世界上最重视教育的帝王。
  
  截止到景泰六十三年,大明共有2446家大学,489家太学。
  
  于景泰六十一年,皇帝改讲武堂为军事学院,共开九所军事学院,大明军事学院、北京军事学院、南京军事学院、杭州军事学院、武汉军事学院、广州军事学院、成都军事学院、敦煌军事学院、汴京军事学院。
  
  又开三家外交学院,分别是大明外交学院,重庆外交学院和上海外交学院。
  
  于景泰六十二年,中枢决定,实行外派鸿胪寺制度,全世界各藩国,设大明鸿胪寺分寺,进行外交驻派。
  
  这些年,朝廷虽然在培养外交人才,但进士对外交不感兴趣,即便景泰朝的进士是新式进士,但他们都不愿意从事外交官工作。
  
  所以,中枢只能设学院,从学院毕业的学生,可以越过科举,直接入朝为官。
  
  这就注定了学院招生是极为严格的,严进严出,毕业率也低的可怕。
  
  学院是统一五年制。
  
  毕业率仅有20%,也就是说五个同学中,只有一个能顺利毕业,进入学院,要经过高考和太考两次考试。
  
  录取分高的吓人,能考进学院的,也绝对是天才中的天才。
  
  像军事学院,分为武举科举上来的人才,军队中优秀军官提拔上来的人才,也有通过考试考进来的人。
  
  外交学院,则是完全考试考进来的。
  
  十二年义务教育,已经是完全推行下去了,去年皇帝还想把大学纳入义务教育里去,变成十六年义务教育,却被朝堂上下驳斥回来。
  
  何为义务教育,就是让孩子明礼懂事罢了,若逼着孩子们上大学,朝廷能给分配工作吗?能保证不失业吗?
  
  既然无法保证,为什么要逼着孩子多读几年书呢?
  
  皇帝您希望民间多元化发展。
  
  那为什么要逼着孩子们走一条路呢?
  
  学习,不是未来从业的唯一路径啊,去工厂打螺丝,跟你学会高数有关系吗?
  
  读书是为了明礼,既然已经明礼了,何必苛求读十年书还是读二十年书呢?难道中枢还能强迫人读一辈子书本吗?
  
  这话让皇帝思索了很久。
  
  然后就开始了教育改革,把书本往实用性改革,把烹饪、打扫家务、口才、歌舞等全部纳入教育中去。
  
  又重新修订了课本,往实用性发展。
  
  弄得朝臣是既无语又好笑,本想阻拦皇帝继续搞义务教育,却不想,皇帝弄出教育改革。
  
  不过也不是坏事,增加一些选修科目,给孩子们增加兴趣爱好,也是好事。
  
  大明孩子是很忙的,从小就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各种课外班都要报,每天学到半夜,天天跟书山题海作斗争。
  
  以前不是这样的,但皇帝喜欢读书啊,喜欢学习啊。
  
  天天变着法似的往书本里面增加东西,导致孩子们是越学越多,越学越乱。
  
  景泰五十年时,民间就有学者喊出给孩子们减轻负担的声音。
  
  中枢非但没减,还增加了光学、电学、电磁学等新课程,编入物理教材里面,小学生也要学物理。
  
  还喊出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号。
  
  每一年,中枢都会革新教材,题是越来越深,考合格是越来越难,孩子们玩乐的童年时光是越来越少。
  
  整个大明上下都很忙碌。
  
  父母们为了钱在奔波,孩子们为了学分在奔波。
  
  景泰六十年时,中枢官员都觉得应该保护孩子们的童年时光,提出保护孩子视力的口号,希望皇帝能够重视孩子的童年。
  
  皇帝提出,做两次眼保健操。
  
  一节课改为四十分钟,中间休息十五分钟,每天做两次眼保健操,两天一节体育课。
  
  大明是学分制。
  
  正常应该是比较轻松的,也不用参加应试考试。
  
  结果,学分制比考试制还累。
  
  因为中枢对老师的要求很高,对于学分的给予是严格控制的,一旦老师乱发学分,或者收礼发学分,轻者辞退,重者流放北方,还实行连坐。
  
  从法律规定之后,就没有老师被辞退,全部被刺字流放,而知情不报的人,同罪。
  
  流放罪当中,最严厉的就是刺字流放,脸上会刻下你犯的罪,一辈子都别想洗刷清白。
  
  若是一般的流放,到了当地还是正常百姓,照样活着,无非换个地方罢了;刺字流放就不一样了,这种污点,会传两代人,儿子都抬不起头来。
  
  重处一批后,后面的老师可不敢随便发学分,几十年已经发展成体制。
  
  这就导致了,学分制比考试制还累。
  
  学生要是完不成作业,和老师布置的学业任务,就一定得不到学分,学生们只能玩命去学习。
  
  中枢倒是不担心民间缺老师。
  
  截止到景泰六十三年,民间共有义务教育阶段老师数额约五百万人,活跃在机构中的老师,约有二百万人,公办老师在二百万人,民办学校老师一百万人。
  
  而且,这个数据是递增的。
  
  看师范大学的报考学生数量就知道,小初高老师根本就不稀缺。
  
  华夏社会,本就非常尊重老师。
  
  从古至今,老师和医生,社会态度截然不同,老师那是最尊敬的人,医生呢,下九流。
  
  大明老师也不是什么人能干的。
  
  首先要经过品德考试,经过品德考试的人,才有资格做老师。
  
  那么,如果老师犯罪,在整体社会舆论的压力下,都不用朝廷罚,老师自己都会去死。
  
  同样的,老师不止社会地位高,薪资水平也是比较高的。
  
  老师的薪资,明显高于吏员,高于国企工程师,高于私企职员。
  
  当老师,是社会上最体面的工作之一。
  
  所以,法律对他们的要求也是最高的,师德,是最重视的一条。
  
  学校里的学分,看似是控制在老师手里,其实是控制在朝廷手里,朝廷只要收紧政策,学分就会落到实处。
  
  学生们叫苦连天,谁也没个快乐的童年。
  
  之前中枢也讨论过快乐教育。
  
  普遍认为,快乐教育只会把人养成废人。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才是华夏人的信条。
  
  从小就得吃苦。
  
  朝中官员,哪个不是十年寒窗苦读上来的人才,小时候不吃苦,就是吃苦一辈子。
  
  所以,皇帝不断给孩子们增加学业,朝臣们是支持的。
  
  可架不住皇帝是年年增加啊,民间孩子的家长都叫苦连天,甚至景泰五十七年,诞生了第一个初中生因为学习压力大疯了的新闻。
  
  皇帝却认为,孩子疯了,原因不是学业压力大,而是来自校园霸凌。
  
  所以,刑部出台了校园保护法,严厉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