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第335章 大明帝国,前行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第335章 大明帝国,前行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第335章 大明帝国,前行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第1/2页)

董赐和贺知恩早就候着呢。
  
  皇家商行这几年大肆扩张,是各个行业的领头羊,但对商业也只是浅尝辄止,起好带头作用而已,并没有得到太多红利。
  
  一番禀报后,朱祁钰微微凝眉:“才赚了1.7亿两?”
  
  皇家商行建立近五年,皇帝的点子都由皇家商行牵头,商贸繁荣的大半原因,是皇家商行在带动。
  
  结果,董赐竟说账面上只有这点银子。
  
  “皇爷容禀。”
  
  董赐磕头:“皇家商行按照您说的,分为衣食住用行五门十三行,大明各个行业,商行都有投资。”
  
  “若将杂七杂八的投资,以及专利营收全都算上,全部资产超过五亿。”
  
  “其实,咱们各个行业的红利都没吃到。”
  
  说到这里,董赐脸上有着些许遗憾:“以前的不说了,就说这暖气片行业,咱们刚建了厂,成本还没赚回来呢,您转头就赏给了贵州战场上的有功之士。”
  
  “这些年,您将工厂当做战功,赏给满朝文武。”
  
  “如果这些东西,都放在商行里,由宫中垄断经营,一年就能赚几个亿。”
  
  确实是。
  
  朱祁钰对文武的赏赐,多是工厂。
  
  一是给文武找一个稳定来钱的路子,捆绑朝中文武在他的战车上;二是很多产业,没有权贵插手是做不起来的。
  
  就说那蜂窝煤,京中最大的厂子,背后就是于谦。
  
  山西矿场老板可不好对付,哪怕是皇帝他们都是糊弄则糊弄,可于谦出面,就让蜂窝煤在京师畅销。
  
  目前北方蜂窝煤厂高达上千家,背后都是满朝权贵。
  
  以前是暗地里经商,如今是明面经商了,因为是皇帝赐的,正常交税即可,皇帝并不限制民间经商。
  
  至于引发大规模贪腐,以前以后都照样贪,何不把贪放在明面上,起码以后抄家的时候,能知道他们有多少家产。
  
  “皇爷,下次您赏赐的时候,能不能和奴婢商量商量?”
  
  董赐苦着脸:“很多厂子潜力巨大,那玻璃厂、肥皂厂、牙刷厂、暖气片厂,都是百姓家用的,您随便就赏出去了。”
  
  “还有那手压井,那东西成本就在50块,您半卖半送,厂子都是赔钱的。”
  
  看着董赐的冤种样,朱祁钰笑了:“你把这些价值都罗列出来,交给冯孝,朕以后赏赐的时候,按照这个来赏。”
  
  “皇爷圣明。”
  
  皇家商行正在接收两淮的盐矿和盐场,清点之后就会拍卖掉。
  
  “董赐,你也不能只看利益,要看政治。”
  
  “那些厂子多大价值,朝野上下都知道。”
  
  “朕赏赐下去,也暗含深意。”
  
  朱祁钰这么折腾都没被害死。
  
  就是这些厂子在发力,换上新君登基,看看厂子收不收回去。
  
  那是下金蛋的厂子,换哪个皇帝舍得赏出来?
  
  “奴婢见识浅薄,请皇爷见谅。”董赐明白,但手压井厂,凭什么送给那些贱民啊。
  
  您这么送,以后怎么卖了?
  
  主要为了防范旱灾,只能半卖半送,加快打井速度。
  
  “账上的钱,放在哪了?”朱祁钰问。
  
  “自然存银行了。”
  
  “没放印子钱?”朱祁钰问他。
  
  董赐吓了一跳,赶紧说没有。
  
  “放银行太亏了。”
  
  朱祁钰沉吟:“想想办法,都投资出去,多多赚钱。”
  
  “皇爷,能不能投修路上去。”董赐陪笑,沥青路可是一本万利的买卖,现在是亏本,以后准赚钱。
  
  “那是宫中独资的,不许任何人插手。”朱祁钰打算全部由宫中出资,以后收益,也都进入内帑。
  
  “皇爷,皇家商行也是您的呀,以后也是宫中的进项。”
  
  朱祁钰却摇摇头:“现在是各行业还未形成雏形,以后各行各业形成雏形后,朕就打算把皇家商行解散,拍卖出去。”
  
  “那皇爷岂不太亏了?”董赐急了。
  
  “宫中仗着道路和专利就够了,太多钱反而没用。”朱祁钰认为道路必须掌握在手,这是皇权深入地方的基石。
  
  而专利,现在看不出来能赚多少钱,以后就是个大金蛋。
  
  更深层次的是,宫中掌握专利,就能控制天下商人的根本,让商人乖乖为宫中服务。
  
  若皇帝有太多钱,反而代代昏君,大明没钱皇帝也照样传,有钱了难道还能丢了江山不成?
  
  “皇家商行的钱,要投资少见效快,回报周期短的行业。”
  
  朱祁钰本想让他们去投资发明,但转瞬又觉得不行:“因为国朝四处都需要用钱啊,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急需用钱。”
  
  “皇家商行,也得让监察司查账。”
  
  “董赐,若里面有人把朕的钱搬回家去,你该知道怎么做吧!”
  
  董赐起誓发愿说没人敢动皇帝的钱。
  
  又听他禀报各行各业的稳步发展,朱祁钰微微颔首。
  
  这董赐,看不上砖窑这等没技术含量的工作,反而愿意投资水泥厂,铁筋厂等建造型行业。
  
  这就是眼光。
  
  比只知道盖房子玩泡沫的强一万倍。
  
  “水泥还不够坚固,要继续研发。”朱祁钰也看过陈泰不断改进的水泥,质量还是差,造价特别高。
  
  修水利的时候,才舍得用。
  
  汇报了一个多时辰。
  
  朱祁钰很满意皇家商行交出的这份成绩单。
  
  “董赐啊,这么大的皇家商行被伱打理得井井有条,你是真的有能力。”
  
  “再在皇家商行里干几年,就去司礼监。”
  
  朱祁钰开始画饼:“张永不成器,你精通文墨,又在皇家商行中立下大功,去司礼监掌印,完全够格了。”
  
  董赐身体微微发抖,司礼监的掌印太监,那可是太监中的天花板了。
  
  他才多大岁数呀,又不是陛下的贴身太监出身,能做到这一步,难之又难。
  
  “奴婢愿为皇爷肝脑涂地。”董赐哽咽。
  
  贺知恩在一旁充满嫉妒。
  
  “贺知恩,你好好跟董赐学着,他离开皇家商行,就由你挑起来这个担子。”
  
  贺知恩赶紧谢恩。
  
  “宝船建好了八艘,朕打算派个人出海,打通商贸,你们皇家商行挑些人出来,再挑出东西来,跟着船队去,给朕赚钱去。”
  
  贺知恩小声问:“皇爷,是去西班牙吗?”
  
  “咱们没有去西班牙的海图,只是去印度。”
  
  “陈嘉猷上疏说,印度有几十个小国。”
  
  “正好,咱们派人一一出使,主要是买粮食,买他们的书籍。”
  
  一听这话,董赐顿时没兴趣了。
  
  大明和印度贸易也有两年了,对印度也有了见解,那地方粮食确实多,但经济很差的,没什么是大明需要的,赚他们的也是小钱。
  
  朱祁钰都看出他沮丧之色,气得踹他一脚:“等朕把东南夷摆平,就让人去欧罗巴贸易,到时候你再多带商品去。”
  
  “嘿嘿,还是皇爷有办法。”董赐挨了一脚,却甘之如饴。
  
  “滚吧。”
  
  朱祁钰没好气道,他刚出去,又叫回来:“去朕的内帑里,挑几样没见过的东西,带回去玩玩。”
  
  “奴婢谢主隆恩!”二人磕头,美滋滋而去。
  
  军器局、兵仗局的主事,都依次进来,禀报机密要事。
  
  朱祁钰笑了起来:“等来年开春,就去上热河狩猎,到时候朕就用你们的装备。”
  
  “朕打算在陕西开一个军械厂,明年开春就筹备起来。”
  
  “再在宝州府开一个小型军械厂,越快越好。”
  
  “燃烧弹要大量制造,给水师送过去。”
  
  燃烧弹是用汽油制作出来的。
  
  朱祁钰对他们生产的军备很满意,让冯孝取几块怀表,赏给他们。
  
  怀表是闵节仿制的,用的是瓷盖,更加精致,只是误差有点大。
  
  进献上来一百块,朱祁钰酌情赏赐给朝臣。
  
  他们刚走,就快到饭食了。
  
  徐珵进来叩拜行礼。
  
  他收到皇帝的圣旨,让他回京述职,所以他比皇帝早几天抵达京师。
  
  皇帝给他家赐了大宅子,在京中一套,通州一套,天津一套,他虽是太监,却可以回家居住,这是额外恩许。
  
  朱祁钰看着这个似敌非友的家伙,脸上露出笑意:“徐珵啊,大明新作物推广种植,百姓能吃饱肚子,你居功至伟!”
  
  徐珵连称不敢,然后汇报天下耕地数字,亩产情况。
  
  朱祁钰微微凝眉:“玉米的亩产不高呀。”
  
  “皇爷,作物要一点点适应,再进行人工杂交,一点点提升亩产的,急不来的。”徐珵给解释。
  
  吉林正在开垦,种子都准备好了。
  
  “占城稻你觉得怎么样?”朱祁钰问。
  
  暹罗王进贡过稻种,尔后大明占领了安南、占城、柬埔寨,从当地取走了大量稻种,拿回来杂交培植。
  
  又让诸国进献了稻种,全都在培植之中。
  
  “回皇爷,暹罗献上的占城稻,亩产很低,奴婢以为是暹罗王哄骗天朝。”
  
  徐珵适应称呼了:“而我国带回来的稻种,皆是高产稻种。”
  
  “奴婢带着农科院三万人,经过不断研发,已经培育出新的稻种,奴婢想称之为大明稻。”
  
  “此稻种,亩产翻倍,而且口感更好。”
  
  “只是不是特别耐寒,无法在吉林、黑龙江两地栽种,辽宁倒是可以。”
  
  “农科院上下正在研发耐寒的稻种,用不了多久就会有效果的。”
  
  粮食问题,是卡脖子的问题啊。
  
  必须解决。
  
  朱祁钰笑容不断。
  
  农科院,本来是一个学宫,在皇帝大规模投入下,又赐了些官身,自然学习这方面的学子也变多了。
  
  又在各地建设了分院,人数高达三万人。
  
  而精通农学的教授,也出现近百位,如今在各地农学宫里传道受业,并培植作物。
  
  “稻种要改良,小麦、大麦等其他作物也得改良,不能丢下。”
  
  朱祁钰问:“大豆能在吉林种植吗?”
  
  “正要向皇爷贺喜,农科院最新研制出来的大豆,已经在吉林治所哈尔滨栽种成功,但现在是冬季,是在屋子里种植的,奴婢还不能确定,在田地里种植能否适应。”
  
  徐珵认真道:“但这是一项巨大进步,奴婢以为,吉林种满水稻、大豆的时间不远了。”
  
  朱祁钰非常重视东北大粮仓的开发。
  
  后世有东北平原和三江平原,三江平原还缺了一大块呢,若加上外东北,那就是一块巨大的粮仓。
  
  如今都在大明统治范围内,耕种面积要翻三倍。
  
  等化学发展起来,东北六省,能养活十亿人口,甚至更多。
  
  徐珵逐一汇报研发成果。
  
  土豆、地瓜已经在辽宁推广开了,明年就会在吉林广泛种植。
  
  倒是花生,如今还在收集种子阶段。
  
  最喜人的是辣椒,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尤其在西南,已经离不开辣椒了。
  
  柿子、苹果、圆葱也在民间随处可见了,但价格还是很贵的。
  
  “徐珵,你的功劳,足够列入文庙!”
  
  朱祁钰认真道:“朕还听说,你给治水司修缮河道,提出了很多建设性见解。”
  
  “东北的河流治理、灌溉工程,朕打算都交给你!”
  
  徐珵激动得嘴角翕动,主要是能入文庙。
  
  他是太监啊。
  
  和皇帝还有深仇大恨,如今却能以太监之身入文庙,能不激动吗?
  
  “朕会让全国各地,为你树碑立传,让天下农人,永远不忘记你的功劳。”
  
  “等你东北治水成功后,朕让人在江河沿岸,为你立庙。”
  
  这就是朱祁钰收买人心的地方。
  
  徐珵不停磕头谢恩。
  
  “你的儿子徐世良朕会重用,这都是你的遗泽。”
  
  朱祁钰施恩后,又问:“肥料发展得如何?”
  
  “奴婢……”
  
  朱祁钰摆摆手:“以后你可自称臣,对朕可称呼陛下,不必称奴婢。”
  
  “谢、谢圣上大恩!”徐珵泪崩了。
  
  他是文官啊,被割了也是文官啊,从骨子里瞧不起太监的,却成为了太监,这是他心中最大的痛。
  
  激动之后,说回正事。
  
  说到肥料,徐珵详细说了肥料的来源、构成,还发现了肥料的主要元素,虽然没说出氮什么的,大体是这个意思。
  
  这是个超级大才啊,他就不该当官,就该去搞科研。
  
  这是大明的袁隆平啊。
  
  “你读一读西夷的化学书籍,再去民间招一批钻研化学的人才,看看能不能对肥料产生效用。”
  
  朱祁钰对徐珵十分满意:“朕不封赏你,但让你儿子入军机处,担任行走。”
  
  “皇、陛下,这不符合规矩的。”
  
  徐珵想让儿子走科举正途,这样才能位居首辅。
  
  “明年赐恩科,让徐世良去考。”
  
  朱祁钰道:“徐世良在朕身边几年,朕对他有了解。”
  
  “说句你不爱听的,他没有你这身本事。”
  
  “但是个老实人,当个知府绰绰有余,想当一省督抚,怕是没有那个才能。”
  
  徐珵钦佩皇帝看人的眼光,他六女一子,徐世良是独苗,从小就被宠坏了。
  
  “既然你对他寄予厚望。”
  
  “明年恩科会试之后,他若落榜,你就把他带在身边,无论是农学还是治水之学,你倾囊相授,看他能学几成本事。”
  
  “实在学不成,就去新占之地当个知府吧,历练几年,也能入中枢为官。”
  
  朱祁钰算是操碎了心。
  
  徐珵谢恩,又禀报了一些事,就到了晚宴的时候,他也要入宴的。
  
  饮宴办得很大很隆重。
  
  菜色都是尚食局精心准备的,对每位官大人详细了解口味后,量身定制的,又有意味。
  
  席间,有各路戏班子唱戏念词,狂欢不止。
  
  景泰十一年,十一月十九。
  
  大朝会。
  
  朱祁钰端坐门洞里,满朝文武列于两侧,今日天公作美,暖阳从天边爬出来,照耀得光芒滢滢。
  
  “诸卿,朕离京两年多,真的想你们了!”
  
  朱祁钰端坐其上:“看着你们一个个生龙活虎,身体健硕,朕就放心了。”
  
  “当今不说是盛世,但也是太平年月,这功劳不止是朕的,也是诸卿共同的功劳。”
  
  “朕得诸卿辅佐,幸甚,大明幸甚!”
  
  朱祁钰缓缓道:“今日是大朝会,朕就不和诸卿叙家常了,先说正事,然后朕再挨个见见。”
  
  “众所周知,朕去江南,主要做三件事,一是清理不听话的士绅;二是开海;三是盐政。”
  
  “如今功成归来。”
  
  “江南隐户高达千万,总人口达到恐怖的3200万人。”
  
  “朕移走了1500万,将有一技之长的人,留在江南,发光发热,又强令各家析产,给庶脉分房分地。”
  
  “这是老生常谈了。”
  
  “朕说起此事,是想跟诸卿聊聊,户籍的问题。”
  
  “以前大明是传统农业社会,对户籍管控力度大,不允许人随意流通。”
  
  “但随着商贸发达,路引制度反而成为制约商贸的桎梏。”
  
  “朕在想,是否取消路引?”
  
  朱祁钰道:“取消路引之议,是云南督抚王文提出来的,诸卿怎么看?”
  
  顿时引起一片热议。
  
  简单合议之后,李贤出班:“启禀陛下,先不说是否取消路引,微臣假设,取消路引之后,该如何抓捕罪犯?该如何控制人口流动?”
  
  朱祁钰沉吟:“李卿是担心,边疆省份的移民回流?”
  
  “没错,取消路引之后,这些刚被移民走的百姓,必然想方设法的回来。”
  
  朱祁钰立刻想到了身份证。
  
  “诸卿,一个城市的商业想发达起来,就要不设限制,像路引、城门查验等手续,会降低商业的流动性。”
  
  朱祁钰在人群中找丘濬:“丘濬,你的经济论里是这样说的吧?”
  
  “陛下,大明仍是以农为本,不能过度商业化。”陈文出班反对。
  
  “朕觉得你这话不准确,应该是农工商并重。”
  
  朱祁钰道:“老太傅根据盐的消耗量,统计出来人口,算上婴幼儿,大明人口可能在1.5亿左右。”
  
  这话一出,顿时引起一片哗然。
  
  “这还是没完全释奴呢,如果完全释奴,人口可能会在1.6亿左右。”
  
  “陈卿,你说说,这么多人口,全绑在土地上,现实吗?”
  
  朱祁钰问。
  
  陈文去看耿九畴,耿九畴微微颔首,低声道:“户部统计的人口,比陛下说的还多。”
  
  怎么这么多人啊!
  
  陈文有点发抖:“陛下,哪来这么多人啊!”
  
  朱祁钰面露苦涩:“朕也不知道啊,朕出京之时,以为隐户也就三千万,总人口八千万而已。”
  
  “现在翻倍了。”
  
  “你想想,若1.6亿吃不饱肚子,起来造反,大明能剩下什么?”
  
  这个问题非常严重!
  
  陈文和胡濙小声商议,胡濙分析人口暴增,是赋税减免造成的,还有就是皇帝重医,民间医药发展,新生儿存活率增长。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夺了土人地盘,土人变成了汉人,北方游牧诸族变成了汉人,还有朝鲜,这些人就超过了千万,他们的新生儿加在一起,就得有两千万。
  
  “陛下,经商只是富了一人,不如发展工匠。”陈文提议。
  
  朱祁钰脸上露出笑容,自古以来华夏把工贬到最低的社会地位,这就是工业革命不可能诞生的核心原因之一。
  
  “工匠多了,也没有活儿呀,还是养不活这么多人口。”
  
  马文升道:“不如把人都移走。”
  
  “你移得越多,生得越多,百姓担心断子绝孙,一定会多多生孩子的。”陈文道。
  
  这就是个死结。
  
  朱祁钰摆摆手:“工匠的地位,必须要提升。”
  
  “不止工匠,以前下九流的从业人员,地位都要提升。”
  
  “只要能养活百姓,让百姓吃口饱饭的行业,都是好行业,中枢都要支持,不准歧视。”
  
  “尤其是工匠。”
  
  “诸卿看到钟楼了吧?这就是机械的功劳,而朕认为,机械会占据未来的主流。”
  
  “各行各业,都会因为机械,而不停更新换代,推动整个社会,进入一个新时代。”
  
  工业革命的根本,是原始积累。
  
  大明这种移民方式,根本无法完成原始积累,还得想办法赚取原始积累。
  
  朝臣第一次不反对工匠。
  
  因为人口太多了,不妥善安置,就要出大乱子的。
  
  谁也想不通,大明的人口哪来的呢?
  
  “说回商业。”
  
  “陈文刚才说,商业只富了一人,无法让更多人受益。”
  
  朱祁钰道:“朕这几年一直在想,工厂是商业吧,雇佣了多少工人呢?这些人是不是受益了呢?”
  
  “而陈文说,受益一人,也对,因为工厂主他是赚大头的。”
  
  “这里面就涉及了一个社会公平的问题。”
  
  “丘濬的经济论里有分配和公平的讨论,但不如杨守陈的公平论更深刻,刘健还写了一篇分配疏,写得都好。”
  
  “朕都读了,很深刻,非常好。”
  
  “既然涉及到分配、公平的问题,朕就设了大明第七部,就是财部。”
  
  “既然发展商业,就必须要讨论社会分配问题。”
  
  “从农业社会进入商品社会,最大的问题就是分配,以前是自给自足,现在是工厂批量生产,卖给百姓,冲垮了小农经济。”
  
  “而利润,则被工厂主赚走了。”
  
  “那就需要二次分配,这个二次分配,应该由中枢来分配,这是刘健论述的分配疏。”
  
  “对收入高的人,进行收重税,实现公平。”
  
  “而这个重税,不能用来挥霍,要用来进行基础建设,和社会福利。”
  
  “什么叫社会福利的,一个是抚养孤老,一个是让天下百姓共同蒙福荫,比如教育、医疗。”
  
  “当然了,朕说这些还是很远很远,未来的事情呢,近二十年不会到这一步。”
  
  朱祁钰话锋一转:“财部设立的本质,就是收税!”
  
  “朕之前就在奏疏和诸卿说过。”
  
  “未来十年后,朕不打算收农业税了,用商税补贴农业税。”
  
  “当时诸卿还觉得朕异想天开。”
  
  “但今年的户部收入,说明了朕的想法是正确的,用商税,取代农业税,是势在必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