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第321章 二十天平柬,连锁反应

第321章 二十天平柬,连锁反应

第321章 二十天平柬,连锁反应 (第1/2页)

“那就让吕宋供应一批粮食,等交趾彻底安定下来,再对付吕宋。”
  
  朱祁钰叹息:“若能一劳永逸,把人全都移去南洋该多好啊。”
  
  “陛下,移民之事有伤天和,做一次就伤筋动骨了,不能多做呀!”
  
  胡濙苦笑:“今明两年敢移民,多是播种玉米之功,热河、宁夏这等不产粮的地,也出了些粮食,缓解了漕运压力。”
  
  “这两年天公作美,虽不说大丰收,起码灾害少了不少。”
  
  “您又犁清了山东、两湖,让这两地成为产粮大省。”
  
  “今年甘肃也能自给自足了。”
  
  想开拓,得先自己吃饱肚子。
  
  不然打着打着,大明没了。
  
  “是啊,北方充盈,才敢放弃一年的收成,去移民。”
  
  “幸而暹罗进献的粮食,让景泰十一年安然度过来。”
  
  “居安思危,得为明年做准备。”
  
  “明年开春之前,江南必须完全恢复,不能像今年这般乱了。”
  
  朱祁钰道:“天时地利,皆在朕这边。”
  
  “只是征柬之战过于匆匆了,怕是损伤巨大啊。”
  
  “陛下,这是没办法的事。”胡濙道。
  
  “战殁者多赐财货。”
  
  朱祁钰话锋一转:“对了,陈嘉猷从印度带回来的医书,老太傅看了吗?”
  
  医书在南京誊抄三份,一份在谈允贤宫中,一份赐给了胡濙,一份给随从的太医们观看。
  
  “陛下,印度医书,和华夏似乎是一套体系。”
  
  胡濙认真道:“老臣读完,深感印度曾经之璀璨,奈何其民已经忘记了传承。”
  
  朱祁钰点点头,印度的灿烂是断断续续的,华夏的灿烂是不断延续的,两国没有可比性。
  
  “印度和交趾一样炎热,上面可有治疗此等水土不服的方子?”朱祁钰问。
  
  “倒是有的,老臣正在整理,等整理完毕,便呈给圣上。”
  
  移民去交趾的人,因不适应气候死了很多人,这还是医者、药材充足的情况下,不然移过去一百多万人,估计剩不了多少了。
  
  朱英、夏埙、郝暄都生了一场重病,而刚刚崭露头角的郝暄,竟病死了,着实可惜。
  
  “不用呈给朕,您编纂好了,就送去太医院,由您牵头,筵请天下名医,编纂一本医书,朕掏钱刊印,务必让交趾人手一份,让交趾读书人都学医,自治自救。”
  
  朱祁钰下血本了。
  
  “老臣遵旨。”
  
  又说了几句闲话,胡濙才告退。
  
  朱祁钰则在思索。
  
  驻跸杭州府的胡豅,收到圣旨,他便放下军务,将军务全部交给张固。
  
  在浙江百姓中,挑三十万充实宝州。
  
  还要挑三万人,充实澎湖县。
  
  澎湖巡检司已经变成了澎湖县,隶属于宝州府。
  
  还要挑些不怕死的,充实一些未开发的小岛之上。
  
  主要挑佃户,养尊处优的不要。
  
  开垦宝州,没个十年二十年之功,是开垦不出来的,所以需要能干的人上去。
  
  再从交趾弄些奴隶上去。
  
  俞纲执掌福建水师后,会向南开拓小岛,再把人往小岛上移,但那是后话了。
  
  梁珤已经登上了宝州府。
  
  大明龙旗,插上了宝州府。
  
  他对招降倭寇十分不满,以大明的实力,三年就能荡清全部倭寇,一个不留。
  
  战功没了。
  
  梁珤心情不好,对安置之事也不上心,反正功劳不是他的,等中枢派人来吧。
  
  他则负责打前站,并开辟从宝州府到福建的航道。
  
  高明已经带着中枢挑选的属官启程了,不日就会到达宝州府。
  
  项忠则收到圣旨,带着上百船礼物,率船队赴倭,先到琉球。
  
  琉球乃大明属国。
  
  倭寇祸乱东南,琉球也深受其害,如今倭寇荡清,大明水师扬帆而来。
  
  皇帝想收回琉球,项忠先去试探试探国王的口风。
  
  琉球是万国津梁,是海上要道,而且拿下琉球,倭国就被大明两下夹攻,早晚都是大明属地了。
  
  十月十七,从南京始发的运输船队抵达交趾,在驩州下船。
  
  而船队并未返航,而是沿着海岸线往西而去,船上的豪华装饰则被陆续拆除,放在几艘船上,这些船返航回上海。
  
  从金瓯湾往西,一路到曼谷。
  
  曼谷是大明的租借地,如今囤积着大量奴隶,船队抵达口岸后,奴隶登船。
  
  七百艘运输船装满人后,从海路回国,在香港卸货。
  
  来的时候,一船装130位士兵。
  
  回来的时候,一船装2000以上的奴隶,最多的一艘船装了2200人。
  
  奴隶在香港卸货。
  
  船支冲洗干净后,装上从北方运过来的军备,再次启航,运去驩州。
  
  卸货后,又从驩州启航去曼谷,从曼谷装着奴隶返航,在香港卸货。
  
  反复几趟,把打仗需要的军备运送完毕。
  
  最后一趟就在香港装足了木材,返回江南。
  
  这条贸易线,开辟不到一年,却往大明运了上百万奴隶。
  
  奴隶很稀缺,交趾也缺奴隶,运到大明的也不多。
  
  户部的运输船,返航的时候,运回来都是木材,交趾大开发砍伐的热带木材,运到大明搞建设。
  
  奴隶在香港下船,由内河船支,运送到各地。
  
  主要是送治水司去。
  
  明军大规模调动,已经惊动了老柬暹三国,纷纷遣使来问,是否有不恭顺的地方?
  
  朱英没有任何回应。
  
  他也收到了内阁的圣旨,还有一封皇帝的亲笔密信,知道这一仗必须要打。
  
  交趾动员起来,为大军提供后勤。
  
  郭登、李震、欧信三人,已经分好了进攻路线。
  
  郭登从南柯府往南打;李震从越巂府往西打;欧信从牂牁府的海上仰攻。
  
  三路伐柬。
  
  交趾的紫电军做后备军,王伟的交趾水师,则在海上援助,准备随时入柬。
  
  暂时只有九万人,来不及征召太多人了。
  
  各分三万,等到军备后,于十月二十七,三军同时伐柬。
  
  明军不打招呼,忽然攻打属国。
  
  柬王庞哈满腔气愤:“大明要什么,真腊给什么!量真腊之物力,结大明之欢心!”
  
  “我真腊已经仁至义尽了!”
  
  “可这上国是如何对待我下国的?”
  
  “为什么!”
  
  庞哈暴怒,十一月初四,消息传到真腊王朝,已经丢了几个省了。
  
  三路伐柬。
  
  约定时间同时动手,郭登沿着澜沧江往南打,李震则往西打,两支大军在王都金边会师。
  
  欧信则让过金边,兵分两路,他和段思娥各领一支大军,往西面打。
  
  柬埔寨被打个措手不及,几个省直接陷落。
  
  最让庞哈气愤的是,大明缺人种地,真腊出人种地,缺奴隶,他们就把自己国民送去给大明当奴隶。
  
  还想让属国怎么样?
  
  大明竟不分由说,直接开战,转眼就打到王都去了。
  
  没这么欺负人的。
  
  “派使者去大明,问大明为何欺凌属国?”都打到家门口了,庞哈竟然还希望大明能高抬贵手。
  
  十一月初九。
  
  李震率先抵达金边,率军围城,威服庞哈献降表。
  
  同一天,欧信攻克古都吴哥,关闭柬军西逃的门路。
  
  柬埔寨的弱,众所周知。
  
  暹罗王刘珪收到的消息,竟是边界插上了大明龙旗,派人打听才知道,大明攻克了柬埔寨两都。
  
  “不可能,不可能啊!”
  
  刘珪吓到了:“明军调动才多久啊?是十月十七吧?今天是几号?”
  
  “陛下,十一月十六。”
  
  嘶!
  
  暹罗上下皆觉得牙疼。
  
  那是一国啊,大明就用了一个月,就给灭了?
  
  “陛下,好像明军是十月二十七伐柬的。”
  
  嘶!
  
  上下更牙疼了。
  
  二十天,灭了一国!
  
  这是大明的底蕴吗?
  
  灭了柬埔寨,下一个是不是就是暹罗了?
  
  “为什么啊?”
  
  刘珪想不通啊。
  
  老柬暹三国里,最大明最恭顺的,就是柬埔寨啊。
  
  暹罗是高价卖奴隶给大明。
  
  柬埔寨那就等于是送啊。
  
  交趾修路,柬王自掏腰包,送给交趾一万两银子,作为属国,已经仁至义尽了吧。
  
  可大明是怎么对柬埔寨的?
  
  二十天,灭了人家。
  
  为什么啊?
  
  “大明已经有如此庞大的疆土了,为什么还要垂涎我们这等小国呢?”刘珪问群臣。
  
  我们要是知道,就不在这站着了。
  
  关键汉人立国数千年,没这样做过呀,只是朝贡而已,没有攻打过属国啊。
  
  文宗皇帝倒是占领过交趾,但交趾曾经是汉地啊,柬埔寨不是啊!
  
  “请祁大使过来问问?”有大臣建议。
  
  “诺元,瓦理,你俩怎么看?”
  
  诺拉弟和瓦栖拉兀,改了汉名,还是祁顺帮他们改的。
  
  “启禀陛下,那大明甚是霸道,犹如当年之蒙元,想来是不长久的。”
  
  诺元缓缓道:“而今大明不顾廉耻,鲸吞柬埔寨,怕是那高大使所言,也是属实的。”
  
  “大明国内动乱,内部缺粮,所以急于开拓交趾,想从交趾出粮,供养大明内地。”
  
  “所以才忽然发动战争,占领真腊。”
  
  “陛下,对我们来说是好事啊。”
  
  刘珪微微愣神:“何来好事?”
  
  “真腊被吞,吾等小国自然震恐,唇亡齿寒,自然该勠力同心,团结一致。”
  
  “这是其一。”
  
  “其二,大明缺粮,他们以为占了真腊,就能立刻变出粮食吗?”
  
  “看看大明开发交趾,有我们六国送给大明百万奴隶,再加上原安南丁口,还用了一年半才让交趾由乱到平。”
  
  “交趾自给自足都做不到,而明皇却霸道的吞并真腊,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只要我们断了粮食,明军不攻自破。”
  
  “其三,大明此举,尽失人心,大明属国如何还会为明皇效力?”
  
  诺元分析的十分在理。
  
  暹罗刚刚汉化,本来就是被迫的。
  
  却因为柬埔寨之事,暹罗肯定会背弃大明的,不会汉化。
  
  攻柬容易,占柬可就难了。
  
  “诺元所言甚是。”
  
  瓦理不说汉话了,开始用暹罗语:“还有一点,明军如此快速攻占真腊,肯定是传檄而定,只要稍微策反,各城就会叛乱。”
  
  “而且,大明占据真腊,必然要指望我大城粮食供应。”
  
  “但明皇野心昭然若揭,我们为什么要资助敌人呢?”
  
  有大臣说:“若明皇动怒,攻打我大城呢?”
  
  “那就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瓦理冷笑道。
  
  若大明没打柬埔寨,他们是害怕的。
  
  现在占了柬埔寨,反而不怕了。
  
  因为明军是有数的,只要柬埔寨动乱,他们就会陷入泥潭,最后不得不退军,根本无暇管暹罗。
  
  对暹罗而言,利大于弊。
  
  坐在御座上的刘珪,满脸愤恨:“明皇不讲道理,侵吞属国,我们该自立为帝,不再依附大明!”
  
  暹罗朝堂上一片沸腾。
  
  诺元和瓦理对视一眼,也许这是暹罗吞并柬埔寨的好机会。
  
  而驿馆里。
  
  大明派来七十二个有识之士,帮助暹罗汉化。
  
  也收到了大明攻占柬埔寨的消息。
  
  “中枢为何忽然用兵啊?”
  
  有人愤懑:“汉化暹罗,本就难之有难,我们刚有了头绪,暹罗上下愿意汉化,为什么忽然打仗呢?”
  
  “是啊,天下人皆是人,陛下为何偏偏要行霸道,而不行仁道呢?”
  
  驿馆里,也沸腾起来。
  
  祁顺却摆摆手:“还记得,吾等出京时,姚阁老如何交代我们的吗?”
  
  他头脑冷静,认真分析:“姚阁老亲口告诉咱们,五年内,不会打仗。”
  
  “可忽然打仗,你们就没想过,国内是出现了不得的事了吗?逼着中枢开战吗?”
  
  “未必,陛下好战,若陛下一意孤行,朝中无人劝谏陛下,岂不就打了?”
  
  有个官员不满道:“若我进都察院,必劝谏皇上不战。”
  
  “计昌,动动你的脑子。”
  
  祁顺不满道:“此等战争,若非迫不得已之事,朝中岂会无人劝谏?陛下哪次没听劝谏?”
  
  “必是国内出现了不得的大事,才迫不得已发动战争的。”
  
  计昌是景泰九年进士出身。
  
  “都别吵了。”
  
  杨士倧道:“中枢决定开战,肯定有中枢的深意在里面,吾等在暹罗推行汉化,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我们不在都察院,也不在地方为官,只是使臣罢了,无权干涉中枢决断。”
  
  计昌不爽,他认为都察院的人不能劝谏君王,要他们有什么用?
  
  正说着呢。
  
  就有太监来宣祁顺等人入宫觐见。
  
  “大家照常工作便是,本使入宫向暹罗王陈述利害。”
  
  祁顺、杨士倧、计昌等几人入宫见暹罗王。
  
  大殿内讨论得十分热闹。
  
  祁顺入殿行礼。
  
  “贵使,孤未闻听真腊王哪里开罪过上国,为何上国发天兵而伐下国呢?”刘珪直言不讳。
  
  祁顺行礼:“回禀王上,外臣也是刚知道此事。”
  
  “吾等虽不在天朝,但亦知陛下非无道昏君,阁部重臣也不是奸邪佞臣,伐柬之事,怕是另有原因。”
  
  “请王上稍安勿躁,待外臣上疏陛下,自然得知原因。”
  
  刘珪很清楚,祁顺这个人一点都不好打交道。
  
  他和边永不一样,边永是个纯使臣,而祁顺则是政客,还是个心思很坏的政客。
  
  他看向计昌:“计先生,您说呢?”
  
  计昌说话公道,言辞之中多有怨怼明皇,所以他特意诏来,看看计昌怎么说。
  
  祁顺看了眼计昌。
  
  计昌则道:“回禀王上,大皇帝陛下做事由心,身为人臣不敢揣测天心。”
  
  “但伐柬之事,理不在大明。”
  
  “外臣会上疏给陛下,请陛下给下国一个完美的解释。”
  
  祁顺顿时怒视计昌,这话能随便说吗?
  
  刘珪脸上则露出了笑容,看看,连伱们明臣都觉得大皇帝做错了。
  
  “王上!”
  
  杨士倧出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柬王乃陛下分封而已,他之土,实则大明之土,陛下之私产。”
  
  “外臣说一句僭越的话,此时殿中所有人,皆是陛下私产。”
  
  “陛下想杀便杀,此乃由心,也是天理。”
  
  刘珪跟吃了死苍蝇似的。
  
  明皇霸道,明臣也霸道,还是计昌看着舒服。
  
  “计先生,您觉得呢?”刘珪看向计昌。
  
  “杨先生这番说辞,话糙理不糙,天下皆是陛下私产,这是真的。”计昌认真道。
  
  刘珪脸色难看。
  
  诺元轻咳一声,别被他们带节奏啊。
  
  大明攻打柬埔寨,对咱们来说是好事。
  
  “那柬王之事,难道就任由大明侵吞了真腊?”刘珪不满。
  
  “王上,请纠正一点。”
  
  杨士倧道:“真腊乃陛下私产,不是侵吞,不过收回去了而已。”
  
  你大明是无赖吧!
  
  你们什么时候占领过真腊?
  
  说交趾是你们的,可以,占城你们硬讹走了,反正占城王找不到了,也算你们的!
  
  可柬埔寨不行啊,柬王还活着呢!
  
  怎么也是你们大明的了呢?
  
  “依杨先生之意,我大城也是陛下私产了?”瓦理问。
  
  杨士倧认真道:“自然。”
  
  “法理何在?”瓦理皱眉。
  
  杨士倧道:“明承元制,我大明理所应当继承蒙元疆域,曾经被蒙元统治过的疆域,法理皆在大明,这一点贵国尚有异议?”
  
  “你暹罗是否曾是大元疆土之内的一份子?”
  
  “再退一步说。”
  
  “你暹罗乃我大明属国,何为属国?”
  
  “属国,便是我大明是一等公民,你属国人乃二等公民,仅此而已。”
  
  杨士倧认真道:“所以陛下赐恩,让暹罗人汉化,变成一等公民。”
  
  暹罗朝堂上都快气炸了。
  
  大明这就摆明了耍流氓啊。
  
  反正我大明就占了,占了就占了,我们还有理,气人不?
  
  出宫的时候。
  
  祁顺和计昌低语:“你怕是开罪了暹罗王。”
  
  “切,我毕竟是明臣,我上面只有一个皇帝,哪来的一个什么王上?唱双簧而已,他真信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