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第302章 鲸吞安南之战

第302章 鲸吞安南之战

第302章 鲸吞安南之战 (第1/2页)

朱英猛地瞪圆眼睛,匍匐在地:“陛下,您毁了士绅,要用什么阶层替代士绅呢?”
  
  想毁掉任何东西,都需要替代品,否则社会就会动乱。
  
  朱英知道这话会触怒皇帝,但还是要说:“天下士绅中,纵有不法之徒,但更多的人在支持您呀陛下,江南是大明财税重地,江南士绅可否说个不字?”
  
  “陛下在江南大开杀戒,可有江南士绅反对过陛下?”
  
  “士绅虽有局限性,但它是最忠心的!”
  
  “因为士绅无法造反,完全没能力造反!”
  
  “这几年,您大肆鼓励军功贵族的出现,想用军功贵族制衡文官集团。”
  
  “可是陛下呀,南北朝之乱是从何而来的呀?那唐末五代,战乱何其恐怖呀!”
  
  “以文制武,才是长治久安之策啊。”
  
  朱英使劲磕头:“臣出自士绅,最懂士绅,士绅是贪是占,但不会动摇陛下的统治呀!”
  
  “文官掌权,不会换皇帝,但武将掌权,一定会换皇帝的!”
  
  朱英泣不成声:“陛下,臣是您的忠犬,臣的荣辱富贵皆在您的身上,臣不会害您的!”
  
  这是第一次,有人反对皇帝荡清士绅阶层。
  
  朱祁钰阴着脸看着他。
  
  “陛下呀,臣不敢骗您,也不会害您!”
  
  “那些撺掇陛下和士绅作对的人,是真的想害您呀!”
  
  “大明的根子,是士绅!”
  
  “您毁了根子,等于毁了国祚呀,以后谁会支持您呀!”
  
  冯孝在旁咳嗽,示意朱英别说了。
  
  “让他说。”朱祁钰瞥了眼冯孝。
  
  支持。
  
  皇帝也需要大部分人支持,皇位才能坐得安稳。
  
  朱祁钰一直都对士绅报以恨意,想用军功阶层和市民阶层取代士绅阶层。
  
  可是,这两个阶层,真的会支持皇帝吗?
  
  而且,他们的支持力度在哪里?能让皇帝坐稳皇位吗?
  
  这个问题,朱祁钰一直很少想,朱英戳破了这层窗户纸。
  
  朱英则重重磕头:“陛下,臣知道您的想法,您想让国家昌盛,让国祚绵长。”
  
  “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国运窃夺者,士绅。”
  
  “就想到铲除士绅,让天下百姓变成小地主。”
  
  “可是呀陛下,谁都能铲除士绅,唯独您不行!”
  
  朱英真的豁出去了。
  
  “您是皇帝,士绅拥护的是正统!是大明!是皇帝!维护的是您呀!”
  
  “臣说一句僭越的话,土木堡之变后,朝中无帝,为何朝臣会迎您继位?”
  
  “因为朝中所有官员,都是士绅!他们维护您,就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呀!”
  
  “真正拥护天下正朔的是,是士绅啊!最怕天下大乱的是,同样是士绅啊!真正维护皇帝的,是士绅啊!”
  
  “您口中的贫寒百姓,他们会支持您吗?”
  
  “臣在山东,天天和百姓打交道,知道百姓天生有软弱性,他们只会委曲求全,哪怕知道您对他们好,可您有什么事情,他们能帮着您解决问题吗?”
  
  “不能呀!”
  
  “甚至,您想征其为兵,也要给足好处,否则他们偷奸耍滑,不会为您卖命的!”
  
  “您就算掏心挖肺的对百姓好,他们也会把这些当成理所当然,他们不会念着您的好,反而只会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盯着自己的饭碗!这才是人心啊!”
  
  “反而,您稍微加税,他们就会唾骂您、恼恨您。”
  
  “百姓软弱、唯利是图、偷奸耍滑,不值得您为他们做这些啊!”
  
  “陛下呀,臣知道您的心思,可您没和那些升斗小民打过交道,您见过他们,就会知道有多失望了!”
  
  “这些人是靠不住的!”
  
  “您不给他们利益,他们就不会支持您的!”
  
  “就算支持您,又有什么用呀?他们不掌握生产资料,也不掌握社会话语权,如何支持您呀?”
  
  “若给利益,他们就会变成新的士绅!”
  
  “陛下,今天士绅的祖上,难道不也是百姓吗?无非是因缘际会,得了机会而已!”
  
  “这个世界上,剥削和压迫是永远存在的,不会因您而改变的!”
  
  朱英泪如雨下:“陛下,军功阶层靠不住,农民阶层更靠不住啊!”
  
  “您能靠的,只有士绅呀陛下!”
  
  朱祁钰目光阴冷:“那你想说,别让朕折腾了?”
  
  “不!”
  
  “臣绝非劝谏陛下,而是希望臣的一片丹心,能让陛下看清事实!”
  
  “您可以处置士绅,但绝不能荡平士绅啊!”
  
  “士绅,才是您掌控天下的基石!”
  
  “您不能自毁根基呀陛下!”
  
  朱英这番话真的振聋发聩。
  
  朱祁钰一直没想过这个问题,他一直在扶持军功阶层,并想打破士绅,将天下农民变成小地主阶级。
  
  这样一来,就能得到短暂的公平。
  
  起码能得二十年公平。
  
  但是,朱英这番话说得让他难以自制,朕一直以来做错了?
  
  “朕的根基,是士绅?”这个论调,让朱祁钰很难接受。
  
  窃夺国运的人,就是士绅啊。
  
  他们什么时候成为王朝的根基了呢?成为皇帝掌控天下的基石了呢?
  
  “陛下,满朝臣子,出自哪里?”
  
  “地方的粮长、吏员,出自哪里?”
  
  “大明靠谁在掌控基层?”
  
  “甚至,大明的税收,掌握在谁的手里呀?陛下!”
  
  朱英哭泣道:“陛下想整饬士绅,可以!陛下想改造士绅,也可以!”
  
  “但绝对不能荡平士绅!”
  
  “就算要荡平士绅,也要考虑好,用何人来收税?用何人来掌控基层?”
  
  “而且,还要做好基层混乱的准备。”
  
  “臣最担心的,就是基层乱了,一旦士绅被铲除,整个社会基层就彻底乱了,届时陛下有强兵,难道能将六千万国民杀光吗?再来一次靖难吗?”
  
  朱英叩首:“臣虽不在中枢,但怂恿陛下杀戮士绅之人,必是叛臣,请陛下诛之!”
  
  士绅,竟这么重要吗?
  
  朱祁钰也考虑过,从士绅家族里拿出来的银子,足够大明运转十年了,到时候再重组基层架构而已。
  
  但朱英说的一句话,让他束手束脚。
  
  士绅掌控着大明帝国的基层,一旦皇帝动手,士绅不会坐以待毙,必然遍地烽烟,重新荡平一次,大明还剩下几分元气了?
  
  这是个死结啊。
  
  朱祁钰很无奈地坐在椅子上。
  
  朱英磕头时间很长,发现皇帝没有声响,心里微微松了口气,皇帝听进去了。
  
  “先起来。”
  
  皇帝声音传来,朱英长吐口气,活下来了!
  
  别以为朱英傻,他要去交趾担任一届督抚,交趾距离京师多远?恐怕要三四年时间见不到皇帝了。
  
  如何能做到简在帝心?
  
  必须得拿出不一样的看法,让皇帝牢牢记住他朱英。
  
  而想在地方做事,必须要有皇帝的信任。
  
  看看项文曜,本来在贵州做得不错,但失了皇帝的信任,就被岳正摘桃子了。
  
  他朱英必须表明身份,他是皇帝的忠犬。
  
  这样,他才能在地方放开手脚。
  
  起码有言官污蔑他造反,皇帝会给他一个解释的机会,仅仅这个机会,就非常重要了。
  
  所以,朱英要提出一个朝臣不敢提的观点,他在告诉皇帝,我朱英是您忠心的走狗,汪汪汪!
  
  于谦要是敢说这番话,皇帝会立刻砍了他;
  
  姚夔等人为了留住朱祁镇,已经耗尽了皇帝的耐心,就算想说,皇帝也不给机会说。
  
  所以朝中有人看得清楚,却不敢说、不能说。
  
  地方督抚中,朱英的功绩最大,又得皇帝宠爱,所以他敢说。
  
  其实,这番话若他不说,到了南京,胡濙也会说的。
  
  皇帝没对士绅动手,一旦动手,无论在北京还是南京,都会有人劝谏的。
  
  朱英却抓准这个时机,向皇帝摇尾乞怜,简在帝心。
  
  “臣谢陛下不杀之恩!”
  
  朱英磕头谢恩。
  
  “朕是听不进劝的皇帝吗?”
  
  朱祁钰看着他:“虽一别两年,朕的初心,从未变过。”
  
  “什么劝谏的话,朕都听得进去的。”
  
  “陛下贤名,是以天下昌盛。”朱英磕个头站起来。
  
  “朱英,你把朕带坑里了。”
  
  朱祁钰反应过来了:“朕何时说要铲除天下士绅了?”
  
  “陛下,即便是一地士绅,也不能铲除呀!”
  
  朱英正色道:“大明基层,掌握在士绅手里,铲除了士绅,谁来填补基层呢?”
  
  “中枢来!”
  
  朱祁钰道:“朕要收回收税权,中枢来亲自收税。”
  
  收税权,放在地方士绅手里,是中枢的弱点,一旦地方抗税,财政就难以维系了。
  
  而且,他要重建基层,把皇权伸到乡村去。
  
  朱英还要说。
  
  朱祁钰摆摆手:“朕要开海,若不剪除士绅,就贸然开海,朱英你说,谁会是最大受益者?”
  
  “伱说的没错,大明的基石是士绅。”
  
  “但是,它只能当成基石,而不能当朕的绊脚石,更不能翻身起来,压在朕的脑袋之上!”
  
  朱英明白了,皇帝担心士绅拥有巨大利益之后,变成财阀世家。
  
  “陛下可设重税,用重税来挟制士绅。”朱英这个办法最好。
  
  大美遍地财团,政府依旧稳如泰山呢?因为收税制度优越,把财团当成羊毛来薅。
  
  太祖皇帝构架大明时候,也走的是这条路,对士绅收重税,把他们当成肥羊。
  
  结果,太宗皇帝靖难,为了稳定皇位,被迫和士绅做妥协。
  
  后世之君都是短命鬼,就给了士绅做大的机会。
  
  “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臣遵旨!”朱英欲言又止。
  
  “用膳吧。”
  
  用过早饭后,则打发朱英去写奏疏,他则一边看奏疏,一边思考士绅的问题。
  
  晚间时候,项忠和梁珤入龙船拜见。
  
  二人风尘仆仆,从海上而来。
  
  先禀报了战果,以及水师训练程度,重要的是水师战力。
  
  朱祁钰听得仔细:“朕欲组建六大水师,定额在六十万以上。”
  
  “其一是渤海水师,驻扎天津,兵额为十万,宝船六艘,大舰千艘,中、小船若干。”
  
  “项忠,朕想让你来担任渤海水师总兵官,负责渤海湾内,北直隶、辽宁、山东三省海上一切事宜。”
  
  “并允许你在青岛,修建一处驻地,若南方有军务,可从青岛出港驰援南方。”
  
  “同时,在大连也修建军港,随时可驰援朝鲜。”
  
  项忠一听宝船六艘,就知道皇帝要有大手笔。
  
  节制十万大军啊,何等位高权重?
  
  但项忠却感到满满的责任,他跪伏在地:“臣必殚精竭虑,为陛下执掌渤海水师。”
  
  “朕还要设朝鲜水师,驻扎在对马岛上,实额十万,负责整个朝鲜东西安全。”
  
  “总兵人选,朕还没考虑清楚。”
  
  “改松江府,为上海府,建立上海水师,实额十五万大军,和渤海水师规制一样。”
  
  “梁珤,你来担任上海水师总兵官!”
  
  “负责江苏、南直隶、浙江沿海军务。”
  
  “改江苏海州为连云港,在连云港的岛上,建立一个军港;在盐城、丰利外,建筑军港;在宁波府舟山,建立军港;在台州府海门卫和温州府磐石卫都建立军港。”
  
  “整个东南沿海的要务,朕全都放在你的肩上了!”
  
  梁珤就知道,皇帝隐藏他两年,会给他一个大惊喜。
  
  果然,整个东南沿海的水师,都在梁珤身上,梁珤很快就要立下大功,荣封国公是早晚的事情。
  
  “臣谢陛下重用!”梁珤磕头。
  
  “在福建设福建水师,沿海各府皆建军港,实额七万人。”
  
  人选朱祁钰还没想好。
  
  之所以人少,主要是福建暂时没有战事,等扩入台.湾后,再行增加。
  
  “在两广沿海,建立南海水师,驻地设在广州和盖宝岛(安南),并在两广沿海全部建军港,实额十五万。”
  
  两广沿海,至关重要,朱祁钰其实是想让方瑛来做的。
  
  但方瑛还在督抚两广,分身乏术,只能从中枢调人。
  
  得派个能臣去,不能全用勋爵。
  
  “等收复交趾之后,朕还要建交趾水师,实额十万,负责整个中南半岛上的军务!”
  
  六大水师,兵额高达六十七万。
  
  这个数字未来还会增长。
  
  现在定下来的两个总兵官,就是梁珤和项忠。
  
  项忠心里微微失望,接下来,渤海水师战争是最少的,他立功的机会最少。
  
  “说是六大水师,其实就你们手上两万多人。”
  
  朱祁钰自嘲笑道:“如今的重中之重,一是东南沿海的倭寇,二是以对马岛为跳板,进入倭国。”
  
  “所以呀,项忠和梁珤,你们两个肩上担子最重。”
  
  项忠眼睛一亮,只要他做得好,那么南海水师未来还得他掌印。
  
  从兵额就知道,南海和上海两大水师,在未来是重中之重。
  
  水师随驾南下。
  
  朱祁钰在济南府足足停了七天,龙船才南行。
  
  在十月下旬。
  
  逯杲的奏疏传来,经过逯杲调查,暹罗王拉梅萱确实有吹嘘之嫌,暹罗确实有亩产30石的土地,但非常少,至于亩产18石的土地,也并不多,暹罗亩产4石的土地是非常的多。
  
  但是,暹罗确实没有大饥荒。
  
  暹罗百姓懒惰,不事生产,却不挨饿,说明土地适合耕种。
  
  随侍的重臣不多,但都是皇帝看重的青年才俊,比如何乔新、何宜、丘濬、彭韶等人。
  
  “陛下,按照逯指挥使说的,暹罗人并未精耕细作,甚至还有很多荒田,就已经不挨饿了。”
  
  丘濬咋舌:“臣看那暹罗王其实所言不虚,只是百姓并未精耕细作而已。”
  
  朱祁钰点头:“你有什么看法?”
  
  丘濬翻个白眼:“当然是打下来喽。”
  
  朱祁钰大笑:“对了,内阁为何没有批复?”
  
  他在想,怎么才能和暹罗接壤呢?
  
  “陛下,内阁怕是认为该打下来,所以批复也是浪费笔墨。”丘濬净说大实话。
  
  朱祁钰不以为忤:“内阁愈发慵懒了,不批复来糊弄朕,哈哈。”
  
  “陛下,暹罗王欲进献稻种,您是何看法呀?”何乔新开口。
  
  何乔新是何文渊的儿子,此人甚是不凡,连胡濙、于谦都对他赞不绝口。
  
  “收着,暹罗缺马,让太仆寺赐下些蒙古马,赐一百匹吧。”
  
  朱祁钰现在有多是马。
  
  大明境内的马场,都在陆续拆除,草场也要改成耕地。
  
  而在热河、宁夏、汉州、山西等地,设下了十几个大型马场,一百多个小型马场,马文升上任后,对马场进行新规划。
  
  如今大明有良马四十多万匹,种马十二万匹,驽马、挽马过百万匹。
  
  这么多马,当然不是买来的。
  
  而是战争的缴获。
  
  牛羊更多,等今年年底会杀很多很多羊,这些羊会制成腊肉存放起来。
  
  “陛下,赐驽马怎么样?”丘濬笑问。
  
  “你怎么这么抠呢?还要和暹罗做生意呢,多赐点良马,让他们找咱们买马……”
  
  丘濬却跪在地上:“陛下,马不可轻卖!”
  
  “暹罗盛产稻米,若再卖给他们战马、火器,他们可就成为中南霸主了,大明想打下他们,何其困难?”
  
  何乔新、何意、彭韶跟着反对。
  
  “嗯,赐几匹良马吧,然后多赐驽马。”
  
  “陛下圣明!”丘濬磕头。
  
  “告诉逯杲,朕对大象没兴趣,象辂朕早就不用了,让他们多献稻米和水果来。”
  
  冯孝让司礼监的人拟定圣旨。
  
  “催促夏埙,交趾该重回大明的怀抱了,下一个雨季来临之前,朕要整个安南!”
  
  朱祁钰对夏埙隔岸观火有些不满。
  
  不快些吞并安南,就无法打通去暹罗的道路,没有天兵威压,暹罗就不会恐惧于大明。
  
  “陛下,占城国已经只剩下片隅之地了,咱们吞并安南后,该怎么办?”何乔新发言。
  
  “占城王室还算恭顺。”
  
  朱祁钰沉吟道:“就宣回大明来,挑个地方,封个伯爵,养着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