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第288章 请陛下上路,献皇后于后庭

第288章 请陛下上路,献皇后于后庭

第288章 请陛下上路,献皇后于后庭 (第1/2页)

开城。
  
  随着平壤落入大明手中,附近城池陆续被明军攻占。
  
  驻守开城的都喜变得十分尴尬,城外郑古塔围而不打,他只能给郑古塔写乞降信。
  
  都喜愿意归附明军。
  
  突如其来的乞降信,把郑古塔整懵了。
  
  都喜势力已成,手中约有万余兵力,又颇得本地民心,一旦固守开城,没个几年是打不下来的。
  
  他竟直截了当向大明投降,这让郑古塔嗅到了阴谋意味。
  
  他写信给王越。
  
  王越令他接受都喜投诚,但要分开他的军队,分驻两营,谨防都喜造反袭营。
  
  明军不入开城,谨防开城有变。
  
  郑古塔继续驻扎在开城城外。
  
  对于明军的谨慎,都喜倍感无奈。
  
  他是真的想投诚啊,女真只是大明的刀子,最后是要被大明消灭掉的,聪明的应该提早投诚,才能捞到更大的利益。
  
  此刻,王越也十分头疼,程信来信,朝鲜王李瑈消失了!
  
  程信打开所有地道,却没找到李瑈。
  
  “局势不妙啊。”
  
  王越很清楚,收复朝鲜之战,皇帝之所以派他来,因为这场仗,政治大于军事。
  
  朝鲜王要么真死,要么必须献上降表,请求内附,大明才能光明正大收复朝鲜。
  
  绝不能消失!消失的朝鲜王,就是朝鲜祸乱的根源!
  
  大明为了彰显仁义,还要将朝鲜王送去京师荣养,封爵恩养起来。
  
  程信就深知这点,所以策划夺门之变,杀死李瑈,请李弘暐登基,再诛杀李弘暐,让李瑈的嫡次子李晄登基,年幼的李晄献上降表,一切就皆大欢喜了。
  
  所以,程信必须要找到李瑈,生要见人,死要见尸,王越才能入城。
  
  “难道要用下下策了吗?”
  
  王越眺望汉城。
  
  下下策,就是联络女真兵,让女真兵入城屠城,然后再把汉城一把火烧干净!
  
  让整个汉城,给李瑈陪葬。
  
  一旦用此策,收复朝鲜的困难再次增加。
  
  明军也就不能躲在女真背后,捡便宜了。
  
  必须直面朝鲜兵,直接攻打、屠城,这样一来,朝鲜和大明就势同水火,不利于日后统治。
  
  王越自身的泼天之功,也会大打折扣。
  
  “派人联络韩明浍,请韩明浍来大营,本官和他亲自谈!”
  
  王越虽不在汉城,却对汉城局势知之甚祥,他不停跟程信通信。
  
  九月初十,韩明浍越过女真大营,进入明军大营。
  
  经过女真大营,他就看到了,女真兵全无战心,压根就不想打了。
  
  这是王越故意让他看到的。
  
  只要王越不放古纳哈走,古纳哈就得乖乖给明军当狗,明军让他攻城,女真兵就得攻城,女真没有第二个选择。
  
  进了明军大营,韩明浍看到一个年轻得不像话的王越。
  
  就这个年轻人,用闪电战,快速攻克朝鲜两京,囊括朝鲜之功,此人该当第一。
  
  唯一的缺点,就是个瘸子。
  
  互相客套之后。
  
  “韩大人,本官听程大人说了您的事,您堪称朝鲜英雄,又是大明忠臣,怎么到了关键时候,糊涂了呢?”
  
  韩明浍微微一愣:“王总兵,您这是何意?”
  
  王越轻笑:“本官先问您几句话,请您如实说出来,请问,朝鲜和大明是何关系?”
  
  “是藩属关系,大明乃朝鲜之父母。”
  
  “天朝陛下,是您的什么人?”王越又问。
  
  “自然是下臣的君主!”韩明浍认真道。
  
  这是法统问题。
  
  朝鲜虽关起门来称帝,但在官方文书、民间思想上,普遍认为,大明皇帝才是朝鲜人的皇帝,整个朝鲜,都是这样想的。
  
  “天朝陛下,和朝鲜王,你该听谁的?”王越又问。
  
  韩明浍朝着北京方向跪下,三拜九叩行大礼:“天朝皇帝有命,朝鲜上下莫敢不从!”
  
  “陛下施恩,欲收复朝鲜为大明之省,韩大人您扪心自问,是好事?还是坏事!”
  
  “自然是天大的好事,乃陛下垂恩,愿收化外之民入中华,乃是天恩所向!”
  
  王越陡然厉喝:“那你为什么还窝藏朝鲜王呢!”
  
  “这……”
  
  韩明浍狡辩:“王上不翼而飞,和下臣没有关系呀。”
  
  “韩大人,你是聪明人,本官也喜欢和聪明人打交道。”
  
  王越淡淡道:“这朝鲜,于广袤的大明而言,不过区区一省之地,伱位极人臣,也不及大明一个布政使官大。”
  
  “你韩家,在朝鲜传承十代,也只是井底之蛙。”
  
  “如今圣上施恩,愿郡县朝鲜,这是天大的幸事啊。”
  
  “你韩明浍能凭此功,跃入大明中枢,管辖亿万子民,位极人臣,您说说,那天上的弼马温,和地上的马倌儿比起来,谁更尊贵呀?”
  
  王越喜爱西游记。
  
  韩明浍发现王越厉害了。
  
  程信也厉害,但陷入一个怪圈,他自己去找朝鲜王,却忘了,汉城毕竟是朝鲜的,本地人比他这个外地人更厉害。
  
  王越则不一样,直接找地头蛇,把任务交给地头蛇,让他们来找!
  
  “大人为什么选下臣?”韩明浍以为王越有证据呢?
  
  偷偷松了一口气。
  
  王越将他扶起来:“因为韩大人有治世之才。”
  
  “陛下最爱人才,是以本官认为,您能凭借才华得到陛下喜爱,而跃居中枢。”
  
  猛地,韩明浍瞳孔微缩,跃居大明中枢啊!
  
  真的让人神往啊?
  
  “不瞒您说,陛下的圣旨已经传来,朝鲜建省,毋庸置疑。”
  
  王越认真道:“而陛下在封赏名单上留白,没有写名字,却将写名字的权力,交给本官!”
  
  “可知什么原因?”
  
  韩明浍一愣,皇帝是真会收买人心啊。
  
  用一张空白的封赏名单,让朝鲜重臣狗咬狗,竞相为皇帝卖命?
  
  “本官希望,第一个名字,是您的名字。”
  
  王越笑道:“而打仗方面,自有我军出征,韩大人您说该如何才能跃居战功第一呢?”
  
  当然是抓到李瑈!
  
  让李瑈献降表,请求天朝郡县朝鲜!
  
  皇帝再三推三让,最后半推半就,吞了朝鲜。
  
  韩明浍再次面临选择。
  
  “下臣愿为王大人效力!”韩明浍当机立断。
  
  王越松了口气:“本官被陛下钦封为朝鲜省第一任督抚,这朝鲜省第一大功,本官希望是您啊。”
  
  督抚,这是皇帝首创的官职,都督、巡抚,军政一把抓。
  
  而且,注意王越的用词,是收复朝鲜!
  
  朝鲜自古便是中华之地,朝鲜百姓,也是中华之民,所以用收复二字。
  
  韩明浍回到汉城后。
  
  李瑈很快就出现了,登入勤政殿,向大明献上降表。
  
  秦成代表宫中,打出皇帝仪仗,收下降表。
  
  这个礼节的过程,持续半个月。
  
  然后,李瑈又献上内附大明的请求,这要送入中枢,等待皇帝拒绝的批复,三次之后,才能顺理成章。
  
  但是,李瑈却自焚而死了!
  
  “坏了,朝鲜王是假的!”王越疾呼。
  
  如果李瑈不死,王越不会起疑心,偏偏李瑈死了,导致朝鲜局势再次波诡云谲。
  
  闻听李瑈自焚消息的杨守陈,星夜赶来。
  
  “王大人,事情坏了!”
  
  杨守陈惊呼:“朝鲜王一死,大明该如何自处?陛下岂不变成了逼死朝鲜王的罪魁祸首吗?”
  
  皇帝没给杨守陈朝鲜官位,说明杨守陈是要回中枢的。
  
  “维新,现在说这些没用了,你说该怎么办吧?”
  
  王越真没想到,朝鲜也有忠臣啊。
  
  他已经敲打过韩明浍了,偏偏韩明浍宁愿死,也要保住朝鲜王。
  
  朝鲜也有忠臣。
  
  低估了郡县朝鲜的难度,也低估了朝鲜群臣的抗拒之心。
  
  “古纳哈还没走吧?”
  
  杨守陈面露狠色:“和女真人交易,让女真人攻城,屠了汉城!一个人不留!”
  
  “这是下下策啊。”王越就是不想用这个计策,后面的问题会更麻烦。
  
  “大人,咱们用最快的速度,抢占朝鲜城池,然后固守城池即可。”
  
  杨守陈疾声道:“这是最好的办法。”
  
  “但这样一来,朝鲜就成了陷住我军的泥潭。”
  
  王越犹疑:“朝鲜虽隶属大明,大明却从未统治过朝鲜,不能重蹈安南覆辙。”
  
  安南,就是天天造反,形成一个战争泥潭。
  
  明军陷入其中,难以自拔。
  
  最后被迫放弃。
  
  如果早用这招,何必费大力气移民呢?直接派兵攻打便是。
  
  皇帝的布局,就是用怀柔的手段,慢慢吞并朝鲜,所以派了懂政治的王越来,否则派毛忠来,岂不更痛快?
  
  “韩明浍等人就是摸准了咱们的脉门,所以才大着胆子,拿个假朝鲜王诓骗咱们。”
  
  杨守陈厉声道:“咱们反其道而行之,杀了他们。”
  
  “先派人南下,抢占城池!”
  
  “只要城池在手,再慢慢吞并朝人便是,咱们给朝人让渡些利益,让他们过得比在朝鲜王手下好,他们自然就心向大明了。”
  
  杨守陈是把人心说透了。
  
  谁对百姓好,百姓就拥护谁,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王越目光阴险:“传令,调动都喜南下!”
  
  “你要女真人?”杨守陈皱眉。
  
  “维新,咱们的兵太少了,再分兵的话,汉城就要出乱子了。”
  
  王越虽愁闷,但整体局势还在控制在明军手中的。
  
  郡县朝鲜没有难度,只是多些波折罢了。
  
  杨守陈幽幽道:“用女真人也好,放任女真人屠城,再派鞑靼兵再屠一遍,看看还有多少朝人!”
  
  “那朝鲜的元气就被榨干了……希望不要多造杀孽啊。”
  
  王越摇头苦笑:“先走一步看一步吧,把都喜的兵交给李侃大人统率!”
  
  李侃,是他们当中年纪最大、最可靠的一个人。
  
  杨守陈眼睛一亮,李侃的本事,才能镇住都喜,而且其人也是全才,给他足够的兵卒,就能拿下朝鲜南部。
  
  “从大本营分出一千兵给李侃大人,防备都喜叛乱。”
  
  王越有写信催促李贤,快些运人运粮。
  
  而李贤,比王越更早收到圣旨。
  
  辽宁增设三个府。
  
  要先修道路,大规模移民进来,用汉民中和朝人,三代后彻底同化。
  
  而王越催促的信件抵达义州。
  
  李贤亲自坐镇义州,不停往朝鲜移入汉民。
  
  这些汉民,多来自京畿,多是罪犯、流民,告诉他们去朝鲜娶媳妇,一路上才没太闹腾。
  
  到了义州,一边分地,一边分媳妇。
  
  李贤不停往朝鲜调兵。
  
  辽宁大批大批军户,往朝鲜搬迁,这些军户进入朝鲜,就自动变为民籍,分四倍土地,还额外多给个妇人。
  
  原辽东屯守就海量的军户,这里是征战兀良哈的重镇,也是守备京师东大门的重镇。
  
  到了景泰朝,辽宁军户约有二十万户。
  
  李贤整编后,约有四万大军。
  
  李贤请示中枢后,一口气将二十万军户,全部移入朝鲜,所有军户改为民籍,每人最少分配在辽宁的四倍土地,女人也分地。
  
  这是朱英分田地的办法,下次分地可能是几百年之后了。
  
  索性把所有土地,一口气分完,先稳定二十年再说。
  
  还给军户,按男丁算,每家给分个妇人,若妇人带孩子,也统统进入这家。
  
  妇人、孩子,一样分地。
  
  所以带着孩子的朝鲜妇人,成为最抢手的。
  
  而朝鲜新占,人口锐减。
  
  李贤打算用二十万军户,变成朝鲜小地主,彻底控制朝鲜。
  
  并开始大修驰道。
  
  征召的朝人,也都给钱,然后也对朝人一视同仁,给分地建房,若无妇人,也给分媳妇。
  
  男丁锐减,朝鲜释放出大批妇人出来。
  
  同化朝人,要比同化广西人更简单,因为朝人多说汉话,混杂着蒙古语,但基本都能听懂汉话。
  
  狄逾府和清川府如火如荼的建设。
  
  而王越的催促信传来,请求辽宁支援大批步军用来守城。
  
  李贤知道,汉城肯定出事了。
  
  问题是他手中没兵啊。
  
  辽宁军户都被解散了,打散进入朝鲜,正在移民。
  
  若这个时候征召,极有可能引起兵卒的反抗,对大明产生反叛之心,届时移民之事也会有波折。
  
  他只能告诉王越暂且等待,同时给中枢写信,请求中枢调拨步军。
  
  消息传入宫中。
  
  朱祁钰收到宋咨的密奏,宋咨到达松江府,想将宋伟就地解职,结果宋伟带着一万多倭寇,用倭寇打倭寇,他要是离开,倭寇立刻作乱。
  
  “这宋伟,倒是会自保。”
  
  朱祁钰嗤笑:“给宋咨回信,李震清扫到松江府,再行抓捕宋伟,暂且让宋伟戴罪立功。”
  
  还有覃礼的密奏。
  
  答司麻万户府,不愿意割地。
  
  “陈友到哪了?”朱祁钰又问。
  
  “回皇爷,陈将军已经到肃州了。”
  
  朱祁钰让人把地图搬进来,他让人在上面做标记:“寇深呢?”
  
  “寇督抚正在西宁城整军。”
  
  “传旨寇深,攻灭哈密之后,抢占答司麻城池,直接归入大明,不必啰嗦。”
  
  朱祁钰当机立断:“再给覃礼下旨,准许绰丝入京,来大明当个指挥使。”
  
  冯孝微微一愣:“皇爷,这封赏未免太重了吧?”
  
  答司麻只是一个万户府,朵思这样的万户府遍地都是,若都当指挥使,大明岂不乱了?
  
  “那绰丝讨价还价,肯定不乐意,到时候打一仗,灭了答司麻万户府!”
  
  “皇爷,那样的话,朵思都司岂不乱了?”冯孝担心。
  
  “乱?”
  
  “明年朕就要收朵思之地!”
  
  “废都司建行省。”
  
  “到时候他们不来打朕,朕也要派兵剿灭他们!”
  
  朱祁钰冷笑:“朕知道你担心什么,不就是粮食问题吗?”
  
  “徐珵刚上了密奏,今年土豆丰收,明年大规模试种,种子越来越多,等寇深犁平朵思都司之后,就在朵思种下土豆。”
  
  “朕连省治都想好了,拆分朵思、乌斯贜,建立青海省、乌斯贜省和西康省。”
  
  青海省简称雍或湟,乌斯贜简称臓。
  
  西康必须要建,想控制印度,就得大建西康,从臓区入印。
  
  “皇爷圣明。”
  
  冯孝见皇帝兴致盎然,也不敢搅他兴致。
  
  “王越迟迟不动,说明在汉城遇到问题了。”
  
  “朕猜啊,那朝鲜君臣,肯定要玩李代桃僵之计,李瑈估计假死脱身了。”
  
  “所以难住了王越。”
  
  朱祁钰目光东移,看向朝鲜:“真是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
  
  “朝鲜撮尔小国,却最会使幺蛾子。”
  
  “李瑈假死脱身,整个朝鲜就会变成战争泥潭。”
  
  “所以王越向李贤催兵,李贤又释放了军户,不得不朝朕催兵。”
  
  朱祁钰一语中的。
  
  “给王越传旨,别把朝鲜人想得多么爱戴他们的王,朝鲜人乃华夏苗裔,朕才是朝鲜的皇帝!”
  
  “告诉王越,善用女真。”
  
  “朝鲜自然归附。”
  
  言下之意,就是用女真人屠城,汉人进来装好人。
  
  “去问问耿九畴,今年粮食足不足?能匀出来多少余粮?”朱祁钰派太监去问。
  
  很快,耿九畴跟着进来。
  
  “部里不忙?”朱祁钰待他行礼后才问。
  
  “回陛下,户部很忙,但有王福王大人帮衬,减轻了微臣肩膀上的压力。”
  
  耿九畴笑着回禀,王福可是个能臣。
  
  朱祁钰指了指椅子:“坐。”
  
  “朕需要钱粮去朝鲜邀买人心啊,户部能挪出来多少?”朱祁钰问。
  
  “陛下,今年虽丰收,但大半省份减免税赋,户部余粮不多,三万石粮食是能凑出来的。”
  
  钱大明不缺,粮食还是缺的。
  
  今年粮食丰收,皇帝却减免税赋,藏富于民。
  
  若无战事,今年百姓的日子过得是最幸福的。
  
  未来十年,朝堂会大规模减免税赋。
  
  朱祁钰预计,到景泰三十年的时候,朝堂就不靠农业税支撑朝政了,到时候就废除农税。
  
  “三万石太少了。”
  
  “朝鲜战乱一年了,年底肯定闹大饥荒,想恢复也不是一年两年之功。”
  
  “朕需要大批粮食收买人心。”
  
  朱祁钰充满无奈。
  
  耿九畴却讶异道:“莫非朝鲜出了什么岔子?”
  
  按照原计划,是不需要多少钱粮的,军队就地取粮,不在乎朝鲜百姓死活。
  
  “王越可能遇到麻烦了,朝鲜王假死脱身了。”
  
  耿九畴疾呼:“那朝鲜不就变成战争泥潭了吗?王越是怎么搞的?程信不是策划了夺门之变吗?怎么还让朝鲜王逃了?如今我军是该进还是退啊?”
  
  “朝鲜也有忠臣啊。”
  
  朱祁钰压压手:“耿卿,稍安勿躁。”
  
  “遇到问题,再正常不过,行兵打仗,不可能如军棋推演一般,出现各种问题,都是可以理解的。”
  
  “王越、程信做的不错了。”
  
  “没到一年,就将近收复朝鲜,已是泼天大功了。”
  
  朱祁钰还挺满意。
  
  耿九畴微微讶异,皇帝真的变了,这等大事都不怒。
  
  “所以陛下想用钱粮,邀买人心?”耿九畴问。
  
  “没错。”
  
  耿九畴心里测算,小心翼翼问:“陛下,您打算户部拿出来什么吧?”
  
  “大明一切如常,不能增加额外的预算,苦苦别国百姓可以,大明百姓不能受苦喽。”
  
  朱祁钰可不是王八蛋,拿自己的好东西,送给别人,让自己百姓饿肚子。
  
  大不了朝鲜晚几年再收,先让朝鲜王当几年,烂摊子归他,等朕有了充足的粮食,再收复残破的朝鲜也不晚。
  
  耿九畴就知道,皇帝会这样说。
  
  皇帝爱民之心,世间少有。
  
  “那户部最多能出七万石粮食,再多的话就连点备荒储备粮食都没了。”耿九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